互联网家装行业发展方向分析 真正概念落地是关键

互联网家装行业发展方向分析 真正概念落地是关键

所谓的概念仅是在掩盖落地时的无力观察互联网家装诞生的背景就能看出,它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诞生的。这个时代是一个所有行业都与互联网产生联系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互联网产生联系,为的是能够获得资本的关注,再占领市场,最终分享用户红利。或许正是因为如此,移动互联网时代才出现了那么多的概念,炫目的概念在吸引资本的同时同样在将用户源源不断地聚拢到自身的平台上。从这个逻辑上看,所谓的互联网家装的概念仅仅只是一个传统家装公司为了在互联网时代获得用户的一种手段而已,他们并未想过真正的落地。所以,当用户痛点并未得到真正消除的时候,一个基于新技术再度改变家装行业的概念之旅便开始出现。将尽可能多的技术与家装行业结合在一起,最终让家装行业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概念时代。从这个逻辑来看,家装行业在落地时的无力又会被新的概念所掩盖,依然无法从根本上破解家装行业痛点。概念的推陈出新少了落地的实现必然无法真正破解用户痛点,当用户痛点难以去除,行业的进化便不会停止。其实,家装行业同其他行业都是如此,尽管在互联网时代获得了海量的流量,但依然无法抵挡用户消费升级带来的侵袭。当借助互联网的方式无法满足用户消费升级的时候,我们必然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满足这个阶段的用户需求。虽然名称不同,但是满足用户需求以及行业进化需要的现实依然无法改变。等到家装行业诞生的新概念不再是仅仅局限在概念本身,而是更好地侧重于落地的时候,家装行业的真实改变或许才算是真正开始。如果仅仅只是一个概念,即使到了新技术融合家装行业的时候,家装行业如果不能从内在改变自身同样会面临再度进化。因此,家装行业与新技术的融合并不在于概念的不断涌现,而是在于落地时到底能够给用户带来多少实质性的改变。因此,所谓的互联网家装绝不仅仅只是概念的游戏,真正的落地能力才是检验真正实力的试金石。2018年中国互联网家装市场规模分析预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变的越来越便利,互联网家居家装也成为建筑装修市场的新兴领域。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家装行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互联网家装行业市场前瞻与解决方案深度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互联网家装行业整体市场规模达2461亿元,同比增长25.7%,保持了近几年来25%以上的高增长态势。但与整体家装行业的产值相比较,互联网家装的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预计2018年互联网家装市场规模将近3000亿元,增速超30%。当落地成为一种风尚,互联网家装到底要向何处去?当落地成为一种风尚的时候,我们更加应该关注的并不是风尚本身,而是风尚的达成。当我们看不到未来家装行业的真实落地的情况时,或许我们能够从互联网巨头的身上找到些许方向。当下,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都在试图通过改变B端用户来将互联网从消费互联网带入到产业互联网的时代1、赋能一线家装公司,真正实现概念的落地其实,真正给用户提供家装服务的依然是一线的家装公司,想要让家装行业真实落地,赋能一线的家装公司才是最终关键所在。在互联网家装转化成为新家装的关键时刻,我们或许应该更加关注的是如何给一线的家装公司进行赋能。从流量赋能的简单直接,转变成为技术赋能的有效,让概念不再仅仅只是概念,而是变成了一个能够真正给用户带来真实改变的东西。作为直接面对用户的一线家装公司,他们或许才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真正需要改变的那个“产业”。因此,赋能一线的家装公司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家装公司换汤不换药的关键,真正让家装公司变成一个由内而外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存在。2、颠覆传统,创新家装行业元素在传统家装时代和互联网家装时代,“人”始终都是家装行业的真正参与者。然而,由于家装行业的落地环节是一个偏重于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因此我们看到在这个行业当中有些新的技术难以真正落地,最终造成了家装行业低端、原始、传统的行业形象。随着家装行业开始关注落地,我们或许应该更加关注的是如何改变家装行业的基本元素,将以“人”为主的元素,改变成为“人”、“数据”、“AI”为主的元素。只有改变了家装行业内在的元素,家装行业才不会仅仅只是一个的换汤不换药的存在,而是真正变成了一个能够囊括新技术,落地新概念的存在。互联网家装的江湖里不乏令狐冲和东方不败。令狐冲们为了一个真理为不断追求,东方不败则陷入到了一种无法自拔的营销至上的状态里。这或许也是当下的互联网家装之所以会乱象频现的一个根本原因所在。当互联网家装不再以概念为推动力时,落地便成为一种时尚。而如何让落地真正落地,或许才是互联网家装未来真正需要思考的主要方向。

#行业热点 2018/11/14

家居行业进入烈火厮杀阶段,黄金遍地的同时危机四伏

家居行业进入烈火厮杀阶段,黄金遍地的同时危机四伏

泛家居市场,看起来机会遍地,需求空间庞大,人们津津乐道于4万亿的规模,实际上危机四伏,遍地是坑数都数不清。大材研究分析认为,从建材、家具,到家饰、装修,整个行业都处于多环节升级换代之期,包括模式、产品、技术、渠道、资本等,从一个阶梯向另一个阶梯攀登,从一个制造型的产业时代跨向另一个精细化的产业运营时代,其中隐藏的机会众多,随便抓住一个,就可能造就百亿规模的公司。智能马桶、智能锁、电动窗帘、电动晾衣架、全屋定制、水漆、新型瓷砖、系统卫浴、集成墙面、地暖地板、供应链S2B、互联网装修、装配式整装、生态圈等等,都是出现在泛家居行业的一些新改变,其中既有朝阳品类,也有新的运作思路与方式,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机会。但它需要付出的代价其实是很沉重的,由于整个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容纳不了那么多公司,成长起来的品牌不会太多,更多的传统公司可能在冲击下,不得不倒闭。即使那些出手就锁定新兴市场的创业公司,能够走得比较远的也会是少数,最终,大多数公司还是逃脱不了关门或转型的命运。这是资本大鳄进入与互联网经济交织下的必然结果,少部分公司会凭借手中强大的资源能力,在市场接近成熟之前,就会发起洗牌。实力不够,你根本还没有反映过来,就被打趴下了。这在以前是没有这么夸张的。在传统市场环境下,大家的速度都不快,慢慢耕耘,用十几年的时间去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慢慢做产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建渠道,留出的时间与空间足够小公司们跟上。只要你不犯大的错误,就有可能做一家10亿规模的公司,甚至去上市。互联网装修现在不允许了,央视财经报道,从2015年互联网家装黑马跃出,最高峰时多达123家公司拿到融资,但是去年以来,倒闭的已经超过100家。亿欧家居曾有一份倒闭公司的统计,上面不乏曾经被寄寓厚望的互联网家装玩家。泥巴公社、美得你装饰、苹果装饰、柠檬树装饰、墙蛙科技、珂居网、美装等,都曾经出了不少风头,结果又有几个好的呢,没有。目前也就爱空间、橙家、美家帮、蘑菇加、海尔有住、靓家居等少部分背景较强的公司,要么数家投资公司加持,要么背靠海尔、碧桂园这样的大树,还能活跃于家装舞台。即使是齐家网、土巴兔等数一数二的互联网装修平台,背后数家实力投资公司力挺,融过几亿的资金,单月的独立访客就有几千万,但依然亏损了数年时间。比如齐家网,2015到2017年,持续经营业务亏损分别是1.63亿元、1.52亿元、8932万元,其负债率分别是117.78%、151.13%和222.21%。直到2018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才有2067万元。放到一般的公司身上,应该是早就关门了。土巴兔同样是这样,连亏几年,一直到2018上半年,运营亏损还有1060万元,销售与营销开支高达1.2亿元,如果没有大佬们支持,怎么能做下去。是不是互联网装修平台这个业务,只有齐家网、土巴兔们在做呢?完全不是那样的,排得上号的同行,至少也有十几家,但他们就没有这么剽悍了。更可怕的是,两家大佬的流量与平台业务还在狂增,其它平台还能怎么混?日子肯定是越来越不好过。智能锁前瞻产业研究院有个统计数据是,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的智能门锁品牌超过3500家,2017年产量800多万套,但大材研究的分析发现,在核心渠道上销售,并且拥有一定知名度的智能锁品牌,不超过50家。前段时间,大材研究公布过门锁行业的“大材青锋榜”,已经有一些智能锁品牌入围,跟传统的锁具大牌同台竞技。残酷的现实是,我们也不需要那么多智能锁公司,有几十家可供选择,其实也就够了。没能打开市场局面的那3000多家智能锁,怎么办?可能过不了几年,大多会偃旗息鼓。以前机械锁时代,几千家公司,我们又知道几个?最后还不过是名门、王力、通用、普罗巴克、宝高、万嘉、三环、第吉尔、雅洁、固力等少数品牌称雄,几番交战后,死掉的那些,连他们的名字都没有留下。家具企业前段时间,有两家公司的倒闭引发轩然大波,一个是福建的好来屋橱柜,可能没法跟欧派、金牌、志邦们比,但它曾经开过600多家门店,还请了马伊俐代言,实力不弱了吧,可惜要破产清算。还有一家是诚丰家具,苦心经营20年,这个资格的家具公司不多了吧,它曾经声称资产30亿元,8月份的时候发布了破产公告,其实征兆早就埋下,当全友、顾家、左右、林氏、曲美等玩家纵横驰骋之时,看不到诚丰的任何声音,还能怎么做下去?截止2017年底,我国家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000家,与上年相比增加39家。但是,其中亏损了608家。2018上半年的时候,家具制造企业增加到6217家,但亏损继续增加,958家。算上很多没有列入统计的中小家具企业,亏损量有可能高达2000家。加上目前定制家具的转型大势所迫,仅四川区域,就有几百家。在这个转轨的过程,又会死掉多少公司,我们一点也不乐观。毕竟定制家具板块的一二线品牌增速凶猛,给后来者留出的空间已经不大了。大家可以看下面这个家居品牌营收增速统计表,咄咄逼人的形势,想必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陶瓷行业的洗牌已经开始了,它不光是竞争格局的洗牌,而是有些公司直接被清洗出市场。陶瓷建材企业据公开信息,2018年9月份前,已经有230多家陶瓷企业、34家卫浴企业,被列入失信执行人名单。还有十几家申请破产清算的,比如沈阳金美达陶瓷、大君瓷业、江西黑与白、四川科达陶瓷、泸州丰源、广安王中王瓷业、江西金牛陶瓷等等。这个形势不会改变,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必然会继续挤压中小微们的生存空间。以2018上半年的情况为例,蒙娜丽莎营收14.1亿元,同比增长13.71%。欧神诺营收16.34亿元,同比增长80.05%。另外,像东鹏、诺贝尔、马可波罗、金舵、冠珠等品牌,结合公开信息可以看出,它们的增速也不差,多是两位数的同比增幅。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一些竞争优势不足的陶瓷企业,日子会更加不好过。现在的亏损与倒闭,其实才刚刚开始。整个建材行业,都是冰火两重天的,金字塔尖,少部分玩家甚至以30%以上的增速狂奔。金字塔底,数量占绝大多数的进场者们,可能几个点的增速都做不到,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垮台。2018上半年,规模以上的建材企业剩下34554家,比2017年度少了1000多家,亏损面扩大,多达5074个企业在亏损。这是一次大规模的行业洗牌,时间推回到2012年,那时候建材企业的数量是22824个,5年多时间增加了1万多家,太多抢食者了,根本就容不下。加上现在像智能灯具、智能马桶、水漆、系统卫浴、智能锁等家居建材行业的朝阳品类里,出现了很多跨界的公司,比如海尔、小米、华为、360、松下、中兴、创维、长虹等等。以及大量新生的力量涌现,比如智能锁里的果加、云丁、云柚、夏洛克等,智能照明板块的调调科技、BroadLink、Yeelight等,他们背后多少都有一些知名的投资公司入伙。新生力量带来的既是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运营思维与方式,一个大产业的新机会,同时也带来了火拼,更惨烈的厮杀已经拉开大幕。我们看到黄金骗地时,想必也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重重杀机。狭路相逢,勇、猛、智者胜!

#行业热点 2019/9/11

营销成本激增,企业集体焦虑,晋级亿元俱乐部的家居品牌开心吗?

营销成本激增,企业集体焦虑,晋级亿元俱乐部的家居品牌开心吗?

今年的天猫双十一落下帷幕,阿里公开数据显示,共有237家天猫品牌商家销售额破亿。这一数据在2017年为167家。据悉,天猫双十一开场2分05秒,成交额就超过了100亿,截至12日零点,天猫第十个双十一最终交易额定格在2135亿。在破亿的237个品牌中,家居企业近五十家。索菲亚交易额破8.1亿,欧派家居7.52亿,TATA木门7.65亿,诺贝尔瓷砖5.2亿,大自然地板2.37亿,九牧全渠道交易额超8亿,PINGO国际全渠道交易额5.16亿,生于互联网的林氏木业成功卫冕家具类目销售6连冠。过亿GMV背后是逐年飙升的流量成本自家居触网以来,线上销售成为各大品牌的必争之地。双十一启动十年,虽然每一年的营销口号都在变,但依然没有脱离打折促销的路数。宣布明年退休的马云,大概是最后一次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身份发表双十一感言,他说“双十一不是打折的日子,而日感恩的日子”,对于天猫确实如此,但对于在活动中以超低价格杀进亿元俱乐部的品牌而言,感想或许并非如此。回顾双十一之前的618、国庆双节促销,各家居品牌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连行业所谓的金九银十也没有翻出太大的浪花,因此作为今年最后一个大的促销节点,双十一业绩对于能否完成全年销售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打好双十一这场硬仗,各品牌在活动正式开启前,就纷纷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以最大程度的优惠吸引购买。据报道,今年天猫商家的双十一营销费用较去年同期普遍提升,更有甚者将双十一营销预算比例定在了全年营销总预算的10%到15%。由此不难看出,几乎所有商家都在加大对本次促销活动的宣传,企图通过各种预热手段在双十一这一天将顾客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双十一已经由一场电商促销变成了流量争夺战。流量成本上升是近两年家居行业集体焦虑的一件事,几乎每个企业的管理者都在为流量苦恼。尽管双十一的成绩单十分亮眼,但销售额不等于净利润。据了解,今年双十一企业的营销成本较去年上升了20%-60%,而商品特价销售致使利润变薄,折算掉大量的人工开支和物流成本,很多销量高歌猛进的企业存在亏本赚吆喝的可能。此外,双十一天猫的流量分配以去年的销量为基准,这也造成了强者更强,草根突围艰难的局面。从这一层面来年,大品牌的蝉联也有流量加持的因素。一些没有流量倾斜的企业为了在下一年的流量分配上占据一点优势,开始做数据、刷流量。然而,刷单的代价不仅仅是人力成本,更要向天猫缴纳正常销售需缴的5%的佣金,每年双十一刷单费用成为这些企业的一项重大支出。不只存在于家居行业的刷单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使数据失信,也让双十一的百亿狂欢被社会诟病。今年,有很多商家开始反思这一问题,不再加入到流量抢夺战中。数据狂欢是对近一段时间销量的透支与食品、服装等快消品不同,家居产品大多属于满足刚性需求的低频消费产品。双十一抢购打折商品,一方面是延后了和透支了一段时期内的消费,另一方面,是市场对价格越来越敏感的一种外化表现。家装家居产品是消费低频的产品,有业内人士分析,双十一前整个市场销量持续低迷,甚至金九银十也没能带来增添活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消费行为延后。一些有刚性需求的消费者会为了等待双十一的低价产品而将购买行为延期。例如,装修好的房子等到双十一再添置软装产品和家电。此外,家居产品销售支持较长时间的预售,下单后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在成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后再发货,这使得在双十一之后一段时间内有需求的消费者会将购买行为提前,这于商家而言,就是在透支未来的销量。今年以来,电商整体发展形势并不乐观,互联网红利消失后,消费者回归理性,而在这样的时期内,各大电商平台的双十一战报足以显现出消费者的求廉心理。家居行业一直存在供需之间强烈的信息不对称,然而正在成为主力消费人群的新消费群体,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在拓宽,与商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水平在降低,因此对于产品的性价比追求更甚。中国80、90后住房自有率达70%,这个消费群体对于“家”的要求较上一辈有很大区别,他们更加追求装修风格的个性化和时尚感,因此在销量最高的家居产品中,定制类产品成绩最为亮眼也就有了很好的解释。今年家居类产品双十一促销活动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加入了线上线上联动环节。此前,阿里注资居家之家、腾讯牵手红星美凯龙这两次业内最大联姻,引发不少关注,亿欧曾对这两次合作有过详尽的分析报道,认为其本质无外乎流量分享。在晋级亿元俱乐部的家居企业销售额中,有不少品牌的数据来自于线上线下全渠道。可以说双十一的狂欢不仅透支了一段时间内的业绩,同时也消费掉了线下流量,电商平台始终是电商狂欢最大的赢家,而跟跑的企业是不是在赔本赚吆喝,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市场表现可以证明。

#行业热点 2018/11/14

深度丨鲲鹏怒飞,由平台走向大生态,未来千亿级家居企业不是梦

深度丨鲲鹏怒飞,由平台走向大生态,未来千亿级家居企业不是梦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对于中国家居产业来说,鲲鹏从来都不是池中之物。2017年,中国家居市场规模约为3万亿。除红苹果、全友等老牌板式家具企业的规模仍然维持在百亿级别外,并没有传统家居企业突破天花板新加入中国家居产业的百亿俱乐部。其中最为接近的是欧派,2017年营收97亿,不出意外2018年突破百亿是大概率事件。处于第二梯队的是顾家、索菲亚,2017年分别实现销售66亿和61亿。剩下的诸如敏华、喜临门、左右、慕斯、美克美家、曲美等年销售规模均处在20亿到40亿的区间。我们很容易把家电视为与家居最为接近的产业,但中国家电产业的格局却与以上家居产业的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2017年中国家电市场规模约为1.7万亿,但却涌现了数家年销售规模超千亿的巨头企业。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有:海尔,2017年销售2419亿;美的,2017年销售2047亿;格力,2017年销售1482亿。剩下的还有TCL、长虹、海信、奥克斯、创维等一系列家电企业的年营收均处于百亿到千亿的区间。2014年家居产业处于寒冬之际,某家居企业老总请教董明珠:“家具企业如何做到百亿?”董明珠反问:“你有没有想过做到千亿?”在另一个场合,铁血娘子更加犀利:“你的市场规模比我大得多,做不到千亿,是你们自己不争气。”客观来说,中国家具企业有着自己的无可奈何。比如更加个性化的需求让很多家具企业只能按订单来定制,比如大部分的家具企业还处在手工作坊阶段,谈不上自动化甚至半自动化,比如欠发达的大件物流让无论成品家具还是组装家具都需要支付昂贵的远距离运输成本,这让全国性品牌在各处都会遭遇一些地域性品牌的竞争和围剿,同时也让当地家具卖场和经销商取得了更强的话语权……放眼全球,也只有“平板包装”和“自行组装”的以板式家具为核心的全球性家居品牌宜家在2017年取得了2985亿元的销售,一枝独秀,傲视群雄。以年均11%的增长速度估算,我们推测2021年中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4.4万亿。可以肯定的是,届时将出现一批百亿规模企业,但中国家居产业究竟能否诞生千亿级的产业巨头?我们的回答是:能,而且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大部分传统家居人都没有关注到产业正在迸发出的星星之火:2007年创立的林氏木业2017年营收已达50亿,2008年上线的尚品宅配2017年销售53亿,2011年经历重大转型的Wayfair2016年销售超200亿,2015年成立的艾佳生活2017年营收即突破百亿,预计2018年规模达300亿、2020年营收超1000亿!那么,是什么造就了新旧家居企业的鸿鹄与燕雀之分?千亿级的中国家居独角兽未来将诞生于产业何处?如何搭建从十亿、百亿到千亿的跳跃式发展的凌空云梯?风起于青萍之末中国家居产业链至少落后时代二十年。十年前格力等中国家电品牌开始探索连锁专卖与下游家电连锁卖场分庭抗礼,五年前大部分中国服装零售企业开始高喊零售转型,两年前绝大部分的大众消费品企业开始在马云的指引下汇聚新零售的浪潮。但这一切似乎都与中国传统家居企业无关,它们中的大部分甚至还在坚守品类厂家模式,下游依靠经销商和家居卖场将它们的产品渗透到市场的各个角落。如同两颗恒星之间的一团星云,中国传统家居产业注定会在新时代与旧模式之间的巨大落差中被彻底撕碎:渴望个性创意变现却沦为厂商附庸的设计师。中国不缺优秀的设计师,尤其是东方美学复兴和年轻一代崛起之后,产业内涌现出了一批年轻化、风格化的极富个性创意的设计师,但现在他们大都沦为了厂商的附庸。无论是作为厂商内部的创意人员,还是作为第三方提供外包设计服务,他们只能被需要最大程度规避风险的厂商裹挟,向它们交付最有可能被市场认可的大众化设计方案,而让那些创意设计稿件和自己的满腹才华一样胎死腹中。产品难以迭代盈利日益艰难的厂商。随着对终端促销的依赖日益增强和生产成本的逐年提升,厂商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已经是众所周知,但厂商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它们无法通过创新来实现产品迭代。它们渴望产品创新来实现差异竞争和提高毛利,但却又不得不选择生产那些最为平庸的大众化商品来消除下游渠道订货不足导致的高昂库存风险,这可以称之为厂商的产品创新悖论。面临产业链去中间化危机的渠道商。自电商横行天下以来,通过去中间环节实现产业链的扁平化从而提升产业经营效率、降低终端商品售价已经成为各个产业的主流趋势。相对日化用品、服装等其它消费品产业,家居产业的经销商在商场公关、终端经营之外还要担负送货、安装、售后等更多的功能,但随着家居电商和购物中心等新兴家居零售业态的崛起,家居经销商终究会面临严峻的角色转换挑战甚至是生存威胁。传统商业地产模式下流量日益枯竭的家居卖场。家居卖场的传统经营模式让它在传统产业链条中实际上扮演了另一个中间商角色,高昂的租金、进场费、促销费等一系列费用最终被厂家和经销商转化为产品溢价转嫁给消费者。更为糟糕的是,随着年轻一代成为主流消费者,电商、购物中心或其它一些新兴业态正在成为他们购买家居产品时更为优先的选择。传统卖场依靠区位优势和频繁促销活动来吸引流量的模式正在失效,门可罗雀却成为了家居卖场面临的新常态。妥协全面加剧的顾客。各个产业链环节的妥协最终累积成为全面的顾客妥协,包括你在家居卖场看到的可能都是雷同的大众化商品(个性化妥协)、想买家居就必须一遍遍去遥远的家居卖场(便利性妥协)、你需要在这家店买沙发在那家店买餐桌椅(一站式风格化搭配的妥协)、你必须接受经层层加价后普遍维持在出厂价3-5倍的终端价格(性价比妥协)……渴望创意变现却缺乏产业资源的设计师、精于生产专业品类却渴望融入解决方案整体的厂商、迫切摆脱中间商身份寻求角色转型的经销商、门可罗雀陷入不促不销困境的传统家居卖场和消费妥协全面加剧的顾客共同构成了当下看似平稳却暗潮涌动的家居产业。这股暗潮的动力根源在于以厂商为中心组织的产业资源和以极致需求满足为核心的顾客主权时代的背离。一旦寻找到机会让它们得以跳出产业现状以顾客需求为核心重新组合,这些蠢蠢欲动的产业参与者将释放出巨大的产业力量。SPA时代的终结传统家居产业言必称宜家,因为宜家代表的SPA模式在过去获得了极大成功。通过低成本的极简设计、场景化的自助式门店、遍布全球的配送中心以及对全球供应链的广泛整合,宜家最大程度实现了产业资源在价值链上的纵向集聚,从而几乎消灭了一切耗损产业经营效率的中间环节,为顾客创造了近乎极致的性价比。但即使放在过去宜家也并不极致,日本尼达利在SPA模式上更进一步,除了自主掌控设计、终端、物流等环节,尼达利还选择在越南、马来西亚等国自建生产基地。这种高度一体化的SPA模式让尼达利的终端商品售价可以相比宜家还要便宜30%,这也是为什么宜家虽在全球所向披靡,但却在日本遭到了尼达利的顽强阻击——尼达利至今仍以7倍于宜家的销售额、高达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牢牢占据日本市场。但如今无论是宜家还是尼达利都面临新的挑战——高度一体化SPA模式带来的产品丰富度的匮乏。宜家的极简设计和高性价比让人沉醉,但越来越多的宜家消费者却开始产生新的担忧:“我买的东西会不会太‘宜家’了?”宜家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并实施了名为“设计师开源”的策略。现在的宜家粉丝中有一群人被称为“Ikea Hacker”(宜家黑客),他们在宜家平民家具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的自己想象力,拿起工具对宜家的产品进行个性化的改造。宜家借此建立了庞大的粉丝社区,让这些数以万计的粉丝参与到宜家产品的“再开发”中。他们不仅可以让宜家的标准化商品更加定制化,还可以将它演化成对宜家专业化的商业服务,于是诞生了Bemz、Reform等一系列的专业化服务商,前者专门为宜家生产的沙发和椅子设计椅套,后者凭借自己在厨房装修上的专长专门为宜家厨房组合柜制作更具设计感的橱柜门和台面。通过设计师开源来实现产品的有限升级和迭代并不是宜家的首创,这种策略实际上在智能手机产业被广泛采用(通过开源让顾客和外部技术黑客进行系统的二次开发)。但这却预示着,即使如家居这样的传统产业,过去以单一风格为核心的SPA模式同样开始面临产品多样性和产品迭代的挑战。宜家和尼达利应该庆幸它们身处极简风格和大众市场,这让它们在全球依然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去开拓,它们依然可以凭借庞大的规模优势去对冲大众化市场相对程度较低的产品迭代威胁。但对于那些以宜家为标杆、投入巨资学宜家却又身处风格化细分市场的国内家居企业,它们又该如何应对风格化市场转瞬即逝的迭代风险?新物种的诞生:产业平台宜家正在将它的产业资源对外开放,吸纳那些来自顾客端或是外部设计师的创意力量加入宜家的平台,为它提供传统SPA模式无法产生的风格或品类上的互补品。国内传统家居企业在学宜家的同时也在探索自己的道路,比如它们有的通过定制服务渗透到顾客前端反向重组价值链,有的在模仿宜家SPA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模式复制打造多系列、多品牌的家居产业集团。但一些新兴家居企业却把握住了这些趋势的内核,通过更加接近终点的完全创新的模式进入到产业,快速整合产业资源并实现指数级的迅猛增长。传统SPA模式在过去为何高效?因为它实现了分散的产业资源在纵向价值链上的高度集聚。家居企业为什么要做多系列、多品牌?因为它们需要进行价值链的横向拓宽以提升产品线在风格或是价位上的丰富性。定制的本质是什么?是通过服务环节切入到顾客前端拦截顾客需求。但它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模式上的天然缺陷:SPA模式无法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实现产品的充分迭代;多系列、多品牌的产业集团模式一方面无法回避由于人的主观判定造成的细分市场投注失误的风险,另一方面各业务缺乏协同的分兵作战也将导致公司资源的巨大浪费;全屋定制似乎已成为家居定制品牌共同喊出的口号,但在传统封闭的模式下,如何才能围绕前端极度差异化的消费需求提供尺寸、材质、风格、价格等全方位个性定制的整体家居解决方案?在SPA模式的基础上,产业集团模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开放化,定制模式通过深度服务实现了对顾客的前置拦截,但它们在未来依然面临如何进一步开放化以尽可能提升产品丰富度和产品迭代速度,以及开放化之后如何实现产业资源集成和协同以提高产业效率的问题。传统家居企业在开放化和集成化的道路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实践探索,但最终为那些暗潮涌动的产业参与者寻找到释放力量的突破口的却不是它们,而是一些破坏性的创新者。后者以完全创新的模式重组原有产业体系中不断井喷的产业资源,从而催生了家居新物种——产业平台。产业平台以开放模式集聚专业化的产业资源,为平台内部孵化或外部加入的个性化创客提供大数据服务、研发服务、供应链服务、渠道终端服务或其它第三方服务等全方位的产业赋能。产业平台在后端产业资源和能力上高度专业和集成,在前端业务上高度细分和繁荣,并通过前后端的持续互动实现平台资源和业务的不断迭代。2017年,尚品宅配迈出了平台化战略升级的重要一步,一方面通过开放平台和平行的建材、家居非竞企合作,进行抱团结盟,拓展互补性产品品类,实现一站式配齐,从而全面深化和扩大基于开放平台的全屋家具定制化解决方案,成为可定制的小型宜家;另一方面推出整装平台“新居HOMKOO整装云”,全面构建家居家装整合服务平台。另外一家2015年成立的公司,今年的销售预计就将达300亿,而2020年很可能就将实现1000亿的营收,它的名字叫艾佳生活。从房子到家提供“家的解决方案”,业务范围涵盖定制精装、个性软装、电器、锅碗瓢盆、艺术品、饰品等,在创立三年后的营收规模便达到100亿,但此时的公司却只有269名员工。之所以能够以小博大并实现通常在互联网产业才能出现的指数级增长,就是由于艾佳生活采取了完全创新的产业平台模式。拿创始人潘定国的话说:“艾佳不养一个设计师、不养一个工人、不生产一件产品,而是通过平台把最好的服务和产品提供给用户。”尚品宅配在家居产业要成为“可定制的小宜家”,HOMKOO整装云构建了一个极其类似于阿里巴巴的使命,艾佳生活的目标是打造家居产业的“滴滴”。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众多案例表明一个行业最终可能会被一到两家产业平台所主导,因此家居产业嗅到这股血腥的鲨鱼也绝非尚品宅配和艾佳生活两条。欧派已经宣布通过开放供应链和打造O2O全屋定制MALL从橱柜制造商转型为大家居服务商。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传统家居商业地产商也在近年不断向外界传达自己的平台化战略构想。不同的起点和差不多齐平的起跑线,新兴创新企业还是传统家居企业,最终剩下的那一到两家家居产业平台最终会花落谁家,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产业平台的未来:大生态如果我们继续放大我们的视野,如今家居产业的搅局者绝非仅有那些新兴的科技公司,还有一些庞然大物。万科在2015年就已推出“美好家”服务,定位于创新型美好生活服务商。美好家从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客户需求和居住生活形态出发,研发出从户型到硬装、软装的完整装修定制解决方案,并整合全球优质的设计师和供应链资源,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家居需求的一站式满足。万科的使命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为此万科已经围绕着住宅地产,将业务相继延伸至物业、商管、教育、养老、家装、物流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美好家”只是万科家装平台布局的一个局部,而万科在其它领域同样采用开放平台的模式来快速整合产业资源完成业务渗透。万科不是唯一一家从地产渗透到用户全方位生活的生态化的房地产公司。仅在家居领域,绿地有“诚品家”、碧桂园有“橙家”,恒大有“恒腾网络”,看起来地产公司基于“家”流量的提前拦截和深度占有收割家装、家具等大家居产业已经无法阻挡。刘慈欣在《三体》中告诉了我们如何应对降维打击的方法:要么放弃进化,让自己停留在一个技术层次较低的水平;要么发展技术,通过技术爆炸掌握同样甚至更加超前的维度打击能力。面对房地产大生态的降维打击,传统家居企业以及目前正在集聚产业力量蓄势待发的家居产业平台未来是故步自封、甘愿成为被整合的对象和未来生态的参与者,还是奋起反击、经由产业平台之路逐步构建未来的生态化能力?我们期待着中国家居产业尽快完成平台化的整合,并由那一到两家胜出的家居产业平台进化为生态,加入到未来那场发生在家次元的必将旷日持久的终极生态之战。我已看到天边那一抹最美的血红。

#行业热点 2018/11/14

精装房势不可挡,家居建材与装修公司、设计师首当其冲

精装房势不可挡,家居建材与装修公司、设计师首当其冲

  在很多场合下,人们习惯于将“成品住宅”说成“精装房”,大材研究在这里还是继续使用成品住宅的说法。  大概是从去年开始,多个省市密集出台成品住宅的时间表。  据大材研究的了解,目前至少有北京、山东、四川、上海、浙江、海南、河南、海南、陕西、江西、湖北等11个省市或者所辖省会城市,都已推出成品住宅政策。  所有的政策里,对新建住宅的全装修的比例与时间表提出了明确要求,大概的要求是,2020年前后,核心城区要做到100%全覆盖。就连县城也有比例要求,比如河南的要求是占比60%。  于是,主要有两大疑问悬在我们的头上:  一个疑问是,家居建材与装修公司的市场接下来该怎么做,既包括厂家怎么搭建自己的渠道结构,也包括经销商怎么卖货,还涉及到装修公司怎么开发本地市场。  会不会出现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一部分拿不到房地产企业工程订单的建材商家,或者装修公司,直接倒闭?  另一个疑问是,以前装修公司里的设计师,是不是有一部分要失业?  针对成品住宅,可能只需要一名设计师,就将一个楼盘的室内装修设计全部搞定。现在很多成品住宅楼盘,上千套房子,也不过就几种风格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硬装环节只需要少量设计师就可以搞定,不像以前,一个设计师对接几个客户,一个楼盘可能有几十名,甚至几百名设计师跟进。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大材研究的分析结论是,成品住宅的普及率,与家居建材、装修公司的倒闭率,存在正向关系。  也就是成品住宅交付比例越高,倒闭的家居建材商家与装修公司会增加。  但是,不会造成大批量的倒闭,只要你找得到出路,还是有施展空间与财富机会的。毕竟成品住宅目前主要在一二线城市落地,三四线与县级城市才开始不久。  四川要求的是2025年全装修达到70%,成都要求2022年底做到100%;上海要求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分区域达到30%到100%;湖北的计划是从2019年1月1日起,在全省推行一体化装修技术,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加上很多地方在落实成品住宅政策时,出了很多问题,质量差,乱报价,业主的意见反弹非常大,主管部门肯定要考虑到民意的,不能强制推行。有可能在目前的时间排期上往后延,需要一个探索与经验总结的缓冲期。  这段时间里,必须努点力,要么成立一个大客户部门,想办撬开房地产企业的大门,但要做足心理准备,有可能要垫款,尤其是一些中小开发商,后面收钱还比较难。没实力接,就别硬着头皮去接。  手上如果有过硬的产品,或者装修执行能力比较强,价格实惠,可以多想办法跟品牌开发商接触,毕竟回款相对有保障一些。有时候,我们可能不是手上拿不到工程订单,而是被欠款拖垮了。  另外,有些建材商或装修公司觉得自己实力小,觉得跟大型开发商合作的可能性小,门不当户不对,努力也是白废。别气馁,在全国50强或100强开发商的合作名单里,有很多装修材料品牌,或者装修公司是三四线,可能还没有你的实力强。  或者考虑转型成品住宅的整装,一方面,向开发商提供有竞争力的成品住宅整装方案;另一方面,面向业主提供成品住宅升级套餐服务。毕竟现在所谓的精装房,完全不是所谓精装。它只是基装完成了,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去完善。可以推出一套基于成品住宅的整装或者软装服务,改善居住品质,收入相对高一点的业主,一般愿意买单。  按照目前成品住宅的普遍做法,它只是把部分硬装搞好了,成都市建委有一个解读是:  所谓成品住宅,是指房屋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铺装或涂饰完成,套内管线及开关插座、厨房卫生间设备安装到位,基本达到入住条件的住宅。  意思是说,墙面刷漆了,地面铺好了瓷砖或地板,水电改造完成,开关插座安好了的,卫生间的马桶、浴室柜与水龙头到位,厨房的橱柜做好了。  不排除有些家庭觉得硬装做得不好,可能换掉部分东西,比如客厅的地板换瓷砖,墙面重新粉刷,开头插座换成质量更好的一线品牌货。  更刚性的需求在于,由于成品住宅的硬装没法满足自己的期望,部分业主希望通过局部改造,以及后续的家具、软装搭配等予以提升,这都是机会。  二次装修的空间会更有想像力,这个市场规模以后会更大。  原因就在于,从目前反馈的情况看,开发商交付的成品住宅,在装修质量的耐用性上,很让人伤心,比起业主自己找装修公司搞定的,差了不少。  试想,我们自己找装修公司,从量尺、出设计图、签合同、施工监督,再到最后的验收等,一环扣一环,款项一般分三期交,最后还要押点尾款,出来的东西有时候都不太好,更别说开发商这种批量装修了。  耐用性差,再加上用的材料一般,过不了几年就会坏,二次装修或者二次局部改造就可能井喷。不妨提前布局,打磨成熟的解决方案,打响知名度,到时候找你的人不少。  这里面潜藏着家居建材公司的机会,除了盯房地产企业的订单,还要考虑到成品住宅业主的需求,比如推出成品住宅的照明套餐、墙面套餐,或者地面套餐,性价比要高,安装施工与后期服务一条龙,肯定会有业主买账的。  接着看第二个问题,成品住宅政策大面积落地,会不会出现大量设计师失业?  大材研究认为,大量失业的现象预计不会发生,但少量失业肯定会出现的,毕竟一个楼盘,往往一家或两三家装修公司就接了。所需要的设计图又不多,并不需要每个房间都个性化,自然也就要不了太多设计师。  为什么说不会大量失业呢?  一个是二手房装修市场规模还是比较大的,依然需要大量的装修公司与设计师。  二是成品住宅也要进化,也要品质,要档次,而室内设计是提升品质的关键办法。如果多一些设计师参与打磨,增加房间风格的选择空间,可能楼盘都会好卖一些。  而多种风格的房间装修,自然需要更多的设计师参与,当然,对水平的要求也会高一些。  三是设计师可能需要适当转型,别光盯硬装了,一定要提升软装设计能力。  原因在于,前面讲到了,成品住宅只是把部分硬装做了,那些收入比较高、对居住条件有要求的业主肯定是不满意的,还是需要设计师,对软硬装做整体搭配,方便进一步的搭配。  任何时代,都有它的困难与挑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困难真正到来之前,积极做好应对准备,提前谋划转型。

#行业热点 2018/11/14

以黑马之势跻身天猫亿元俱乐部,玫瑰岛全卫定制1天破1.3亿

以黑马之势跻身天猫亿元俱乐部,玫瑰岛全卫定制1天破1.3亿

在紧锣密鼓中,群雄鏖战的双11落下帷幕。据天猫最新战报显示,本次双11天猫销售额高达2135亿,其中有至少167家天猫商家销售额破亿。其中倍受业主喜爱的玫瑰岛全卫定制更是名列前茅,双11全天销售总额达到1.3亿。与耐克、优衣库、阿迪达斯等一线大品牌跻身天猫亿元俱乐部,问鼎卫浴行业榜首,坐拥双11卫浴行业销售量冠军霸主地位。破亿元品牌,好销量离不开高质量玫瑰岛全卫定制双11销量破亿,以黑马之势靓丽突围,进入天猫亿元俱乐部,品牌实力出众,力压群雄。好销量离不开产品的高质量,离不开22年来孜孜不倦对高品质的坚守,注重用户体验的坚持。玫瑰岛人一直坚信“只有用户的好体验才是好标准”,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创新,核心功能的迭代升级,使用体验更具人性化,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舒适,更高品质的淋浴体验。安全易洁免费升级,全民卫浴狂欢体验玫瑰岛人深谙以“优惠”活动争夺流量的双11大环境下,品质和体验才是玫瑰岛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在今年双11玫瑰岛天猫旗舰店全线上架最新的淋浴房产品—玫瑰岛全卫定制第四代淋浴房F4.0,新一代淋浴房具备国民好浴房六度体验,安全易洁性能更加强大,设计更加贴心,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舒心洗浴需求,给予消费者家人般的关怀和呵护,让消费者在一平方的浴室空间中获得最大的限度的身心放松。第四代淋浴房安全易洁免费升级,消费者花最少的钱就可以买到最优质的淋浴房。在双11天猫理想生活狂欢季上,玫瑰岛推出天猫特权定金100抵240、经典款畅销双移门裸价淋浴房玫瑰岛PT2低至599元/㎡、大额满减优惠券、整点限时秒杀、卫浴大礼包、加购抽奖、加购抢Iphone XS等优惠活动吸引了大批潜在客户,让广大消费者购得开心,购得实惠。关于玫瑰岛全卫定制玫瑰岛是一家拥有22年定制基因的企业,以定制淋浴房、全屋定制门和全卫定制为核心的公司,秉承“做好每个卫浴空间,创造美好沐浴体验”的使命,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卫生间解决方案,坚持做好每个家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3平米的卫生间;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舒适、高品质的卫浴生活。22年来,玫瑰岛蓄势聚力,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创新、突破传统运营思维,实现产品迭代升级,销售渠道拓展,成立新零售事业部,搭建O2O交易平台,开创独有的玫瑰岛全卫定制发展之路。面对新零售业态的挑战,玫瑰岛人披荆斩棘,奋勇向前。在此次天猫双11电商大战中,以锐不可当之势创造新零售的的神话,引领厨卫行业新零售事业发展腾飞!

#行业热点 2018/11/13

响应“一带一路”沿线木业贸易 中欧木业专业委员会在东莞成立

响应“一带一路”沿线木业贸易 中欧木业专业委员会在东莞成立

中欧木业合作高峰论坛在2018年11月9日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召开,根据市场调研反馈的信息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为了更好得推进“一带一路”沿线木业贸易、中欧班列发展等,在中欧木业合作高峰论坛现场宣布中欧木业专业委员会成立。据介绍,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中欧木业专业委员会旨在借助欧洲丰富的木材资源,满足中国市场对木材的巨大需求,为行业组织生产技术交流、国际合作、展会论坛、技能培训等行业活动,包括了对外宣传、市场调查、贸易洽谈、经济技术交流、示范基地建设等。同时会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国内外行业信息,为企业提供产业资讯服务,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中国林产业协会副会长赵君说道,此次成立大会之所以选择在东莞国际家具机械及材料展举行,首先东莞是重要的家具生产基地和物流集散地。其次规模从去年的40000平方米扩至60000平方米,引领行业发展风向标,吸引了不少企业驻足观看,同时汇聚海内外家居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研发生产等约600家企业参展。据透露,中欧木业专业委员会接下来还将加强与中欧政府部门协调沟通,代表委员会成员向政府有关部门反应行业情况和企业要求,加强中欧林业、木材及人造板经贸交流与投融资合作,提升中欧林木合作新高度,推进“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运营。同时,该专业委员会还将充分发挥委员会秘书处和信息服务中心作用,借助国数源—中国木材贸易大数据提供实时市场动态、价格指数、主要港口与市场的库存量、预到港船期等信息和市场大数据分析,合理采购、有效规避风险,并建立中、欧理事之间信息交流了平台、投融资平台等等。

#行业热点 2018/11/13

家居企业抢食双十一红利,被节点促销的战车裹挟前行

家居企业抢食双十一红利,被节点促销的战车裹挟前行

各个行业的双11销售排名,已在陆续放出,引发热议。各个行业圈内的话题,双11成为首选,天猫不到两小时成交1000亿,去年花了9小时。京东也有数据称,截至11月10日22点56分,下单金额突破1000亿。对用户来讲,双十一堪称购物狂欢。对企业来讲,可能是一场战斗,也可能是一场被洗牌的困境。数年时间的市场影响力积累,外加上天猫、京东等寡头企业,每年投入巨资给双十一造势,一手拿出真金白银发红包,一手督促卖家拿出诚意价格,确实搅动了整个消费市场。上亿的人等着双十一这天下单,并不是吹的。那么,双十一是不是真的扩大了消费需求,卷进了更多的消费者进场花钱?换句话说,问题就是:没有双十一的时候,大伙儿买得少点,还有一些人不会消费?有了双十一之后,大伙儿买得更多了,还有一些原本不在这个时节消费的人,也被激活了?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分行业,像男装、女装、鞋、箱包、母婴、酒水、食吕、酒水这些东西,我们可以多消费点,多买点,双十一之前会买,活动期间看着划算,还可以买,而且往往会囤货。它们的需求量,完全可能因为双十一的玩法,而进一步释放,增加了几倍都有可能。还有像手机、电脑、小家电这些,也可能因为双十一的降价,激活一些沉默消费。一些原本过段时间再换手机的人,可能提前更换。一些人也可能趁便宜,买部手机送人。但放到家装建材、家纺家饰、家具、装修等泛家居行业里,情况可能不是这样。瓷砖、马桶、浴室柜、淋浴房、浴缸、地板、涂料、餐桌椅、沙发等商品,还有装修服务,很难因为双十一的到来,我们就能多买几个囤在那里,毕竟手上没那么多房子,一套房子也不需要过多的主材。大多数时候,对大多数家庭来讲,我们几年时间才可能再买一次,而且囤货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一年之内可能买几次,还可能囤货的情况,非常少,即使有,也不过是部分品类,比如一些头枕、抱枕、瓷器等家居饰品;被套、枕芯、被褥等三件套或四件套;或者一些家居文创小玩意、装饰灯具等。家居行业的“双十一效应”大材研究创始人、《新零售实战》一书作者邓超明认为,双十一引发的效应还有两种,一个是提前效应,一个是延后效应。先说延后效应,买家本来在准备装修,或者准备添点家居用品,但是,平时的打折感觉不够给力,他要等到双十一再入手。那就意味着,活动之前他们不会下单,需求量完全没有变,只不过成交的时间拖到了双11而已。再看提前效应,有些家庭本来准备第二年装修新房,或者做局部翻新,添点家居用品,结果看到双十一打折很猛,有些商家给出的套餐或爆款都挺合适,还保价,于是提前下手了。那么,需求量增加了吗?没有明显的增加。它只不过提前或推迟了消费时间节点而已。放到一年的时间里看,泛家居行业面临的需求规模,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但是不是对于家装建材企业双十一就没有价值呢?也不是。在需求量的新增方面,双十一可能引发一种激活效应。部分存在二次翻新或局部翻新的家庭,本来没那么着急,可做可不做,可以今年着手,也可以三年后再翻新,结果看到今年双十一打折很厉害,自己中意的马桶降价了,看上的茶几又优惠了几十元,在这种情况下,买家可能当即入手,提前准备翻新需要的材料。将未来几年可能产生的需求,提前释放了,它确实能够增加当年的需求规模,谁把双十一这张牌打得好,就可能抢到这批客户,进而让部分公司获利。还有,对于线下网点比较多的家居公司,是能够组织起线上线下的协同作战,在11月这个传统的非装修旺季,让市场再旺一次。尤其那些上市的家居建材或装修公司,双十一往往也是必争之地,道理很简单,排名上去,销量上去,声浪上去,用于帮助提振市场信心,可能股价都会因此往上拉一点。被排行榜裹挟的家居企业大材研究发现,被裹胁进双十一战车后,大伙儿不得不有所行动,具体来讲,目前走的路子包括:一个是借此促销,爆款与营销得力的情况下,多多少少能够抢到一些未来的订单。也有可能让部分买家多入手几个抱枕或被套。毕竟有很多待装或者二次翻新的业主,还有很多家庭主妇,会上网看看。我们家就是这样的情况,买过几次三件套,包括新的,搁在那里,有客人来的时候,合适的时候就启用一套,变相的囤货形式。二是拼命挤排行榜的名次,借此提升市场影响力,有点像以前的央视标王。我们能看到,天猫的家装建材、装修、家具等几大品类里,涉及几十个小品类,每年都有公司抢排名。一旦拿下第一名、前三强,或者前十强,没有人不大加宣传的,而且在日后的舆论中,往往能占据有利的位置。因为很多记者、编辑、评论员、学者等群体,会拿他们来举例,不花钱就能获得比较高的提及率与曝光。部分公司的门店也可能强调双十一的排名,用来增加顾客的信任感。三是借双十一的机会,用来推进线上线下的磨合,现在很多商家都清楚,拿不到线上的流量,线下损失会很大。所以,厂家不妨借助双十一大促,推进线上线下协同作战。但是不能忽略的问题是,能够抢食双十一那点红利的公司,毕竟还是少数。活动期间激活的新需求量并不大,无法惠及绝大多数场内玩家,但它的提前效应与延后效应,使得少部分公司借双十一之机,卷走了当前与未来更多订单。而这些订单,本来有机会被那些失去双十一战机的公司抓到。关键是这些公司,还占了绝大多数。对所有家居商家来讲,双11是时候被放到战略级的促销节点来看待,应该被当成像315、五一、国庆那样的重要节点。那么,排在前面的那些大公司,或者声名赫赫的电商公司,是不是就大赚特赚了?自然有赚的,但也不是都能赚,近年从榜上退潮的公司,数量是不少的。所以说大赚也不一定,这里面又涉及到为了抢排名、为了保持高增速等,所引发的价格战与营销战成本上涨。假如有一家排名前三的家居品牌,今年突然降到第十名了,它甚至可能引发极其糟糕的负面舆情,被外界质疑是不是公司业务不行了,最终传导给销售端,引发买家不信任。所以,就目前的情况看,双十一每年的排行榜,不稳住还真不行了。

#行业热点 2018/11/13

纵观智能家居发展史 我们离真正的全屋智能还很遥远

纵观智能家居发展史 我们离真正的全屋智能还很遥远

从各种智能单品,再到各大云平台,智能家居在不经意间,走入了我们的生活。扑面而来的大数据、物联网、AI智能,覆盖线上线下、虚拟与现实,让“未来已来”不再是一句宣传语。未来智能家居会如何发展?人们的生活将如何悄然改变?单品智能化智能家居的第一个阶段,传统企业逐渐向智能化发展,新兴的科技企业致力于研发新奇的智能单品。  家电企业会优先选择大型家电产品,如电视、电冰箱、空调等等。如格力的智能家居单品首先推出了智能空调,美的智能家居单品则首先推出了智能冰箱。这些家电企业在大型家电产品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人力进行研发,累积了丰富的经验。  互联网公司则会优先小型家电,如插座、音箱、路由器等等。例如,阿里推出的首个智能单品,是名为“天猫精灵”的智能音箱,小米推出的首个智能单品则是小米路由器。小型家电的研发更省时、省力和省钱,成本的低价使得售价不会过高,易于销售,更适合互联网公司。  然而,无论是家电企业还是互联网公司,最终都会呈现从两端向中间走的趋势,这是智能家居发展中无法避免的。在这个过程中,显然家电企业会占一些优势,他们的用户基础更为坚实。  不同产品实现联动第二阶段是单品之间的联动。首先是不同品类的产品在数据上实现互通。例如智能手环读取智能体脂称的数据。智能手环可以获取体脂称所检测的体重、BMI(即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等健康数据,并根据这些健康数据监控用户的睡眠质量、运动情况和饮食记录,培养用户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庭场景化也成为智能家居企业关注的一个重点。嘟嘟E家推出的嘟嘟红外遥控就能对家电进行场景化控制。选择离家模式时,灯光、窗帘和空调将会同时关闭。多个产品之间的联动,让用户可以随心定制不同场景,也满足了用户的各种不同的需求。这个阶段的控制主要靠人为主动发射指令去控制。  系统化实现智能系统化实现智能是跨产品数据互通和互动之后再进一步的结果,不同产品之间不仅可以进行数据互通,还能将其转化为主动的行为,不再需要用户进行人为的干涉。例如,智能床感应到用户太热出汗后,主动将数据传送给智能空调,空调就启动了。又或者智能盒子检测到湿度过重,并且自己无法处理时,将信息传递给除湿器,除湿器就能实时降低空气湿度。  这种系统化的智能是建立在具备完善智能化单品以及智能产品,可以实现跨产品、跨品类互动的前提下的。它要求智能家居中的所有产品运营在统一的平台上,遵循着统一的标准。这也意味着,目前已经切入智能家居领域的厂商,需要考虑自己这一套智能产品网关设备能否嫁接到未来的大平台上。智能家居的发展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目前各个智能家居企业都在朝着第三阶段努力。  当某一平台接入厂商达到足够规模后,统一的标准才能被确立,我国的智能家居才会真正实现系统化的智能。而这个过程,不仅需要从业者的不断努力,也需要消费者给予正确的认知和适当的包容。我们相信以目前科技发展的速度,智能家居的进化更将日新月异,科技改变生活会不再是愿景而是现实。

#行业热点 2018/11/12

家具企业如何破解低利润、高成本的行业危局?

家具企业如何破解低利润、高成本的行业危局?

中国家具市场发展至今,早已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这两年,家具市场变化越来越快,消费者需求日新月异、行业竞争不断攀升,由此引发的行业变动也是此起彼伏。那么,当前的市场主要有哪些困扰我们的问题呢?未来的行业走向是什么?利润低成本高的市场现状人口红利消失、用人成本增加、产品设计成本增加...所有的问题都表明,家具行业正走向于一个薄利时代。目前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着家具行业的利润。1、用工成本据了解,近十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增长高达2.7倍,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超过银行基准利率2倍以上,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2倍,不论是劳动力、原材料还是企业经营成本都大幅度上涨。伴随着2017年行业竞争加剧,在“涨价潮”和行业洗牌趋势的影响下,企业利润再一次被削减,甚至比刀片还薄了!2、创新成本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家具企业的崛起,中国家具企业早前一直沉浸在低价竞争、薄利多销的行业氛围中,很多企业不想花费巨额资金、人力及物力去创新,也不敢去创新,甚至创新不如“抄新”,导致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致使中国家具行业缺乏创新,长期滞留在低端制造的水平上,国际影响力停滞不前。如今家具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必然归路,而家具企业要提高竞争力,首先就需要企业正视创新的重要性;要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建立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杜绝相互抄袭,形成行业良好的创新竞争模式。3、融资成本高虽然国内整体融资环境已经非常成熟,但大量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家具行业作为传统的第二产业,很难吸引到投资。这使得很多企业空有发展的心思,却无法做大做强,没有足够的体量撑过未来的市场。更重要的,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品牌的建设也无从谈起,只能让众多家具企业泯然于众人。4、“外行人”的虎视眈眈自身问题不断,外部企业也越来越视家具行业为自己的增长点。曾经的上游地产行业、下游产业的设计公司,都开始推出自己的家居产品,利用自己强大的渠道优势,逼迫着原就困难的家具企业。四座大山下的家具行业未来走向用工成本、创新成本、融资成本、外部压力的四座大山,压得现在的家具喘不过气来。产品质量低、技术标准低、品牌认可度低、企业诚信度低,严重制约了中国家具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那么,未来家具行业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建设呢?1、品牌就是企业的命牌品牌建设是扩大有效供给、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家具企业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成就一个品牌是长期艰辛的过程,需要发扬以创新、执着、责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家精神,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脚踏实地、专心致志!为此,家具企业要做到以下两点:一要大力加强国家技术标准建设,提高产品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创造高品质同时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二要加强诚信建设,打牢品牌信誉的基石。2、打不过就加入笔者有一种预感,那就是三年之内,地产行业必定会全面介入家具行业,70%的家具销售将由地产商及其合作商完成!既然上下游产业来势汹汹,那我们可以利用的优势有什么?当然是我们的专业优势,未来的家具行业,一定会出现家具企业和地产企业大规模深度合作的现象,这是一定不可能避免的!3、体验成为线下展厅的重要底牌由于家具行业的特性,体验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卖场必将成为电商和设计师的体验中心存在,服务于30%的个性化需求。接下来可以延伸服务品类,新增维修、翻新、寄售、二手、租赁、家政的模块。这都是家具行业未来可以不断深入的服务板块。当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士开始看透家具行业的现状,找到发展的本质后,不选择改变的家具企业,注定没有未来!

#行业热点 2018/11/12

定制家居仍是非常赚钱的行业!短期看不到瓶颈

定制家居仍是非常赚钱的行业!短期看不到瓶颈

2017年曾被资本市场疯狂追逐的定制家居行业是典型的阶段性高成长行业,这个行业的几家上市公司在今年的暴跌中,给投资者带来了太多的痛苦和眼泪。但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定制家具公司的盈利水平仍然处于高速增长中,市场情绪低估了定制家居企业未来10年的盈利增速。沪指在2500点一线徘徊,投资者情绪跌入谷底。在潮水退去时,成长股杀跌尤为惨烈。从年初至今,A股5家定制家居上市公司欧派橱柜、索菲亚、好莱客、志邦家居、金牌橱柜股价从年初高点到10月18日分别下跌51.73%、57.8%、46.13%、65.38%、74.93%。不过,通过分析认为,定制家具公司的盈利水平仍然处于高速增长中,股价暴跌与公司基本面并无直接关系,而与2017年被炒得估值太高有关。而跌了这么多,是情绪过于悲观所致。行业的潜在风险定制家居上市公司不断在年报中提示着如下风险:行业竞争风险:近期笔者去了北京四环边的红星美凯龙走访,没有看到好莱客专卖店,但欧派等4家上市企业都在红星美凯龙有专卖店。此外,还看到香港红苹果、科宝、博洛尼等品牌。如果想订制一套整体衣柜,在红星美凯龙就有若干种选择。这个行业就像家纺行业一样没有什么差异性。你能做的,其它企业都能做。无外乎就是用料和价格以及微小设计的差异。这意味着,所有的定制家居企业都没有实质性的定价权。而那确实是投资者最在乎的。定制家居行业还存在橱柜和衣柜相互融合竞争的过程。整体全屋设计一定是未来的方向,以橱柜见长的欧派、志邦、金牌等公司大踏步地进入衣柜定制领域,它们的方法就是用低毛利率迅速扩张定制衣柜市场。而传统的定制衣柜生产厂商索菲亚和好莱客也用同样方法快速进入定制橱柜市场。2017年,志邦橱柜业务的毛利率36.78%,而衣柜业务毛利率只有25.98%。而索菲亚恰好相反,其衣柜业务毛利率高达40.72%,橱柜业务的毛利率只有23.03%。房地产调控风险:定制家具的下游客户主要是房地产行业的新房装修和二手房改造。所以必然受到整个房地产行业变化的制约。上市公司不断地提示着房地产调控的风险。而笔者认为,真正的风险却是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以及人口老龄化的风险。随着人口拐点的到来,房地产也会迎来拐点,这必然带来家具制造行业规模的拐点。经销商管理的风险:定制家居公司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经销商渠道,专卖店多为经销商经营的专卖店。比如,2017年索菲亚衣柜有91.2%的收入来源于经销商渠道,来自直营店的收入仅占3.6%。2017年上半年,有7家定制家居企业在A股上市。这些公司迫于行业竞争和资本市场对财务报表成长的需要,IPO后几乎都去做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扩张经销商渠道。当所有人都在同一个市场招商扩店,并不会把整个蛋糕同步做大,只能带来竞争压力和经销渠道管控风险。行业前景短期看不到瓶颈虽然有上述3大风险,且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掌握定价权,整个行业面临诸多潜在风险,但相对于其它行业,定制家居目前依然是盈利丰厚的行业。因为中国定制家具市场渗透率相对较低,整个行业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所以激烈的市场竞争并未引起整体毛利率的下滑。最近5年,定制家居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33%-40%之间,定制家居依然是非常赚钱的行业。在2-3年内,我们还看不到房地产行业的变化给定制家居行业带来实质性的冲击。我们看到,5家A股定制家居上市公司盈利增长曲线非常漂亮。它们在2018年上半年依然保持着30%左右的盈利增长,定制家居依然是盈利颇丰的行业。没有定价权的定制家居公司盈利丰厚,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国市场定制家居渗透率低。几年以前,没有几个中国家庭能够接受定制家居概念。中国目前的市场渗透率也仅在20%左右,而美国定制家居市场渗透率已经高达60%以上。行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2017年末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8.52%,每年城镇化率从2012年起扩张在1个百分点以上,至今已经持续6年。2017年末,中国城镇人口逼近8亿,这意味着中国拥有2.5亿户左右城镇家庭。如果年装修2500万户,定制家居行业渗透率20%-30%,市场容量500万-750万户。一套住宅定制2套衣柜和1套橱柜户均消费在3万元左右,整个定制家居市场容量在1500亿-2250亿元之间。如果10年后,中国的城镇化率提升至65%,定制家居的市场渗透率达到40%,整个市场规模可能扩张到3000亿-4000亿。A股的定制家居上市公司也将受益于整个行业的扩张。这些公司相对行业其它公司拥有更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渠道资源,它们也将受益于未来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二级市场的投资机会未来10年定制家居行业年复合扩张速度应该在7%以上,A股定制家居公司盈利水平保持10%的复合增速也是大概率事件。按我们对估值的理解,一家年盈利复合增长10%的公司合理内在价值在17-18倍PE。让我们看看这些公司10月18日的估值水平:可以清晰地看出,市场情绪低估了定制家居企业未来10年的盈利增速。类似索菲亚这样优秀定制家居龙头未来10年大概率会保持10%甚至更高的营收和盈利增速,这应该还是比较保守的估计。我们不会像2017年的人们那样对定制家居公司高成长那么乐观,但也不会过于悲观。市场恐慌会制造良好的买入机会。

#行业热点 2018/11/12

成品住宅呼啸而至,建材市场、装修公司都没活路了?

成品住宅呼啸而至,建材市场、装修公司都没活路了?

成品房的普及给家居行业带来两个主要问题:1)家居建材与装修公司的市场接下来该怎么做,既包括厂家怎么搭建渠道结构,也包括经销商怎么卖货,装修公司怎么开发本地市场。2)装修公司里的设计师,一部分或许将面临失业。成品房的普及无疑给家居行业带来压力,但一个事物的出现总是具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本文给我们分析了成品住宅带来的利弊,对于眼光长远、提前布局的企业来说,他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精装房之下产生的新机遇。大概是从去年开始,多个省市密集出台成品住宅的时间表。据大材研究的了解,目前至少有北京、山东、四川、上海、浙江、海南、河南、海南、陕西、江西、湖北等11个省市或者所辖省会城市,都已推出成品住宅政策。所有的政策里,对新建住宅的全装修的比例与时间表提出了明确要求,大概的要求是,2020年前后,核心城区要做到100%全覆盖。就连县城也有比例要求,比如河南的要求是占比60%。于是,主要有两大疑问浮现在脑海:一个疑问是,家居建材与装修公司的市场接下来该怎么做,既包括厂家怎么搭建自己的渠道结构,也包括经销商怎么卖货,还涉及到装修公司怎么开发本地市场。会不会出现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一部分拿不到房地产企业工程订单的建材商家,或者装修公司,直接倒闭?另一个疑问是,以前装修公司里的设计师,是不是有一部分要失业?针对成品住宅,可能只需要一名设计师,就将一个楼盘的室内装修设计全部搞定。现在很多成品住宅楼盘,上千套房子,也不过就几种风格而已。在这种情况下,硬装环节只需要少量设计师就可以搞定,不像以前,一个设计师对接几个客户,一个楼盘可能有几十名,甚至几百名设计师跟进。成品住宅和建材市场、装修公司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大材研究的分析结论是,成品住宅的普及率,与家居建材、装修公司的倒闭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关系。但是,不会造成大批量的倒闭,只要你找得到出路,还是有施展空间与财富机会的。毕竟成品住宅目前主要在一二线城市落地,三四线与县级城市才开始不久。四川要求的是2025年全装修达到70%,成都要求2022年底做到100%;上海要求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分区域达到30%到100%;湖北的计划是从2019年1月1日起,在全省推行一体化装修技术,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加上很多地方在落实成品住宅政策时,出了很多问题,质量差,乱报价,业主的意见反弹非常大,主管部门肯定要考虑到民意的,不能强制推行。有可能在目前的时间排期上往后延,需要一个探索与经验总结的缓冲期。这段时间里,必须努点力,要么成立一个大客户部门,想办撬开房地产企业的大门,但要做足心理准备,有可能要垫款,尤其是一些中小开发商,后面收钱还比较难。没实力接,就别硬着头皮去接。手上如果有过硬的产品,或者装修执行能力比较强,价格实惠,可以多想办法跟品牌开发商接触,毕竟回款相对有保障一些。有时候,我们可能不是手上拿不到工程订单,而是被欠款拖垮了。另外,有些建材商或装修公司觉得自己实力小,觉得跟大型开发商合作的可能性小,门不当户不对,努力也是白废。别气馁,在全国50强或100强开发商的合作名单里,有很多装修材料品牌,或者装修公司是三四线,可能还没有你的实力强。或者考虑转型成品住宅的整装,一方面,向开发商提供有竞争力的成品住宅整装方案;另一方面,面向业主提供成品住宅升级套餐服务。毕竟现在所谓的精装房,完全不是所谓精装。它只是基装完成了,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去完善。可以推出一套基于成品住宅的整装或者软装服务,改善居住品质,收入相对高一点的业主,一般愿意买单。按照目前成品住宅的普遍做法,它只是把部分硬装搞好了,成都市建委有一个解读是:所谓成品住宅,是指房屋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铺装或涂饰完成,套内管线及开关插座、厨房卫生间设备安装到位,基本达到入住条件的住宅。意思是说,墙面刷漆了,地面铺好了瓷砖或地板,水电改造完成,开关插座安好了的,卫生间的马桶、浴室柜与水龙头到位,厨房的橱柜做好了。不排除有些家庭觉得硬装做得不好,可能换掉部分东西,比如客厅的地板换瓷砖,墙面重新粉刷,开头插座换成质量更好的一线品牌货。更刚性的需求在于,由于成品住宅的硬装没法满足自己的期望,部分业主希望通过局部改造,以及后续的家具、软装搭配等予以提升,这都是机会。二次装修的空间会更有想像力,这个市场规模以后会更大。原因就在于,从目前反馈的情况看,开发商交付的成品住宅,在装修质量的耐用性上,很让人伤心,比起业主自己找装修公司搞定的,差了不少。试想,我们自己找装修公司,从量尺、出设计图、签合同、施工监督,再到最后的验收等,一环扣一环,款项一般分三期交,最后还要押点尾款,出来的东西有时候都不太好,更别说开发商这种批量装修了。耐用性差,再加上用的材料一般,过不了几年就会坏,二次装修或者二次局部改造就可能井喷。不妨提前布局,打磨成熟的解决方案,打响知名度,到时候找你的人不少。这里面潜藏着家居建材公司的机会,除了盯房地产企业的订单,还要考虑到成品住宅业主的需求,比如推出成品住宅的照明套餐、墙面套餐,或者地面套餐,性价比要高,安装施工与后期服务一条龙,肯定会有业主买账的。成品住宅和设计师接着看第二个问题,成品住宅政策大面积落地,会不会出现大量设计师失业?大材研究认为,大量失业的现象预计不会发生,但少量失业肯定会出现的,毕竟一个楼盘,往往一家或两三家装修公司就接了。所需要的设计图又不多,并不需要每个房间都个性化,自然也就要不了太多设计师。为什么说不会大量失业呢?一个是二手房装修市场规模还是比较大的,依然需要大量的装修公司与设计师;二是成品住宅也要进化,也要品质,要档次,而室内设计是提升品质的关键办法。如果多一些设计师参与打磨,增加房间风格的选择空间,可能楼盘都会好卖一些。而多种风格的房间装修,自然需要更多的设计师参与,当然,对水平的要求也会高一些;三是设计师可能需要适当转型,别光盯硬装了,一定要提升软装设计能力。原因在于,前面讲到了,成品住宅只是把部分硬装做了,那些收入比较高、对居住条件有要求的业主肯定是不满意的,还是需要设计师,对软硬装做整体搭配,方便进一步的搭配。任何时代,都有它的困难与挑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困难真正到来之前,积极做好应对准备,提前谋划转型。

#行业热点 2018/11/12

家居门店迎来大变局,把握五点变化学会开店新套路

家居门店迎来大变局,把握五点变化学会开店新套路

开店的思维如果再不变,好日子可能要到头了。据大材研究长期对200多家重点公司的持续关注,从渠道合作模式,到销售网点分布,再到门店本身的形态,泛家居行业正迎来第三次大变局。大材研究创始人、《新零售实战》一书作者邓超明认为,门店的第三次变局,至少有5点变化,无论是厂家,还是经销商、店长层面的从业者,把新的形式、新的机会、新的挑战搞清楚,跟进趋势,稳妥转型,有可能决定下一个五年你会过得怎么样。落脚数据化选址,想必不陌生了。选址方式有可能变得更为科学,从以前拍脑袋的主观模式,向依据数据做决策的方向转变。有哪些数据可能影响选址的准确性?大材研究认为,至少要考虑到如下几个维度:你准备做生意的区域,有意向的商圈,它的客流量是多大,由怎样的人群构成,有房的业主、准备买房的业主、待买房的业主占比多少?他们在网上买过什么,包括买过哪些家居建材,花了多少钱?哪些区域即将交付的楼盘比较多,哪些区域可能迎来二次或N次装修热潮?结果就是,你能看出整个城市的客群分布图、客群构成图,还有待交付楼盘、N次重装分布图,进而决定在哪个位置开店最为妥当。当然,要想拿到上述数据,对经销商来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得厂家出面,从一些电商平台与家居卖场、房产中介、开发商那里要数据,以便帮助经销商做出更准确的开店选址决策。其中还涉及到配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几千万的数据量进来,必须按照我们想要的那些信息,洗出来才行。开店落脚点还有一个变化,就是不拘泥于位置。即使我们是卖瓷砖、家具、地板、涂料,甚至可能是卖马桶的,但我们开店的地方,将不再局限于家居卖场、家具建材市场等,在接触消费者的任何场所,均有可能开店。比如购物中心、小区周边、超市、写字楼等,也有可能是商圈里的底商或一层独立小楼。早一步探索成功者,就有可能引领一时的风光。纵横有没有想过,用一些新的技术与工具,来增强自身的获客能力,拓宽获客渠道,还要提升留客的转化。我们很多经销商,或者门店,都可能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订单遇到了天花板,再怎么努力也上不去,觉得市场也就那样了。还有一些经销商,总是抱怨市场难做,怨天尤人,结果撑不下去,熬不了几年就关门了。大伙儿可以看到,现在很多整体业绩非常好的家居建材公司,每年都在关店,大比例都是经销商的门店。业绩遇到瓶颈期,甚至打不开局面,有没有想过在店里做一些软硬装之外的改变,比如部署3D云设计、机器人、大屏场景等有趣的技术和工具。酷家乐、三维家、打扮家、石全石美等众多云设计工具,其实只是入门级的标配。人脸识别、VR、消费动线分析、朋友圈获客、本地在线团购等,都可能广泛落地在门店,既是开店的标配,同时要求每一名销售都能玩转。大材研究在这里特别提醒各位一句,别将云设计当成跟风的东西,如果你真的把它玩得特别好,留客能力会非常强的。换位思考,作为一名顾客,陌生的顾客,店家快速地帮忙设计出几套漂亮的效果图,还是根据想要的效果,用他们店里的那款地板,或者瓷砖,或者家具进行搭配的,你会不会感动?正常人都会觉得,不下单都过意不过。反过来看,如果你确实配了软件,也声称能够给顾客提供免费设计与出效果图方面的服务,但是磨磨蹭蹭,出来的东西还很粗糙,哪怕是你花了半天时间搞的,估计愿意买账的顾客没几个。这是一个新的竞争舞台,工具是有效的,胜负的决定在于你能不能用好。跨界更烧脑的开店方式来了,以前你只是卖瓷砖的,但现在,你可能需要跳出瓷砖的局限,想想能不能提供装修设计服务,考虑跟什么色彩的涂料搭配最好看,可能顺带卖点冰淇淋。这不疯了吗?这么干有什么意义?背后的逻辑其实是清楚的,就是多想办法、多找出路,把客流量做起来,争取更高的转化率。你可能不光是卖家具的,门店面积允许的情况下,窗帘软装,还有床上用品也会摆进来,做成一套又一套的卧室场景、客厅场景,用“所见即所得”的效果去打动人。也就是说,我们的门店,几百平米的那种,将承载更丰富的业态,咖啡、茶饮、图书、家居用品、软装等,都可能进行组合搭配,成为众多大店改善购物体验、提高留客转化率的大招。难点在于,你到底应该怎样去丰富业态?怎么选择?不可能什么都往店里装,太砸了,反而可能显示不专业。这个没有规律性的道路,大材研究给一点建议,可以分几步走,先适当增加跟主营业务互补的品类。不一定是自己做,考虑跟一些相关品牌联盟,走联盟的路线,不构成竞争的那种,而且一定是业主需要买的主辅材产品,形成一站式服务。还有一个问题是,营业面积太小怎么办?光摆自己的主营商品,已经很拥挤了,根本没法再弄其它的。这时候,我觉得你先别考虑增加业态了,从其它几个角度入手,将主营产品做更精更周到。并蓄并蓄,即单品类店、双品类店、多品类店、整装大家居店等兼容并蓄,并存于一家公司,组成庞大而复杂的渠道体系。市场上会形成两种主流的公司,一个是只做一种品类,比如做瓷砖,就做得特别强,而且保持专注。另一种是不断扩品类的公司。而且,多品类的公司会增加,凡是大公司,有可能70%、80%都会多品类。两个品类是起点,三个品类是常态,四五个品类可能是主流。那么,不再是一种门店号令江湖,衣柜、木门、地板放到一家店里卖,完全是可能的。只卖瓷砖,其它都不涉足,也是有可能的。同一个大家居公司旗下,只卖地板的门店会有。地板、木门一起卖的,也有。整个房子装修需要的主材,都卖的,一站式提供,这样的门店依然值得鼓励。欧派的探索是值得注意的,它的旗下,单品类店、双品类店、多品类店、整装大家居店等,都齐了,最后到底哪一种会活得更好,还难说,其实是一个试错、淘汰、重建的过程。其它走大家居路线的,典型如大自然、圣象、箭牌等,也是有可能踩着这种节奏。握有一个城市或几座城市总经销权的加盟商,适用于上述开店策略。部分公司,包括总经销们,将根据不同城市与不同客群,设计对应的门店形态,差别体现在经营面积、主推产品、附加增值服务等关键点。比如面向某些城市,单独设计一套渠道机制,推中低端的子品牌与产品,开两三百平方米的门店。而针对某些城市,开店策略则换掉,专开1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店,甚至在部分地方试点购物中心模式的集合店,一站式提供家具、建材、家居用品、厨房用品等。一切都要看,那个城市里,哪种店最能留客。会员大材研究之前有一篇文章 《可惜了1000万会员!圣象、索菲亚、尚品宅配、罗莱等玩家还能怎样激活老客户?》,说的是很多家居建材品牌公司,手上掌握有1000万级别的会员,可能在激活上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老带新的效果与粉丝转化效果不明显。所以,有一些市场敏锐感比较高的公司,包括门店,都在想办法留住到店的每一个人。不光是从导购本身的形象、礼仪、谈吐等细节着手,也不光是从门店本身的装修、产品陈列、氛围营造、价格、促销活动入手,还有一个新的做法,就是从会员里掘金。于是,门店的客户数据赢得空前重视,部分公司会考虑实施粉丝运营,就是将进店的顾客,无论成交与否,都要沉淀到自己的平台上,比如公众号、设计云平台等。而部分经销商,甚至单店,想做长久生意的,也会这样干。留在导购的微信上,只是入门级的做法。现在升级了,你得借助送小礼品、免费设计出图等多种办法,把客户引流到会员体系里,办张会员卡,关注公众号等,连接紧密了,成单的可能性会更大。更关键的是,所有老客户,以门店为单位,把他们激活,争取老带新,形成口碑效应,可能产生的吸客效果不容小视。大材研究注意到,现在有些公司,把沉淀下来的会员,分成两种,没有成交与成交的,然后划给会员所处区域的门店负责提供服务,工作做得越来越细了。特别要提醒的是,我们可能看到开店的百花齐放,比如:我们看到尚品宅配在写字楼开店,又在购物中心圈地,现在又开超集店;也可能看到欧派家居把门店按品类切割,单品类店、多品类店、整装大家居等;还看到曲美开了你+生活馆,又开了B8定制馆,现在还跟京东一起试点“曲美京东之家”;同时看到欧神诺陶瓷在做新零售O2O旗舰店,索菲亚也在尝试智慧门店。但最重要的是,所有开店方式的转型或升级,它的出发点都是改善体验,丰富留客内容,占用顾客更多时间,最后的落脚点还是为了增加成交的可能性,同时提升客单价。所以,我们想跟节奏,抓趋势的时候,别忽略了为什么而出发。

#行业热点 2018/11/12

手机巨头的智能家居之战,谁才是霸主?

手机巨头的智能家居之战,谁才是霸主?

2017年以来,中国手机品牌大战的下半场已悄然打响,华为、小米、OPPO、vivo等几个头部玩家掀起了技术大战、AI大战、海外市场大战、5G抢滩战等,巨头的手机大战已打的不可开交。而在手机大战之外,手机巨头又掀起了第二战场——智能家居/IoT之战,尤其是以华为、小米为代表的两大阵营。作为智能家居的后入场者,华为在近两三年间逐渐形成了华为HiLink智能家居平台、华为商城+华为体验店、华为智选品牌、方舟实验室等涉及平台、产品、渠道、品牌各个维度的“华为智选模式”,与小米的“小米生态链模式”直接形成对垒。二者排兵布阵,战局已然铺开。面对海尔、美的等家电巨头的打压,小米生态链都顽强的走过了5年,而今华为智选的诞生是否意味着它最具杀伤力的对手来袭?从手机打到生态链,华为与小米这一战何时见分晓?一场IoT大战即将开启2013年雷军看到智能家居/IoT的趋势,于是他定战略,刘德操盘,开始布局小米生态链,并立下flag 5年内成立100家生态链公司。而今年刚好是小米生态链的第五年,小米对外称生态链企业已超100家。根据小米IPO招股书显示,其中有超90家企业生产智能硬件。历经5年发展,小米生态链模式已较为成熟,它主要由小米+投资+米家品牌+小米商城/小米有品/小米之家这一套组合拳构成,涉及投资、产品模式、品牌、渠道等各个方面。小米生态链模式最大的特色是依托投资+小米模式,围绕家居/IoT形成一个创业公司矩阵,即小米“集团军”。这正暗合小米生态的“竹林理论”,通过小米的模式和打法在不同的行业中创造一群“小小米”,以此构建小米的护城河。而随着华为智选品牌发布、方舟实验室推出,华为智选模式在今年下半年才正式形成,在发展阶段上有点类似2014年的小米生态链。2017年初华为智能家居才正式商用,经过近2年的探索,才逐步构建起了华为HiLink平台、寻找行业头部玩家合作、华为VMALL商城、华为线下体验店、华为智选品牌、方舟实验室等一整套完整打法。华为智选模式最大的特色在于华为+合作伙伴,与各个领域的头部玩家合作共同打造产品,并给合作伙伴留足够的利润,通过自身品牌、技术、渠道力量,获得用户的认可。对比这两种模式可以发现,二方生态都以智能手机为核心驱动力,智能手机所带来的流量直接决定双方生态规模的上限。不同之处在于,小米生态链模式是投资驱动的小米模式的延伸,围绕小米构筑了一个创业公司矩阵,可以称之为“集团军”。而华为智选模式则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行业头部玩家的联合,可谓“联盟军”。小米生态链已走过5年,无论平台规模还是产品种类都有先发优势,无论是海尔美的等家电巨头都没有对它形成打压,而今华为智选模式的诞生极有可能成为小米生态链最具杀伤力的竞争对手。而无论是集团军还是联盟军,他们已将战局核心聚焦在IoT平台、产品、线上线下渠道等几个维度。从阵势来看,两者采用不同的策略已然是霸王开弓的感觉,可以预见未来华为与小米必有一场酣战。华为能否在IoT平台上逆势突围?小米生态链产品主要以小米和米家两个品牌对外输出,米家APP是小米智能家居的核心平台。截止到2017年底,约400家生态链伙伴为米家用户提供了超过800余种不同设备,米家APP已经连接了8500万台设备,日活设备数量超过1000万,其中超300万用户拥有超过5个的联网设备。截止2018年第二季度末,小米的IoT连接设备已达1.5亿台(不包括智能手机和小米笔记本),环比增长15%。可见小米生态链已布局5年,无论在产品品类的丰富性、平台设备量以及用户基数上都呈现出先发优势。尽管华为在智能家居上入局较晚,但凭借着华为智能手机的用户基础,智能家居平台也在快速跟进。今年3月份,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战略官邵洋称,华为HiLink平台已经积累了2000多万用户,接入50多个品类,并与100多个合作厂家,覆盖300多款产品,预计到2018年终将会覆盖1000款产品。他还表示,希望三年之内,把支持华为HiLink家电设备的销售额做到超过100亿美元,以此驱动华为智能家居平台的快速规模化。除了手机作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外,小米、华为也都引入智能音箱等作为家庭控制入口。小米在智能音箱上也是先行者,于2017年7月推出小米AI音箱。据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数据显示,小米今年前三季度智能音箱出货量约为450万台。而华为在智能音箱上则刚刚起步,今年10月底华为才推出首款智能音箱,而在2018年之前,华为内部对智能音箱的均持否定态度。可以看出,小米较早入局智能家居市场,并通过高性价比、爆款的理念通过渠道引爆,无论在产品种类、平台规模等方面均保持领先优势。但小米智能家居平台的问题也同样明显,一方面平台主要以小家电为主,很难打造一整套智能家居能力;另一方面小米既有的生态链模式很难真正实现平台的开放,又具有一定的封闭性,未来这都会限制小米智能家居平台的进一步发展。相比小米生态链而言,华为HiLink平台的不足之处在于起步较晚,在产品品类、设备规模上距小米还有一定差距;相比小米的米家品牌,无论是华为HiLink平台还是华为智选品牌,用户的认知度相对较低。但华为HiLink平台的开放性,与各个领域头部玩家合作的模式,能够给用户更多的选择空间。随着近两年华为的迅速扩张,加上华为在品牌优势、无线、通讯技术上的优势等,这都为华为智能家居提供更多可能。如果说小米凭借先发入局、高性价比、线上渠道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那么第二阶段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接下来是小米继续保持优势,还是华为逆势突围?靠性价比能否PK一切?华为智选是今年6月份刚推出的新品牌,目前品牌下只有智慧照明系列、安防系列、环境系列8款产品,今年底还会发布能源系列产品和影音娱乐产品。正如一位业内人士笑称,如今的华为智选就像2014年的小米生态链,才刚刚开始。而华为HiLink平台的智能家居产品,今年初覆盖300多款,此时小米米家平台已有800余种设备。华为也同时对外打出2018年终将会覆盖1000款产品,可见也在产品品类以及数量上快速追赶,缩小与小米的差距。小米生态链模式与华为智选模式最大的差异是产品合作模式,小米生态链产品是由小米投资各个细分领域的创业公司驱动,是小米模式的延伸;而华为智选的产品则是华为与各个领域的合作伙伴在合作的基础上探索的共同研发模式。但从产品诞生路径来说,二者却较为接近。小米生态链产品是由小米与生态链公司共同研发,尤其是在产品定义、产品设计上小米参与的程度更高,由生态链伙伴负责生产,然后小米以成本价全部买断该产品,经由小米渠道进行销售,销售完成后进行一定的利益分成。一位熟悉华为智选产品运作的业内人士称,目前华为智选产品也是华为与合作伙伴共同参与打造的全新产品,针对产品重新进行立项、设计、开模、生产等,并且华为智选产品是按照华为自研产品标准来做的,产品也主要由华为的渠道负责销售。颇为有趣的是,华为智选曾一度要对标小米产品的高性价比。在华为智选第一波智慧照明产品推出时,产品价格与米家智能照明设备相打平,对标的意味可谓不言而喻。而在今年10月底发布第二波华为智选产品时,华为明显避开了对标小米,在产品定价上高出小米一个区间,同时又保持在一个相对平价的价格,这也与华为手机的用户人群有更高的契合。而小米高性价比的产品主要瞄准年轻群体。此外,一位消费电子圈资深人士李维从研发能力的维度谈道,小米生态链企业在研发能力上整体较为薄弱,主要打一些行业门槛较低的成熟市场,然后依托线上渠道优势和性价比撬开市场,但本身的产品创新能力并不高。而华为智选模式下,无论是华为还是各个行业的头部玩家在产品研发上都具有较强的实力;新成立的方舟实验室更像一个产品实现、智能场景探索、技术协作与赋能的平台。一面是高性价比、具有先发优势、研发能力较弱的小米生态链,另一面是研发能力强、质量管控高但入局较晚的华为,同样的优势与不足并存,谁能最终获得市场认可呢?小米渠道的隐忧目前,小米生态链与华为智能家居平台都在围绕着线上、线下渠道全力布局,渠道竞赛的火药味已十分激烈。在线上,手机销量带来的流量成为带动IoT产品销售的关键;在线下,二者都争先恐后将智能家居铺设到体验店中。回望过去5年间,小米与华为在线上、线下纷纷掀起大战,一开始小米在线上渠道上强于华为,而近年在线上、线下渠道上,华为已有隐隐超过小米之态。手机销量是衡量渠道优势尤其是线上渠道优势的关键。2014年小米手机销量登上国内市场第一的宝座,也推动小米商城成为强有力的线上渠道。当年小米手机销量约6080万台,而华为4130万台。数据来自IHS Technology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一份《2016年中国网络零售百强榜》上,小米商城以283亿元的交易额名列国内第五,它前面分别是京东、苏宁、唯品会、苹果。可见小米手机为小米商城带来巨大流量的同时,也带动小米生态链产品的销售。然而,随着2016年前后小米手机销量下滑,华为荣耀品牌的强势崛起,荣耀手机在2017年凭借超9000万台的销量成为互联网手机市场第一名。至此,华为开始在线上渠道与小米分庭抗礼。而在线下,雷军从2016年开始布局小米之家线下体验店,并扬言5年内打造1000家店,来寻求线下渠道的突围,并未IoT设备的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今年初,华为消费者BG、智能家庭领域总经理闪罡告诉智东西,一方面华为会在VMALL商城外,推出第二个电商平台,聚焦智能生活;另一方面在线下渠道中,华为要将HiLink平台产品引入到1000家零售体验店中。随后随着华为智选品牌的确立,华为在智能家居重视明显提升,在8月底的华为智选新品发布中,打出了今年要让华为智选品牌进入2000家新零售阵地。华为加速智能家居布局的同时,小米也紧追不舍。今年9月底,小米宣布将在全国开放小米零售体系。同时小米称,今年10月份小米之家会突破500家,截至2018年年底,小米之家将开到700家店,另外小米授权店将突破2000家。双方在渠道上的对标意味已颇为明显,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两家会围绕IoT领域继续深化线下、线上布局。随着华为手机在销量上的优势愈发明显,其所带来的流量优势也将进一步呈现,小米的渠道优势在衰退。让盟友更赚钱成平台规模化关键小米、华为代表了手机巨头进军智能家居平台的一股重要力量,也是智能家居平台领域的两个重要玩家,在未来的竞争中谁能够在平台的规模化上进一步取胜,谁就有可能赢得这个赛场。而规模化取胜的关键是平台有更多的品类和单品,这取决于合作伙伴的深度参与,而更多合作伙伴的参与需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以及销量,这同时也需要平台有大量的用户与广阔的渠道支撑。其中合作伙伴尤为关键,能否为他们留足够的利润空间以及带来更多的销量,这都是两大平台成败的关键。小米生态链模式的核心盈利是靠流量驱动的,而流量来自于小米手机。消费电子圈资深人士李维称,随着小米手机国内市场增长放缓,小米手机所带来的线上流量也遇到了瓶颈。而根据Gfk数据,小米手机2017年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仅从2016年的10%增长到了11%,总出货量依旧在5000万部左右。可见线下的小米之家目前尚未给小米手机在中国的销量带来大幅增长。一边是小米产品的高性价比,硬件综合净利润不超过5%;一边是小米手机所带来的流量遭遇瓶颈,小米生态链的合作伙伴从小米平台获得的流量也将遭遇瓶颈,甚至可能销量下降。此时留给小米生态链企业的就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靠小米/米家品牌的发展遇到瓶颈,另一方面打造自有品牌之路又极其艰难。如果小米不能够解决生态链企业的利润问题,“集团军”的优势便难以释放,生态链企业的生存以及产品研发能力都将难以保证,平台的规模化只会趋缓。而反观华为智选模式,华为采取与各个领域的头部玩家合作的方式共同打造产品,并且按照华为自研产品标准打造产品,这保证了产品品质。但问题在于“联盟军”式的合作,合作的对象都是各个领域的头部玩家,也是其他智能家居/IoT平台争相合作的对象,这些头部玩家愿意拿出多少精力与华为合作,能够合作到哪种程度目前还有待观望。而核心的是华为能否真正为合作伙伴带来足够的利润,目前华为智选产品刚刚推出不久,华为智能家居的渠道今年也刚刚开始铺设。华为今年3月份对外称,力争三年内打造中国智能家居第一生态,3年为合作伙伴创造100亿美金的流水目标。flag已然立下!一位熟悉华为智能家居业务的业内人士也从另一个维度谈道,华为智能家居起步较晚,目前最核心的问题是内部资源仍不够充足,留给华为智能家居短期内的市场空间也有待验证。针对华为小米的智能家居平台谁能够胜出,我们也听到两种不同的观点: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小米与华为的人群定位不同,小米平台主要以自有品牌产品为主相对封闭,小米的目标用户是追求高性价比的年轻群体;而华为平台更加开放,用户的选择性更广,并且目标用户对价格的敏感性没有那么强,二个平台都会获得自身的发展空间。但消费电子圈“老炮”李维并不认同,他略带江湖气息地说,“两个平台最后很可能是二活一,小米的流量瓶颈能否解决,华为能否探索出合适的路,可能3年就会有结果。”结语:两大平台谁胜出为时尚早两大手机巨头围绕智能家居的大战已然打响,从平台、产品、渠道、品牌等,双方对垒已然铺开,双方的火药味也在加剧。随着小米手机国内销量减缓,小米生态链模式发展到当下似乎遇到一个瓶颈。而华为能否成为小米在IoT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华为集团战略层面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多大的资源和人力做IoT平台与智选产品。可以预见的是,双方在未来1~2年在IoT领域的竞争必然战火升级,谁会成为智能家居领域的霸主?

#行业热点 2018/11/12

小米全渠道冲刺 格力发力厨电 雷军与董明珠赌局胜负微妙

小米全渠道冲刺 格力发力厨电 雷军与董明珠赌局胜负微妙

在十亿元赌约到期前夕,小米和格力都陆续公布了自己的成绩。近日,小米集团方面宣布,小米手机的年出货量已突破1亿台,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全年目标。目前,小米已建立起了全品类全渠道的新零售体系。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透露,用互联网方式做线下零售,线上线下做到同样高效,才是新零售的意义所在。小米线下渠道持续快速扩张的同时,保持了整体运营的高效表现,营业费用率为8.8%。格力电器刚刚发布的三季报显示,今年其前三季度营收为1486亿元,同比增长34%。同时格力也全面进入了厨电市场。虽然董明珠与雷军的赌约尚需时日,但格力与小米之间对比的态势越发紧张,双方差距越来越小,胜负难定。小米“双十一”全渠道冲刺经过一年在线上线下的快速布局,小米帝国渠道的全貌已经显现。此次小米首次公布了小米新零售的完整架构,线下渠道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小米线下渠道包括了小米之家、小米授权体验店和小米直供专营店,分别对应市、县和乡镇的不同市场,在广度上拓宽、在深度上下沉。去年4月份,雷军曾表示小米将用三年时间开设1000家小米之家。然而截止目前,小米之家已达515家。截至2018年10月份,小米授权体验店达1183家,覆盖了全国567个区县。2017年11月份,小米开始探索直供专营点,不到一年时间已开设了36256家。业内人士认为,在近几年里,小米的业绩取得高速发展,其渠道也逐渐完善。在创办之初,小米商城是小米公司唯一销售渠道,如今其迅速建立多种渠道,并从线上蔓延到线下,小米有意在规模上加快扩张。小米集团副总裁兼销售与服务部总经理汪凌鸣表示,今年的“双十一”不同以往,小米在原来强大的线上渠道基础上,通过线下渠道下沉,建立起了覆盖线上线下购物场景的立体新零售新形态。今年“双十一”将对小米新零售体系的综合运营能力和服务能力做一次全面检验。据悉,小米今年“双十一”将把线上7大平台与线下5000多家门店融为一体,投入1000多家服务门店、3000多辆提货车辆和超10万名送货人员。小米内部人士透露,依托小米新零售体系,小米智能设备已获得了巨大的出货量。小米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台,连接了全球1.15亿台小米IoT设备。同时,AI与IoT产生的网络效应开始全面赋能小米新零售。“双十一”期间,这一效应将有望助力小米在销售上创新高。业内人士认为,新零售作为小米渠道的重要一环,是支撑小米模式的关键因素之一,未来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借力“双十一”,小米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共同发力,在营收规模上加速冲刺。格力全面进入厨电赌约到期前夕,两位企业家却格外低调,似乎都在“淡化”赌约,但又不乏暗中较量的意味。董明珠也未放弃在多元领域快速探索,同时格力一直在暖通、家电领域保持着寡头地位。格力电器2018年上半年年报显示,2012年至今格力电器商用空调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市场第一。除了进入手机、汽车、芯片领域之外,格力刚刚收购了晶弘电器的全数股权,壮大了规模。与此同时,格力已经进入了厨电业,并加快了布局的脚步。目前,格力已经推出格力大松厨房“三剑客”,即大松牌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这三个产品覆盖了厨电的烟、灶、消品类,可见格力这次是全面进军厨电领域,是来真格的。从两方的半年报来看,小米上半年营收达796亿元,而格力电器为920亿元,双方差距仅为90亿元。从前三季度双方表现来看,格力业绩增速平稳,小米增速迅猛,双方的差距仍在缩小。在接下来的销售旺季里,双方也都全渠道发力,放手一搏,为自己的规模冲刺。如今赌期将至,结果将出。无论结果如何,这是一场检验双方实力的时刻。

#行业热点 2018/11/12

蛋糕太大梦太美,跨界扩张入整装

蛋糕太大梦太美,跨界扩张入整装

家装企业发展整装既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能否以新的模式和打法赢得整装的竞争,关键在于能否迅速提升其产品的性价比、供应链管理能力和高频的服务能力,并最终体现在利润上。蛋糕太大梦太美,跨界扩张入整装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在家装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找到一家大型的公司提供含软装、硬装、定制家具、活动家具、家用电器、软装配饰等在内“全屋整装”,实现一站式的装修服务。大家居行业坐拥4万亿的市场规模,30%~60%的高毛利水平,又非常分散,市场集中度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整装”模式的到来,无疑引爆了整个大家居行业,让其中的玩家看到了迅速成长为百亿、千亿级企业的机会。于是,家居家装企业高举着整装的旗帜,频频跨界扩张,将触手伸向了昔日兄弟企业的饭碗,抢食4万亿大蛋糕。2015年~2017年兴起的互联网家装风口,让定制家居、建材、家电等企业成功进入家装行业,抢占这个家居消费的关键入口,也为它们发力整装打下了基础。2017年尚品宅配推出HOMKOO整装云平台,将整装设计、虚拟装修、施工管控、供应链管理等全流程一站式打通,同年12月推出“新居整装”, 提供从装修到全屋定制的整装服务新体验,完成硬装软装一体化。2018年5月5日,欧派整装大家居西南旗舰店在四川省宜宾市开业,整合了装修材料、基础施工、软装配饰、定制家具、设计安装以及入住前开荒保洁等全套服务项目,用户仅需购置家电和生活用品即可轻松实现拎包入住。2017年12月,海鸥卫浴正式更名为“海鸥住工”,明确了进军整装卫浴的决心。2018年8月,海鸥住工收购雅科波罗橱柜55%股权,坚定地往全屋整装方向不断发展。2018年3月,东鹏瓷砖推出整装产品包,通过整合瓷砖、洁具、厨电、吊顶、门窗、涂料等上游供应链,并提供整体家居解决方案,为中小装企赋能,正式进军整装领域。但“整装”模式中,不管如何扩充产品实现“完整”,关键还要“安装”上去。所以,家装企业作为最贴近消费者的重要入口,在发展整装上有天然的优势。据奥维云网预计,到2018年底,以家装作为渠道的家居市场占比将高达30%,甚至可以说,家装企业不做整装,那是一种巨大的浪费。诸如东易日盛、业之峰、金螳螂·家等品牌装企,正不断整合供应链,从硬装向软装延伸,稳步推进全屋整装,已成为一站式整装的最有力竞争者。而以齐家网、土巴兔、爱空间为代表的互联网装企,凭借巨大的流量、海量的客户数据和资本的助推,也在探索和实践整装模式。甚至许多中小型装企,也积极向“整装”靠拢,想要在大市场中分一杯羹。一时之间行业中风起云涌,好不热闹。想象中的美好可以说,整装已经成为了家装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从理论上看,整装对于装企而言,它的优点也很明显:1、提升客单值,扩大营收规模伴随着家庭消费的升级,家装行业已从清包,逐渐发展为半包、全包,随着客单值的提升和材料费用的增加,家装行业的营收和利润规模也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一个利润水平相对较高的传统行业。目前,在整个硬装费用的构成中,施工费用已经占比不到一半,50%~60%是材料费用。所以,家装企业想要追求更大客单值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而包含定制家具、活动家具、家纺配饰等的全屋软装与硬装的客单值之比约为1:1到1.5:1之间,如果加上家用电器和生活用品,这个比例恐怕将要继续增大,如果再加上日益普及的智能家居,这个比例将充满诱惑。因此,在未来,整装的客单值将是硬装的数倍,若能成功实现硬装到整装的转换,装企的营收和利润的增长都将超乎想象。此外,营收规模的增大,也意味着产业链中话语权的增加,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2、满足多种需求,吸引更多流量在不久的未来,家居消费者的需求都将向一站式、定制化、多品类以及更高性价比的方向发展,而唯有优秀的整装企业,才能全面满足这样的需求,解决客户痛点,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反过来,通过对客户需求的不断挖掘和多种产品进行交叉营销,也能不断降低获客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形成客户口碑,最终培养出装企的忠实客户群,实现正向循环。3、实现业务转型,提升企业壁垒家装行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一直带着“低端”、“low”的标签,尽管目前行业的利润水平和现金流情况依然良好,但是房地产行业增速下降、装配式装修的发展、社保新规实施等因素使得行业风险不断提升。而整装恰好给了家装企业一个业务转型、鱼跃龙门的机会,可以通过参股合作或者投资并购,将公司的业务重心从施工服务逐渐转向家居产品设计、生产、供应链管理以及品牌运营上,从而让企业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发展,提升企业壁垒,增加核心竞争力。现实中的困境与出路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家装企业发展整装往往困难重重,一不小心就会踏入“成本激增、利润下降、口碑恶化”的败局。原因其实很简单,整装的概念、产品包或者广告是很容易实现的,但是与整装匹配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养成的。1、性价比要求更高正如家装行业从清包、半包到全包的发展过程一样,装企从一开始就有提供全包服务的意愿,但是当时的客户并没有对应的需求,他们更希望通过自主购买材料来降低相关的费用。后来,伴随着家庭消费的升级,客户自主购买材料越来越显得费时费力,通过装企采购的性价比反而更高,于是才出现了大量的全包装修的需求。整装也不例外,包含的产品越多,客单值越大,客户对性价比的要求也越高。因此,整装很难,首先难在性价比上。只有有性价比才有整装需求,没有性价比就没有整装需求。如果装企提供的是没有性价比的整装,不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吸引更多客户,反而会丢失原有的硬装市场。而要做到更高的性价比,众多装企应该扪心自问,是否有这样的能力呢?因为整装只是提升了整体的客单值,对于单个SKU产品或者材料来说,装企的采购规模在短时间内并没有增大,对上游的采购成本没有降低,所以给客户的价格也就很难降低;除非是以次充好、以旧款充新款,牺牲产品质量,而这又是饮鸩止渴的做法。今年的家装911峰会上,圣都装饰董事长颜伟阳宣布,圣都、点石、方林等数家区域龙头装企已经结成联盟,共同进行上游产品和材料的采购以及供应链投资,并以此来扩大利润空间,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以应对整装时代的竞争。这些年产值在30~40亿的大型装企都在努力转变,可见提升性价比之难。对于中小型装企来说,自行结成联盟或者依托于红树林这样的平台型的企业,加大话语权,降低采购成本,也是较为理性的选择。此外,还可以通过云设计系统、网络营销、口碑营销以及强化内部管理等方式来降低运营成本,更好地让利客户。总之,性价比是实现整装的基石,家装企业避无可避。2、供应链管理更难传统的家装本就因为流程长、材料多、环节多而频频出现交付问题,管理难度非常大。而转型整装后,将有更多的SKU,涉及更多的环节,除了原有的硬装施工之外,还有定制家具的设计、生产、采购、运输及安装,还有各类软装甚至家电的采购、运输及安装,供应链的管理难度极大。很可能出现硬装还未完成,家具已经送达,却无法安装;或是硬装已经完成,但是定制家具还未完成安装、软装配饰迟迟未到货的情况,引起施工的混乱和交付的延期,最终影响企业的口碑。正如乐豪斯董事长周新认为的,“整装实质上是传统家装+全品类家居供应链,整装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供应链的竞争”,整装很难,核心是难在供应链上。如果装企自建供应链,投入的时间和资金很可能是无底洞,结果尤未可知;即便少数大型装企艰难地成功了,还会面临一个供应链“缺单”的窘境,因为即便是业内数一数二的装企,年产值也在百亿以内,整装中的单个SKU的量则更少,这样的规模能否支撑一个有竞争力的供应链持续盈利和发展呢?答案往往是不能的。所以整装供应链企业一定是服务于整个行业,而非单个装企。对于中小型装企来说,先依托于强大的外部整装供应链来参与整装时代的竞争,是更稳健的选择。但即便是依靠外部供应链,装企也需要培养相应的管理能力。传统装企“重设计、重交付”的管理模式必须转变为“重运营、重设计、重交付”的全面管理模式,除了中前端的销售和交付能力之外,还需要更加注重中后台运营管理能力,增加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组织架构也需要相应改变,过程依然不容易。3、客户服务更高频硬装领域,因为产品和服务低频,客单值较大,流量成本通常较高。目前,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装企的获客成本已经达客单值的4%~8%,不少企业甚至超过了10%,但即便装企付出了如此高的获客成本,依然会面临缺单的窘境。因此,许多装企寄希望于整装,认为通过流量渠道的共享和融合,整装里相对高频的产品和服务能增加客户的黏性,从而促进低频硬装的客户流量,降低获客成本。但整装很难,还难在更高频的服务上。更高频的服务往往需要更多的服务人员或者更高效的信息化系统,能提供优质中高频服务的企业,其运营能力更强,管理成本更低。对于习惯了在低频的土壤里生存的装企来说,高频的服务似乎还很遥远,几乎没有要与客户保持高频互动的想法。结语家装企业发展整装既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能否以新的模式和打法赢得整装的竞争,关键在于能否迅速提升其产品的性价比、供应链管理能力和高频的服务能力,并最终体现在利润上。正如文景投资总经理顾伟指出的,“市场中的各类新模式,包括各种形式的整装模式,仍然仅是表象。关键在于其背后的核心能力能否使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和增大利润,这种核心能力才是最有价值、最值得投资的。”

#行业热点 2018/11/12

双11家电市场将量额齐增

双11家电市场将量额齐增

双11即将到来,家电厂商已上线大促,根据市场调研机构奥维云网预计,双11当周家电市场全渠道将呈现量额增长。苏宁物流宣布家电等商品送货免单近日,苏宁易购对外宣布“双11”大促计划。南方+记者从苏宁了解到,本次双11促销,苏宁线下万家门店参与,苏宁物流承诺双11不涨价,并宣布11月1日至11日,自营产品将实现运费全免,消费者不必凑单免运费。对于双11促销,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表示,人们的消费习惯不断变化,整个消费市场呈现出“需求向上”“流量向下”“消费两极”的明显特征。今年双11大战,苏宁门店将突破10000家,每一家门店都囊括商品、服务、体验等多种功能,实现精细化运营,为消费者带来价值。双11物流旺季前,不少快递企业纷纷上调费用,苏宁物流则承诺双11不涨价,并对外宣布,11月1日至11日,苏宁易购自营产品将实现运费全免,消费者不必凑单免运费。据悉,苏宁智慧零售开发出的门店,化身一座座小型仓储,前置仓、门店仓等多种仓储形式迅速铺设,订单不再单一从仓库发出,而是采用各类门店就近发货的形式,而共享快递盒也将加码使用。双11当周彩电全渠道销量有望增15.7%据奥维云网(AVC)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61.3%的消费者计划今年双11的消费额超过去年,持有较强的消费意愿。同样商家对双11促销也抱有信心,天猫作为东道主,继续往年的预售机制,京东推出价保机制,价格直降吸引消费者。此次双11大促,苏宁的2018全民嘉年华活动将从11月1日持续到12日。11月1日开场是超级秒杀日;11月9日是超级门店日;11月10日-12日,是嘉年华活动高潮。在此期间,将发放10亿“更好用”的购物补贴,更为500万任性付用户提额100亿,提供100万个12期免息购物名额,还将举办创新综艺互动秀。少儿型秀大赛、3V3足球挑战赛、狮王全球电竞赛、广场舞大赛四大赛事。奥维云网预测,双11当周彩电全渠道的零售量规模将达406万台,同比增长15.7%,零售额规模113亿元,同比增长3.3%。奥维云网认为,整体来看,2018年将保持上半年的恢复性增长态势,全年彩电市场规模将达4863万台,同比增长2.3%,零售额同比下降8.7%,为1489亿元。

#行业热点 2018/11/9

雾霾恐慌过后,空气净化器的下一增长点在哪里?

雾霾恐慌过后,空气净化器的下一增长点在哪里?

供暖季即将来临,人们担心的雾霾天又开始频繁起来。事实上,从10月20日开始,京津冀部分地区就已出现了雾霾天气,且根据气象局预报数据来看,未来几日也或将再度出现轻、中度污染。随着天气状况的改变,空气净化器产品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不少经销商开始重新做起了相关促销活动。不过,着眼于空气净化器市场的整体发展来看,在结束了“恐慌性”购买期后,加之大气环境治理的效果显现,该市场已由井喷式发展转向了“冷静期”。在业界看来,空气净化器市场未来的发展走向也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状况,向高质量的迈进与细分市场的转型都将助力该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开拓。“雾霾经济”应运而生,空气净化器市场成为家用市场“宠儿”回顾空气净化器产品的“走红”史,不得不提及我国前些年来肆虐的雾霾天气。有资料显示,在2013年的1月份,雾霾天气曾笼罩了全国30个省(区、市),首都北京更是几乎每天都在遭受空气质量问题的困扰。一时间,“雾霾经济”应运而生。原本多应用于医院、工厂等公共场所的空气净化器,当与“除霾”挂上钩后,立刻成为了家用市场“宠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空气净化器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销量从2011年的112万台到2015年的352万台,五年之内增长了214.2%,年复合增长率达42.84%。截止到了2017年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销量达到约982万台。空气净化器市场的火爆期缘于消费者的“恐慌性”购买行为。当面对较为陌生的雾霾天气,且危害报道不断时,内搭过滤网可将PM2.5可吸入颗粒物进行过滤的空气净化器便成为了广大消费者眼中的“救命稻草”,产品普及率得以迅速飙升。空气净化器市场增速明显放缓,需求量仍然可观但当大气治理工作展开后,空气质量的明显好转也致使空气净化器市场发展开始“掉头”。增长明显放缓趋势一直持续到了今年,2018年1-6月空气净化器零售市场整体规模225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8%。另外,结合天气因素以及现阶段的产品认知度等,前瞻产业研究院网预计,今年下半年空气净化器市场不容乐观,全年市场销额或达到132.5亿元,降幅整体收窄至-18.2%。尽管行业的发展短期内不被看好,实际上消费者对于空气净化器的需求还是可观的。一方面,雾霾天气仍然存在,且不排除个别地区还将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另一方面,空气净化器不仅是应对雾霾问题,其还可有效“对抗”多种空气污染源,例如甲醛、花粉、粉尘等,产品的应用场景较为丰富。质量迈进与转型探索成为行业发展共识事实上,许多空气质量高于我国的国家,空气净化器的普及度却并不低。这也就意味着,天气状况不是绝度的影响因素,我国空气净化器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在这个过程中,质量迈进与转型探索成为着行业发展共识。在行业飞速发展的时期,众“玩家”纷纷涌入赛道,空气净化器产品良莠不齐的现象随之产生。通过各大平台搜索不难发现,空气净化器的价格动辄一两千元,价位高者达上万余元。在不菲的售价背后,消费者难以判断其质量是否“物有所值”,甚至不好辨别安全属性。高毛利率下,空气净化器产品的抽检不合格率也一直不低。我国空气净化器市场每年约有500万台的销售量,这其中有约30%的产品不合格。不只是小品牌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国产大牌产品也有“中招”,且进口产品也难过质量关。国家质检总局数据显示,2017年4月至10月,在抽查的进口空气净化器的73个批次中,检出不合格28个批次,不合格检出率高达38.4%。空气净化器行业的鱼龙混杂也是导致市场严重下滑的因素之一,众企业在坚守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应共同打击“捞快钱”等扰乱市场的行为,为行业发展营造出良好基础。空气净化器高端化发展初露端倪,从细分市场寻找突破口值得一提的是,空气净化器的高端化发展初露端倪。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在今年的十一促销季中,空气净化器线上高端零售额占比为13.8%,同比增长2.1%;线下高端零售额占比为39.4%,同比增幅5.0%;高端零售额增幅在整个行业内都表现较为突出。换言之,空气净化器企业不只是要保证基础产品质量,高端化转型也成为了下一个“发力点”。除了行业质量的迈进以外,空气净化器企业还应从功能、细分场景中寻求突破口。面对人们对于空气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室内空气污染也成为了问题所在,尤其是新装修后的房屋是“重灾区”。主打除甲醛、除菌、除尘螨等多元化功能的产品具备了一定的市场潜力;同时,细分领域的布局也拥有着成长空间,例如公共场所的商用新风系统、车载空气净化器等。

#行业热点 2018/11/9

直击泛家居产行业20强的品牌定位策略

直击泛家居产行业20强的品牌定位策略

大材研究注意到,近几年来,有不少公司重塑定位,或者放大原来的优势定位。此事,如果做好了,少则省几千万,多则可省几个亿的广告费。剑指健康漆的品类符号,三棵树为此奋斗了多年。大材研究梳理了这家公司创办以来的情况,早年就猛攻健康漆,区别于一些企业喜欢经常变战略、改口号不一样,直到2018年,三棵树依然顽强地坚守健康漆的定位,“三棵树,马上住”、“三棵树,健康人家”等广告流传甚广。一大亮点是,他们绝大多数产品都在围绕健康做文章,比如鲜呼吸、3D原生态、婚房专用等产品命名,“健康+”五项标准等,全系产品与服务强化健康认知,日积月累,品牌形象相对比较清淅,市场认可度成功得以提升。即使在招商、终端、活动等多个节点,核心逻辑都是健康。比如他们的517健康漆节,2017年启动,线上线下渠道联动促销,主推健康卖点的产品。它的“马上住”的一站式涂装服务,用马上就可以住的价值体现,强化健康卖点,可谓非常用心。就是这家涂料企业,它在很早的时候还出了一本书,时间大概是从2007年开始的,名叫《道法自然》,用数百页的内容展示了三棵树的主张与文化建设成果,最终落脚点依然是两个字:健康。大材研究注意到,在健康漆定位圈里,还有美涂士、富亚等品牌,曾为此付出努力。另外的几位涂料行业主将,比如多乐士、立邦,都曾主打色彩,力图塑造美丽的品牌形象。大宝漆,已走上“高端家具漆引领者”的道路。经典漆,则从以前的中国美,过渡到了现在的“墙面定制专家”。最近有一个发现是,阳光照明,公然声称是“中国节能照明领跑者”,这家公司去年的营收已经跨过50亿大关,净利润保持在4个亿。在国内市场,阳光照明的知名度小于欧普、雷士等,毕竟它的市场主要在欧美,以2017年的情况为例,欧洲占比42.3%,北美占比20.42%,中国才占到15.86%,另外,亚洲、拉美、大洋洲、非洲各占一定的比例。在照明行业里,就营收规模来讲,阳光能排在前10强。另外在“大材青锋榜”上,他们在照明行业里也能拿到前10强的席位。当诸多公司都开始强调智能照明、整体照明、高端照明、光环境专家等定位,或者突出自己的历史时,比如佛山照明突出的“专注照明事业60年”,阳光却举起了节能照明的旗帜。在阳光照明的官网上,它的TITLE明确强调了这一点。在演绎节能照明的核心主张上,阳光的做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产品,全力押注LED光源与灯具,2017年的营收高达45.03亿元;节能灯光源及灯具卖出去4.9亿元,LED是节能照明的主流,节能灯同样也是,意味着阳光照明的产品目前集中在节能的方向上。另一方面,从市场影响来看,阳光照明拿到过一些节能产品认证,或者相关的节能工程项目,比如2008—2013年连续六年中标国家高效节能项目 ,比如拿到LED产品节能认证证书。无论是传统照明、LED照明,还是正在到来的智能照明,它们都有一个主线,那就是节能。越往后面,社会对节能的诉求会更加旺盛。阳光踩节能的点,应该是没问题的。大材研究注意到,有两家公司都发起了“保护脊椎”的定位转型,一家是喜临门,另一个是金可儿。喜临门全面开火,集中突出“保护脊椎”的卖点,已经推出了“保护脊椎的床垫”、“零压力、护脊椎”等广告。在他们的官方网站上,“保护脊椎的床垫”更是与品牌名称放到一起,成为核心中的核心slogan,而且还有一个名叫“香港执业脊医协会”的机构背书。大材研究查询了一下,香港执业脊医协会确实是有,有专门的官方网站,2000年创办,推广脊骨神经科服务,已是香港最大的脊医专业团体,绝大多数会员都是香港执业的脊医。网上有信息显示,皇朝家私EMMAS澳美适,也曾跟执业脊医协会联手办过2016世界脊骨日活动,在旗下的专卖店里开辟护脊专区,给顾客提供专业的脊柱健康保护知识与现场咨询 。还有一个SINOMAX赛诺的品牌,部分公开资料里提到过,他们的枕头与床垫受到香港执业脊医协会的认可。香港这个协会今年6月曾到访喜临门,交流床垫如何健康护脊。目前喜临门旗下床垫产品里,出现了多款以护脊为主打卖点的款式,比如最近的喜临门“喜粉节”,力推的爆款就是护脊1号床垫,还有一个“护脊一号Plus“。在喜临门购买的百度品牌专区内,已开通了“护脊”系列的产品入口。今年4月份,喜临门还专门办了一场安脊新品的发布会,主题叫“背后的力量”,名字取得非常漂亮,而且发布会的声势不小,多名高管助阵,除了主会场,还有9大分会场直播。两个月前的9月9日,喜临门将其定义为99全民护脊日,不出意外的话,以后每年都可能办一次。活动内容包括:打折、满减、免费试用5年等。现场的另一个举措更能佐证喜临门定位的转型,这场发布会公布了新的战略:保护脊椎。喜临门技术上的动作更多,用来支撑护脊的主打卖点,比如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邱贵兴等专家,声称整理出226个中国人体模型,进行力学分析,定制头肩腰等模块,贴合脊椎自然曲线;自适应睡姿识别传感系统等。还有一家品牌也在大做“护脊”的文章,那就是金可儿,据说早在1969年就推出了第一款护脊床垫“专家之选”,之后又策划了“全民护脊月”。今年的动作尤其频繁,比如6月份时,办了一场“ICA国际脊骨专家中国行”活动,请了多名专家,分成六组,落地多个城市,现场展示美式正脊理疗体验。这个ICA又是谁?公开资料显示,一家专注脊骨神经诊疗与研究的机构,1926年成立,主张采用非侵入性的手段调整人体脊骨的状态,据说拥有8000多名成员,遍布50多个国家。金可儿跟ICA有多年合作。随后的10月份,金可儿第二届“全民护脊月”启动,10名ICA专家出动,落地数十个城市,活动内容主要是:专家讲座、现场体验、打折促销等。在护脊这事儿上,金可儿还提了许多主张,比如从0开始,并推出0-16岁青少年儿童的护脊子品牌KINGKOIL KIDS;根据不同年龄、职业特征,提供对应的护脊产品与方案。而行业里另外几家床垫大佬,定位又各有不同,比如:慕思,依然坚守“健康睡眠”定位,打出了“健康睡眠资源整合者”的旗号。穗宝强调自己“专注深度睡眠”,研发出iFEEL深睡感知系统。旗下业务涉及床垫的全友,近几年全力塑造自己的绿色形象。而顾家,则提升到生活、情感与家庭的高度,强势渲染“因为顾家,所以爱家”。再看大自然地板,凭借“我爱大自然”的广告,刷了几年的屏,不过它的定位依然是围绕“健康家居”做文章。圣象曾经在“环保”的领地上耕耘多年,他们所推广的F4星地板,在当年的地板环保标准之争中,独树一帜。同行的德尔地板,也在抢“环保地板倡导者”的地位。久盛转型后,全面进击实木地暖地板,他们说“装地暖,怕高温释放甲醛,用久盛实木地暖地板”。天格地板,锁定了“地暖实木地板专家与领导者”。唯美旗下的马可波罗瓷砖,建筑陶瓷第一梯队里稳稳的角色,以文化瓷砖的形象占得一席之地,在诠释定位上,他们付出了超过同行的努力,比如:嫁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推中国印象文化瓷砖;发起“重走丝绸之旅”徒步活动。挂牌深交所、去年营收28.9亿元的蒙娜丽莎瓷砖,从《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画入手,以微笑为主线,踩准艺术瓷砖的节奏,已建成品牌的参天大树,他们的微笑节办到了第10届,他们在七夕首发“蒙娜丽莎瓷砖号”微笑列车等。强调多年“抛光砖鼻祖”的金舵瓷砖,在品类快速迭代的大环境下,已不再执着于此,目前换成了“贴进好生活”,上升到生活的高度,借助设计园、瓷砖设计中国行等策略,支撑所见即所得的空间设计服务,进而形成新的市场形象塑造。再看梦天木门,之前一直突出自身的历史优势,围绕“28年专注高端木门”做文章,目前调整到装修角度,提出“高档装修,用梦天木门”。它的支撑点很多,比如相继请刘德华、奥运冠军陈若琳代言;同时又大规模转型,主推水漆木门。另一家木门里的好手:TATA木门,连续发力几年静音门,现在想起TATA,就会联想到静音。而想起静音,TATA往往第一时间闯进来。为支撑静音定位,他们的打法多样,比如申请专利;发起“静下来去读书”活动,关晓彤代言;单独推出静音门品类;全线广告猛砸“安静生活用静音门”等。以前我们打定位的时候,总喜欢喊出自己是第一品牌、领导品牌等说法,新广告法对极限词做了严格规定,大家不能这样玩了。寻找既符合法规,又能匹配自身优势,更能击中最庞大目标客群的定位,成了我们决胜市场的一个关键能力。

#行业热点 2018/11/9

盛会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盛大开幕!

盛会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盛大开幕!

11月5日,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130多个国家的政要和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全球商界领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各部委、各地方约1500名代表出席了开幕式。松下、ELLAI宜来则作为卫浴品牌代表,亮相进博会。主旨演讲: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11月5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说其是历史大势,就是其发展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可以认识、顺应、运用历史规律,但无法阻止历史规律发生作用。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习近平认为,纵观国际经贸发展史,深刻验证了“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规律。各国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经贸就能打通血脉;如果以邻为壑、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瘀,世界经济也难以健康发展。人类社会要持续进步,各国就应该坚持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习近平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将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中国将始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中国将始终是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中国将始终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习近平指出,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那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习近平宣布,中国将进一步降低关税,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中国将加快出台外商投资法规,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全面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习近平再次强调,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气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中国人民就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中国就一定能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国家展:82个国家共襄盛举国家展(国家贸易投资综合展)是本届进博会的重要内容!除中国外,还有81个国家和世贸组织、联合国工发组织、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等参展,共设立71个展台,展览面积约3万平方米,各参展国将展示国家形象、经贸发展成就和特色优势产品。81个受邀国家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遍及五大洲,其中亚洲20国,非洲8国,欧洲21国,美洲21国,大洋洲11国。各参展国高度重视进博会,均派出高级别政府代表团参加国家展。其中,一级团(国家元首或总理级)14个,二级团(副总理级)8个,三级团(部级)59个。据央视报道,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光是这六个国家,就带来了三分之一的展品,交互型机器人、高端工业装备,都为各自国家的高科技代言。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马世骧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称,意大利副总理迪马约先生将引领100多家意大利企业进驻展会,“这次的进博会对于首次踏入中国的意大利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巴西企业界对参加进博会态度积极,共有87家企业参展,展览总面积达到近2000平方米。其中,服务贸易类参展企业有10多家,食品及农产品类参展企业60多家。巴西政府也高度重视进博会,派出了由巴西外长努内斯带队的近百人组成的政府代表团观展,其中包括3位正部级和8位副部级官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作为东道主设立了中国馆,展览面积约1500平方米,其中包括港澳台展区。中国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主线,将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国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给世界带来的新机遇。企业展:200多家大咖企业“上海论剑”松下、ELLAI宜来亮相进博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此次博览会展览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企业展展览面积27万平方米,吸引了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包括200多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比如松下、ELLAI宜来等卫浴品牌。据悉,今年恰逢松下品牌创立第100周年,借助进博会这个平台,松下将向全世界展示松下百年以来的发展成果;ELLAI宜来则应联合利华邀请,作为合作伙伴进驻进博会,展示未央、田园诗、梵音以及智美智能坐便器等系列产品,为全球嘉宾打造一个生态、绿色、自然、精致的卫浴空间。松下智能马桶盖5210宜来作品:未央进博会企业展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部分,呈现展览规模大、国别分布广、企业数量多质量优、新产品新技术多、展览展示水平高等突出特点,共分为七大展区:消费电子及家电、服装服饰及日用消费品、汽车、智能及高端装备、食品及农产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服务贸易。博览会上,新产品新技术发布的数量将超过100多项,有的还是全球首发、亚洲首展,其中首次进入中国的展品多达5000余件。这些展品中,既有有形的商品,又有无形的服务;大到近200吨重的龙门铣,小到与硬币相当的心脏起搏器;高端如价格近2亿元人民币的意大利直升机,朴实如墨西哥的辣椒酱、菲律宾的芒果干……展会上还可见到全世界最小的心脏起搏器、最薄的血压仪、最快的免疫分析仪、“会飞”的汽车……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国家会展中心董事长孙成海说,进口博览会要成为参展企业全球新品首发的平台。总结:今天下午,新华网发表了评论员文章,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在进博会开幕式上,习主席提出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等5个方面的务实举措,表明新时代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坚定决心。向世界敞开大门,才能顺应国内消费升级趋势,提供更加丰富、更为多元的消费选择,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才能持续释放市场潜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

#行业热点 2018/11/9

整装的蛋糕有多香,供应链的压力就有多大

整装的蛋糕有多香,供应链的压力就有多大

  蛋糕太大梦太美,跨界扩张入整装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在家装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找到一家大型的公司提供含软装、硬装、定制家具、活动家具、家用电器、软装配饰等在内“全屋整装”,实现一站式的装修服务。  大家居行业坐拥4万亿的市场规模,30%~60%的高毛利水平,又非常分散,市场集中度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整装”模式的到来,无疑引爆了整个大家居行业,让其中的玩家看到了迅速成长为百亿、千亿级企业的机会。于是,家居家装企业高举着整装的旗帜,频频跨界扩张,将触手伸向了昔日兄弟企业的饭碗,抢食4万亿大蛋糕。  2015年~2017年兴起的互联网家装风口,让定制家居、建材、家电等企业成功进入家装行业,抢占这个家居消费的关键入口,也为它们发力整装打下了基础。  2017年尚品宅配推出HOMKOO整装云平台,将整装设计、虚拟装修、施工管控、供应链管理等全流程一站式打通,同年12月推出“新居整装”, 提供从装修到全屋定制的整装服务新体验,完成硬装软装一体化。  2018年5月5日,欧派整装大家居西南旗舰店在四川省宜宾市开业,整合了装修材料、基础施工、软装配饰、定制家具、设计安装以及入住前开荒保洁等全套服务项目,用户仅需购置家电和生活用品即可轻松实现拎包入住。  2017年12月,海鸥卫浴正式更名为“海鸥住工”,明确了进军整装卫浴的决心。2018年8月,海鸥住工收购雅科波罗橱柜55%股权,坚定地往全屋整装方向不断发展。  2018年3月,东鹏瓷砖推出整装产品包,通过整合瓷砖、洁具、厨电、吊顶、门窗、涂料等上游供应链,并提供整体家居解决方案,为中小装企赋能,正式进军整装领域。  但“整装”模式中,不管如何扩充产品实现“完整”,关键还要“安装”上去。所以,家装企业作为最贴近消费者的重要入口,在发展整装上有天然的优势。据奥维云网预计,到2018年底,以家装作为渠道的家居市场占比将高达30%,甚至可以说,家装企业不做整装,那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诸如东易日盛、业之峰、金螳螂·家等品牌装企,正不断整合供应链,从硬装向软装延伸,稳步推进全屋整装,已成为一站式整装的最有力竞争者。而以齐家网、土巴兔、爱空间为代表的互联网装企,凭借巨大的流量、海量的客户数据和资本的助推,也在探索和实践整装模式。甚至许多中小型装企,也积极向“整装”靠拢,想要在大市场中分一杯羹。一时之间行业中风起云涌,好不热闹。  想象中的美好  可以说,整装已经成为了家装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从理论上看,整装对于装企而言,它的优点也很明显:  1、提升客单值,扩大营收规模  伴随着家庭消费的升级,家装行业已从清包,逐渐发展为半包、全包,随着客单值的提升和材料费用的增加,家装行业的营收和利润规模也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一个利润水平相对较高的传统行业。目前,在整个硬装费用的构成中,施工费用已经占比不到一半,50%~60%是材料费用。所以,家装企业想要追求更大客单值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  而包含定制家具、活动家具、家纺配饰等的全屋软装与硬装的客单值之比约为1:1到1.5:1之间,如果加上家用电器和生活用品,这个比例恐怕将要继续增大,如果再加上日益普及的智能家居,这个比例将充满诱惑。  因此,在未来,整装的客单值将是硬装的数倍,若能成功实现硬装到整装的转换,装企的营收和利润的增长都将超乎想象。此外,营收规模的增大,也意味着产业链中话语权的增加,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满足多种需求,吸引更多流量  在不久的未来,家居消费者的需求都将向一站式、定制化、多品类以及更高性价比的方向发展,而唯有优秀的整装企业,才能全面满足这样的需求,解决客户痛点,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反过来,通过对客户需求的不断挖掘和多种产品进行交叉营销,也能不断降低获客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形成客户口碑,最终培养出装企的忠实客户群,实现正向循环。  3、实现业务转型,提升企业壁垒  家装行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一直带着“低端”、“low”的标签,尽管目前行业的利润水平和现金流情况依然良好,但是房地产行业增速下降、装配式装修的发展、社保新规实施等因素使得行业风险不断提升。  而整装恰好给了家装企业一个业务转型、鱼跃龙门的机会,可以通过参股合作或者投资并购,将公司的业务重心从施工服务逐渐转向家居产品设计、生产、供应链管理以及品牌运营上,从而让企业从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发展,提升企业壁垒,增加核心竞争力。  现实中的困境与出路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家装企业发展整装往往困难重重,一不小心就会踏入“成本激增、利润下降、口碑恶化”的败局。原因其实很简单,整装的概念、产品包或者广告是很容易实现的,但是与整装匹配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养成的。  1、性价比要求更高  正如家装行业从清包、半包到全包的发展过程一样,装企从一开始就有提供全包服务的意愿,但是当时的客户并没有对应的需求,他们更希望通过自主购买材料来降低相关的费用。  后来,伴随着家庭消费的升级,客户自主购买材料越来越显得费时费力,通过装企采购的性价比反而更高,于是才出现了大量的全包装修的需求。整装也不例外,包含的产品越多,客单值越大,客户对性价比的要求也越高。  因此,整装很难,首先难在性价比上。只有有性价比才有整装需求,没有性价比就没有整装需求。如果装企提供的是没有性价比的整装,不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吸引更多客户,反而会丢失原有的硬装市场。  而要做到更高的性价比,众多装企应该扪心自问,是否有这样的能力呢?因为整装只是提升了整体的客单值,对于单个SKU产品或者材料来说,装企的采购规模在短时间内并没有增大,对上游的采购成本没有降低,所以给客户的价格也就很难降低;除非是以次充好、以旧款充新款,牺牲产品质量,而这又是饮鸩止渴的做法。  今年的家装911峰会上,圣都装饰董事长颜伟阳宣布,圣都、点石、方林等数家区域龙头装企已经结成联盟,共同进行上游产品和材料的采购以及供应链投资,并以此来扩大利润空间,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以应对整装时代的竞争。这些年产值在30~40亿的大型装企都在努力转变,可见提升性价比之难。  对于中小型装企来说,自行结成联盟或者依托于红树林这样的平台型的企业,加大话语权,降低采购成本,也是较为理性的选择。此外,还可以通过云设计系统、网络营销、口碑营销以及强化内部管理等方式来降低运营成本,更好地让利客户。总之,性价比是实现整装的基石,家装企业避无可避。  2、供应链管理更难  传统的家装本就因为流程长、材料多、环节多而频频出现交付问题,管理难度非常大。而转型整装后,将有更多的SKU,涉及更多的环节,除了原有的硬装施工之外,还有定制家具的设计、生产、采购、运输及安装,还有各类软装甚至家电的采购、运输及安装,供应链的管理难度极大。  很可能出现硬装还未完成,家具已经送达,却无法安装;或是硬装已经完成,但是定制家具还未完成安装、软装配饰迟迟未到货的情况,引起施工的混乱和交付的延期,最终影响企业的口碑。  正如乐豪斯董事长周新认为的,“整装实质上是传统家装+全品类家居供应链,整装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供应链的竞争”,整装很难,核心是难在供应链上。  如果装企自建供应链,投入的时间和资金很可能是无底洞,结果尤未可知;即便少数大型装企艰难地成功了,还会面临一个供应链“缺单”的窘境,因为即便是业内数一数二的装企,年产值也在百亿以内,整装中的单个SKU的量则更少,这样的规模能否支撑一个有竞争力的供应链持续盈利和发展呢?答案往往是不能的。  所以整装供应链企业一定是服务于整个行业,而非单个装企。对于中小型装企来说,先依托于强大的外部整装供应链来参与整装时代的竞争,是更稳健的选择。  但即便是依靠外部供应链,装企也需要培养相应的管理能力。传统装企“重设计、重交付”的管理模式必须转变为“重运营、重设计、重交付”的全面管理模式,除了中前端的销售和交付能力之外,还需要更加注重中后台运营管理能力,增加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组织架构也需要相应改变,过程依然不容易。  3、客户服务更高频  硬装领域,因为产品和服务低频,客单值较大,流量成本通常较高。目前,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装企的获客成本已经达客单值的4%~8%,不少企业甚至超过了10%,但即便装企付出了如此高的获客成本,依然会面临缺单的窘境。因此,许多装企寄希望于整装,认为通过流量渠道的共享和融合,整装里相对高频的产品和服务能增加客户的黏性,从而促进低频硬装的客户流量,降低获客成本。  但整装很难,还难在更高频的服务上。更高频的服务往往需要更多的服务人员或者更高效的信息化系统,能提供优质中高频服务的企业,其运营能力更强,管理成本更低。对于习惯了在低频的土壤里生存的装企来说,高频的服务似乎还很遥远,几乎没有要与客户保持高频互动的想法。  结语  家装企业发展整装既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能否以新的模式和打法赢得整装的竞争,关键在于能否迅速提升其产品的性价比、供应链管理能力和高频的服务能力,并最终体现在利润上。  正如文景投资总经理顾伟指出的,“市场中的各类新模式,包括各种形式的整装模式,仍然仅是表象。关键在于其背后的核心能力能否使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和增大利润,这种核心能力才是最有价值、最值得投资的。”

#行业热点 2018/11/9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将于北京召开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将于北京召开

五金制品是关系到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重要产品,与百姓衣食住行密不可分,在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规范组织建设后,逐步实现了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为了进一步总结行业发展成果,庆贺行业发展的重要节点。11月12日,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五届五次理事会暨协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将于北京隆重举行。届时,中国五金制品行业的知名企业家、精英、大咖们将从全国汇聚到位于北京的国家会议中心,共庆这个属于五金行业的大日子。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石僧兰表示:30年来,中国五金制品行业从传统出发,引入新兴元素,使行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产品品类持续增长,品质更加过硬,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不断应用,特别是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五金行业在生产、流通等全方面的升级。我们将继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要求,持续调结构,转方式,提升品质、品牌、效益,创造出更加时尚、方便、实用的必须品。未来行业还将继续努力,持续不断地迈向新的征程。行业发展成绩显著据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一届理事会报告显示,1988年,轻工系统内的生产企业7500家,职工110万人,年总产值120亿元,出口创汇6亿美元。五金制品产品量大、品种繁杂,集体所有制中、小型企业多,分布面广、基础差、技术力量薄弱。而30年后的今天,五金实力大幅增强,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年,中国五金制品行业销售额约1.5万亿元人民币,全行业进出口额1,280.20亿美元,产品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已达5万多家。30年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使用范围的扩大,五金制品行业产品类别在不断推出新品种,门类从原来的三大自然行业(日用五金、工具五金、建筑五金)也不断地增加至现在的十一大类,即:工具五金、建筑五金、日用五金、烹饪炊具、锁具、拉链、燃气用具、吸排油烟机、不锈钢制品、卫浴、厨房设备等,众多新类别产品在改革开放后得以问世,大大丰富了五金制品的内涵。五金产品品质及技术水平也在持续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对互联网、物联网的运用,不仅诞生出智能锁、整体厨房等现代产品,产品的生产工艺及装备也持续升级,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在五金龙头生产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技术、装备的升级也提升了生产的效率和精度,提升了产品品质,升级了消费者的体验。与此同时,一大批品牌企业成长、成熟起来:如工具行业的文登威力、长城精工、江苏宏宝等;锁具行业的山东三环、广东雅洁、广东名门、浙江梅花、通用、中立、凯迪仕、汇泰龙等;炊具行业的苏泊尔、爱仕达、双喜等;建筑五金行业的玫德、坚朗、国强等;日用五金的十八子、飞科、新海等;拉链行业的浔兴、东龙、浙江伟星等……新兴行业厨卫领域,方太、万家乐、万和、老板、华帝、海尔、美的,金牌、大信、九牧、埃美柯、路达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誉满国度,名扬海外,其产品品质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充分认可。引导行业成果累累为引导和促进行业发展,五金行业组织——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多年来,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结合行业发展实际,不断创新,调整结构,持续引领行业走健康发展之路,营建行业的“良好生态环境”。多年来,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根据政策及行业情况,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和促进产业升级。包括在“十二五”期间提出的以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低成本、低价格向高附加值、高利润率提升,以出口OEM为主转到自主品牌为主的“五大转型”,又如近年来“品质、品牌、效益”的三项重点工作,都引导和促进了行业的健康成长。标准工作是五金制品行业推动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抓手。全国五金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就设在中国五金制品协会。通过历届委员们的多年努力,建立了系统、科学和完善的五金制品领域标准体系,形成了日用五金、工具五金、建筑五金、厨卫五金和拉链五个方面组成的标准体系。截止到2017年12月31日,TC174共完成归口管理的现行国家标准63项、行业标准284项;在研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11项,基本满足了领域内对标准的需求。与此同时,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对口单位。自2011年以来,参与ISO投票近百项,完成率为100%,其中2015~2017年,共进行了40项ISO 标准的投票。团体标准的制定也是协会标准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截止目前,我会共开展了28项团标制订工作,其中已经批准发布了12项。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把T/CNHA 1001-2016《家居用缓冲型抽屉导轨》和T/CNHA 1002-2016《家居用缓冲型暗铰链》两项团标选入2017年度百项团标应用示范项目。产业集群也是协会创新的一种独特的工作形态。自1996年正式授予张家港大新镇“中国五金之镇”称号以来,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与地方政府顺势引导,目前形成五金特色产业集群53个。据不完全统计,产业集群的年销售额已超过3500亿元,规模以上生产企业总数量近万家,近3年销售额平均增速达到10%—15%。产业集群是五金制品行业重要一翼,是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摸清家底、说清行业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引导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最有效的载体。在发展建设中,协会明确了办好“一展、一刊、一网”,打造协会三张名片的战略思考。即以市场和技术为导向,搭建好展会平台;以会刊为喉舌,及时把行业的热点、难点、重点报道出去,以网站为连接,及时、快速的传递协会动态。到目前,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及合作伙伴们倾力打造的中国国际五金展及中国国际厨房博览会面积稳定在16万平方米左右,稳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的地位。同时,展会。展会以市场导向和技术导向型为主旨,不断深化内涵和提升服务,为海内外同业搭建交友、交流、交易平台,被誉为行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中国五金与厨卫》及“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网”也作为行业的权威媒体平台,受到行业的认可及欢迎。在这30年中,中国五金制品协会还加入国际组织——国际五金及家居用品协会联合会(IHA),成为“国际俱乐部”的一员,并分别于2006年、2017年两次主办世界五金大会,让世界五金聚焦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五金发展的独特风姿与魅力。30年来,协会还根据政策需求,行业发展需求,开展“禁直推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并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协会还创办“金勾奖”工业设计大赛,参赛品类已扩展到卫浴、整体厨房、厨电、锁具等行业,受到行业的普遍认可。石僧兰理事长表示:30年的工作,点点滴滴无法历数。在新的形势下,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将满怀信心的在《中国制造2025》、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等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按照消费升级的需求,持续推动“品质、品牌、效益”建设,继续提升服务,升级内涵,引导和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三十年庆典活动丰富据主办方透露,11月12日的庆贺活动内容丰富,大咖云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领导、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相关协会负责人以及行业内近百家重点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以及百余名行业大咖、精英都将到会,共庆这一美好时刻。会议内容高端丰富。12日上午,将召开形势报告会,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做关于中美的观察与思考专题报告;紫光同芯微电子有限公司总裁岳超做集成电路行业研究及未来展望专题报告。12日下午,召开“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第五届第五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协会成立三十周年庆典活动”会议内容除了协会理事会2018年度工作总结和2019年度工作思路报告等诸项重要议程之外,庆典活动上还将表彰一系列为行业做出贡献的人物和企业,奖项包括“全国五金制品行业终身成就奖”、“全国五金制品行业优秀企业家”、“全国五金制品行业优秀企业”、“全国五金制品行业协会工作突出贡献者”等4项。这是协会对30年来,为行业发展做出重要成绩和贡献的企业及个人的重要表彰,也是在业内树立典范,鼓励创业创新,营造出学先进,赶先进,扬正气,讲诚信,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开拓进取的行业环境,最终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五金制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五金行业的做大做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行业热点 2018/11/9

家具行业供给侧改革,行业发展重点何在

家具行业供给侧改革,行业发展重点何在

曾经的家具制造行业是暴利行业,在今年家具行业环保条例出台后,“暴利”已经很难做到,家具行业供给侧完全改革之后,目前杂牌众多、市场分散、企业资质参差不齐等乱象将被有秩序的行业氛围所取代。改革推进了结构调整和资源重新配置,它会造成物价整体上涨,或者给部分企业制造“暴利”吗?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声浪被有关部门进一步放大,家具制造行业也受到了改革的影响。一本万利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近年来家具行业频频震荡,无数企业退场的事实告诉我们,家具界暴利神话早已破灭,更多企业是在逆境中艰难维持。再想要利用低价、低成本、低端促销制造价格战来赢取市场已经不太可能,想要“浑水摸鱼捞一笔”更是天方夜谭。不止是家居界,如今哪个制造行业都不可能获得暴利。随着消费升级速度加快,消费两极化趋势逐渐明显,中小微企业与上游企业之间的鸿沟不断拉大,加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产能过剩与中高端供给不足的矛盾正在撼动国内整体经济体系的根基。供给侧改革即在此大环境下被提出。供给侧改革,本质是资源重新配置,即打破现有供给瓶颈,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清理僵尸企业,提高落后产能。那它会造成物价整体上涨,又或者给部分家具企业带来“暴利”吗?据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进口增长幅度远超出口。国人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大,背后凸显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消费者对家具需求从满足基本功能到注重设计、高质量的快速转变,另一个则是国内中高端家具供给跟不上需求。从当年国内消费者哄抢国外电饭煲、马桶盖,到如今进口家具市场蓬勃发展,中高端消费者需求不断增长,国内市场却出现供给不足的尴尬局面。消费者买不到称心的产品,只得将目光投向国外。消费者是精明的,如果国内市场的供应能够与国外品牌相差无几,则国人也有可能将“选票”投给国内品牌。智能手机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往日国人哄抢苹果手机,到如今国内企业百花争艳、产品基本覆盖中高端市场,经历了一场洗牌震荡。震掉末流企业的同时,也震掉了一些思维、体制、技术僵化的大牌。家具产业正在走同样的道路。供给侧改革能给家具行业带来哪些好处?——低价掠夺市场的战略不复奏效,同时淘汰浑水摸鱼企业。市场重归健康的生态体系。——推动落后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和创新,与新的市场需求接轨。——推进智慧工厂和工业4.0发展进程。——促进行业规范化建设,推动行业整体进步。面对供给侧改革,企业应聚焦哪些关键点?创新: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它涵盖了技术、生产、设计、营销等各种方面。从工厂技术生产角度来说,具体体现在引进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打造智慧工厂等,利用科技驱动产业创新。营销方面则要摒弃传统家具营销仅在线下的思维,打通互联网渠道,融合线上线下等。设计:设计驱动产业革新。社会对版权意识的认可正在不断被提升,好的设计可谓是企业手中的一张王牌,也能够提升产品附加值。现今的消费者正越来越看重设计的价值,不论是与国外设计师合作,还是培养国内优秀设计人才打造原创设计,当产品的设计被消费者认可,企业的价值也就能被市场所认可。品质:国家近年一直倡导工匠精神,提升产品质量把控。互联网时代,谁在质量上掉链子,谁就会被市场关上友善的大门。一旦出现问题,巨头也只能默默咽下苦果。如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发展路线上高速前进,且已初见成效。企业不断打磨自身,灵活应变;行业剔除不适应发展的部分企业,市场在给那些注重设计、质量、创新的企业应有的回报。家具产业正在深化发展,而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那么,供给侧改革会不会让家具企业产生暴利?答案是不会。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管理、时间成本,面对逐步规范的行业标准,企业也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来提升企业和产品整体价值。而且,供给侧改革还将陆续淘汰那些没有创新意识、不注重产品质量的末流企业。而从这些企业手中夺取的市场份额,最终还是将流向上游企业和优质企业。供给侧改革不会让家具企业产生暴利,那么企业又为什么纷纷投入转型支持改革呢?因为只有改革才有饭吃。一意孤行,保守行事只会让家具企业落后于市场潮流,跟不上时代需求,“落后就要挨打”是我们国家狠狠吃过的一个亏,企业也不会例外。提升自身实力是永恒的主题。结语:出现“暴利”现象表明一个行业的发展还不够规范化,其实“暴利”的背后跟偷工减料、敷衍了事、服务跟不上等因素有着莫大关系,供给侧改革就是要规范这些行为,给消费者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也给企业经营者更安全有序的经营环境。

#行业热点 2018/11/9

全屋定制送床垫,如此促销床垫企业怎么活?

全屋定制送床垫,如此促销床垫企业怎么活?

金秋促销季,某知名定制家具品牌打出“全屋定制满2万元送床垫”的促销活动,着实吸引了一波关注,也让不少床垫企业暗自捏了一把冷汗。资料显示,该企业赠送的这一款价值3690元的1.5米“护脊舒睡地中海床垫”采用整网弹簧、海绵、环保棕制造而成,在技术上属于中规中矩的一款床垫产品。企业官网没有单独为床垫开设销售渠道,床垫仅是本次促销的赠品。此前,也有部分全屋定制企业打出“送家电”、“送橱柜”等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不过都没有激起太大水花。另外,也有不少成品家具企业在用“买床送床垫”的手段吸引消费者。这样看来,这次定制送床垫的促销活动,似乎仅仅是定制企业的一次短期促销手段,无需投入过多关注。可真的是床垫企业在“杞人忧天”吗?低端品牌淘汰赛加速对不少消费者来说,挑选床垫比挑选家具还难,认为床垫行业“水很深”。实际上,目前市场上主流床垫一般也就分为棕榈床垫、海绵床垫、弹簧床垫、乳胶床垫、记忆棉床垫、3D打印床垫等几种,在功能上各有利弊。其中,弹簧床垫是主要消费品类,多数酒店、家庭中使用的也都是弹簧床垫。搞清楚产品特性,再去挑选适合自己的床垫似乎并非难事。那么,为何挑选床垫变得这么困难?观察床垫市场,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企业为了给产品做宣传,或是创造了各种新奇的概念和说法,或是增加一些和床垫本身无关的功能。原本简单的一件事被复杂化,有时连业内人士都会被蒙得团团转。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床垫市场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行业门槛低。不同品牌的床垫之间基本不存在工艺难以被复制的情况,品牌之间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床垫市场逐渐被一分为二:上游高端品牌床垫重点打造产品品质与品牌影响力,价格偏贵;中低端品牌与竞品拉不开差距,又要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得不玩噱头,或者压成本压价格,薄利多销。这也就造成了“床垫水深”的局面。定制企业促销送床垫的举动,触及了谁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它的加入无疑将加速末流床垫品牌的淘汰进程。中高端品牌是否受到影响还需继续观察目前看,床垫行业似乎还未显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品牌仍处于分散状态。根据CSIL数据显示,2014年床垫行业CR4(排名前四的企业产出占行业总产出的百分比)仅为12%,远远低于美国2014年的CR4 79.35%,CR10仅为12%。床垫行业缺乏绝对龙头,市场格局尚未成熟。一部分原因还是在于消费者对床垫的认知依旧不够完善,认为足够柔软、能够睡眠便足以,对乳胶床垫、记忆棉床垫等新品类的接受度不够,也没有经常更换床垫的概念。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睡眠观念的迅速转变,末流企业、技术逐步被淘汰,市场将逐步向龙头企业集中。未来5年,床垫品牌的马太效应将日趋明显,最终能留下的品牌必然在技术核心、产品品控、销售渠道、营销手段等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市场给予了足够的竞争空间,也给企业赋予更多可能性。短期内,定制企业或许很难撼动床垫行业中高端品牌地位,但是否会凭借自身品牌力、资源整合力成为床垫行业里一匹黑马,暂时还是未知数。产业链整合,未来发展大趋势就在10月15日,顾家家居宣布拟收购喜临门23%以上股份。此次顾家家居收购喜临门股份,令其在床垫、软床领域地位稳固,有意争雄行业龙头地位。市场预计,并购结束之后顾家与喜临门的总市值将突破200亿元。顾家家居2013年才开始自己投产床垫,其发展速度之快让人心惊。而未来,这样的企业合作或将陆续出现。各行各业都在出现跨界大佬抢占市场的案例,下一个登上床垫行业市场份额榜首的企业未必就是床垫行业起家。定制企业的这一次床垫促销活动或许是一次尝试,但长期看,定制企业当然也有可能凭借自身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与床垫企业达成合作,最终达到彼此共赢。或许,这也可以成为部分床垫企业的发展新思路。

#行业热点 2018/11/9

全屋定制送床垫,如此促销床垫企业怎么活?

全屋定制送床垫,如此促销床垫企业怎么活?

金秋促销季,某知名定制家具品牌打出“全屋定制满2万元送床垫”的促销活动,着实吸引了一波关注,也让不少床垫企业暗自捏了一把冷汗。资料显示,该企业赠送的这一款价值3690元的1.5米“护脊舒睡地中海床垫”采用整网弹簧、海绵、环保棕制造而成,在技术上属于中规中矩的一款床垫产品。企业官网没有单独为床垫开设销售渠道,床垫仅是本次促销的赠品。此前,也有部分全屋定制企业打出“送家电”、“送橱柜”等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不过都没有激起太大水花。另外,也有不少成品家具企业在用“买床送床垫”的手段吸引消费者。这样看来,这次定制送床垫的促销活动,似乎仅仅是定制企业的一次短期促销手段,无需投入过多关注。可真的是床垫企业在“杞人忧天”吗?低端品牌淘汰赛加速对不少消费者来说,挑选床垫比挑选家具还难,认为床垫行业“水很深”。实际上,目前市场上主流床垫一般也就分为棕榈床垫、海绵床垫、弹簧床垫、乳胶床垫、记忆棉床垫、3D打印床垫等几种,在功能上各有利弊。其中,弹簧床垫是主要消费品类,多数酒店、家庭中使用的也都是弹簧床垫。搞清楚产品特性,再去挑选适合自己的床垫似乎并非难事。那么,为何挑选床垫变得这么困难?观察床垫市场,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企业为了给产品做宣传,或是创造了各种新奇的概念和说法,或是增加一些和床垫本身无关的功能。原本简单的一件事被复杂化,有时连业内人士都会被蒙得团团转。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床垫市场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行业门槛低。不同品牌的床垫之间基本不存在工艺难以被复制的情况,品牌之间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床垫市场逐渐被一分为二:上游高端品牌床垫重点打造产品品质与品牌影响力,价格偏贵;中低端品牌与竞品拉不开差距,又要打造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得不玩噱头,或者压成本压价格,薄利多销。这也就造成了“床垫水深”的局面。定制企业促销送床垫的举动,触及了谁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它的加入无疑将加速末流床垫品牌的淘汰进程。中高端品牌是否受到影响还需继续观察目前看,床垫行业似乎还未显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品牌仍处于分散状态。根据CSIL数据显示,2014年床垫行业CR4(排名前四的企业产出占行业总产出的百分比)仅为12%,远远低于美国2014年的CR4 79.35%,CR10仅为12%。床垫行业缺乏绝对龙头,市场格局尚未成熟。一部分原因还是在于消费者对床垫的认知依旧不够完善,认为足够柔软、能够睡眠便足以,对乳胶床垫、记忆棉床垫等新品类的接受度不够,也没有经常更换床垫的概念。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睡眠观念的迅速转变,末流企业、技术逐步被淘汰,市场将逐步向龙头企业集中。未来5年,床垫品牌的马太效应将日趋明显,最终能留下的品牌必然在技术核心、产品品控、销售渠道、营销手段等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市场给予了足够的竞争空间,也给企业赋予更多可能性。短期内,定制企业或许很难撼动床垫行业中高端品牌地位,但是否会凭借自身品牌力、资源整合力成为床垫行业里一匹黑马,暂时还是未知数。产业链整合,未来发展大趋势就在10月15日,顾家家居宣布拟收购喜临门23%以上股份。此次顾家家居收购喜临门股份,令其在床垫、软床领域地位稳固,有意争雄行业龙头地位。市场预计,并购结束之后顾家与喜临门的总市值将突破200亿元。顾家家居2013年才开始自己投产床垫,其发展速度之快让人心惊。而未来,这样的企业合作或将陆续出现。各行各业都在出现跨界大佬抢占市场的案例,下一个登上床垫行业市场份额榜首的企业未必就是床垫行业起家。定制企业的这一次床垫促销活动或许是一次尝试,但长期看,定制企业当然也有可能凭借自身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与床垫企业达成合作,最终达到彼此共赢。或许,这也可以成为部分床垫企业的发展新思路。

#行业热点 2018/11/8

家具行业供给侧改革,行业发展重点何在

家具行业供给侧改革,行业发展重点何在

曾经的家具制造行业是暴利行业,在今年家具行业环保条例出台后,“暴利”已经很难做到,家具行业供给侧完全改革之后,目前杂牌众多、市场分散、企业资质参差不齐等乱象将被有秩序的行业氛围所取代。改革推进了结构调整和资源重新配置,它会造成物价整体上涨,或者给部分企业制造“暴利”吗?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声浪被有关部门进一步放大,家具制造行业也受到了改革的影响。一本万利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近年来家具行业频频震荡,无数企业退场的事实告诉我们,家具界暴利神话早已破灭,更多企业是在逆境中艰难维持。再想要利用低价、低成本、低端促销制造价格战来赢取市场已经不太可能,想要“浑水摸鱼捞一笔”更是天方夜谭。不止是家居界,如今哪个制造行业都不可能获得暴利。随着消费升级速度加快,消费两极化趋势逐渐明显,中小微企业与上游企业之间的鸿沟不断拉大,加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产能过剩与中高端供给不足的矛盾正在撼动国内整体经济体系的根基。供给侧改革即在此大环境下被提出。供给侧改革,本质是资源重新配置,即打破现有供给瓶颈,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清理僵尸企业,提高落后产能。那它会造成物价整体上涨,又或者给部分家具企业带来“暴利”吗?据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进口增长幅度远超出口。国人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大,背后凸显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消费者对家具需求从满足基本功能到注重设计、高质量的快速转变,另一个则是国内中高端家具供给跟不上需求。从当年国内消费者哄抢国外电饭煲、马桶盖,到如今进口家具市场蓬勃发展,中高端消费者需求不断增长,国内市场却出现供给不足的尴尬局面。消费者买不到称心的产品,只得将目光投向国外。消费者是精明的,如果国内市场的供应能够与国外品牌相差无几,则国人也有可能将“选票”投给国内品牌。智能手机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往日国人哄抢苹果手机,到如今国内企业百花争艳、产品基本覆盖中高端市场,经历了一场洗牌震荡。震掉末流企业的同时,也震掉了一些思维、体制、技术僵化的大牌。家具产业正在走同样的道路。供给侧改革能给家具行业带来哪些好处?——低价掠夺市场的战略不复奏效,同时淘汰浑水摸鱼企业。市场重归健康的生态体系。——推动落后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和创新,与新的市场需求接轨。——推进智慧工厂和工业4.0发展进程。——促进行业规范化建设,推动行业整体进步。面对供给侧改革,企业应聚焦哪些关键点?创新:创新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它涵盖了技术、生产、设计、营销等各种方面。从工厂技术生产角度来说,具体体现在引进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打造智慧工厂等,利用科技驱动产业创新。营销方面则要摒弃传统家具营销仅在线下的思维,打通互联网渠道,融合线上线下等。设计:设计驱动产业革新。社会对版权意识的认可正在不断被提升,好的设计可谓是企业手中的一张王牌,也能够提升产品附加值。现今的消费者正越来越看重设计的价值,不论是与国外设计师合作,还是培养国内优秀设计人才打造原创设计,当产品的设计被消费者认可,企业的价值也就能被市场所认可。品质:国家近年一直倡导工匠精神,提升产品质量把控。互联网时代,谁在质量上掉链子,谁就会被市场关上友善的大门。一旦出现问题,巨头也只能默默咽下苦果。如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发展路线上高速前进,且已初见成效。企业不断打磨自身,灵活应变;行业剔除不适应发展的部分企业,市场在给那些注重设计、质量、创新的企业应有的回报。家具产业正在深化发展,而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那么,供给侧改革会不会让家具企业产生暴利?答案是不会。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管理、时间成本,面对逐步规范的行业标准,企业也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来提升企业和产品整体价值。而且,供给侧改革还将陆续淘汰那些没有创新意识、不注重产品质量的末流企业。而从这些企业手中夺取的市场份额,最终还是将流向上游企业和优质企业。供给侧改革不会让家具企业产生暴利,那么企业又为什么纷纷投入转型支持改革呢?因为只有改革才有饭吃。一意孤行,保守行事只会让家具企业落后于市场潮流,跟不上时代需求,“落后就要挨打”是我们国家狠狠吃过的一个亏,企业也不会例外。提升自身实力是永恒的主题。结语:出现“暴利”现象表明一个行业的发展还不够规范化,其实“暴利”的背后跟偷工减料、敷衍了事、服务跟不上等因素有着莫大关系,供给侧改革就是要规范这些行为,给消费者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也给企业经营者更安全有序的经营环境。

#行业热点 2018/11/8

家居品牌进军Shopping Mall,体验营销让单店年营收过亿

家居品牌进军Shopping Mall,体验营销让单店年营收过亿

时下,不少泛家居品牌店如经营全屋定制、家装、软体家具、建材卫浴的纷纷涌入Shopping Mall。继建材一条街、传统家居卖场之后,家居业的渠道升级之战已经延伸到了与消费者零距离的大型购物中心。2011年定制家具品牌维意定制率先在购物中心开店,引发定制橱柜、衣柜、全屋定制家具群起效仿,再到众多家装品牌、软体家具品牌、线上网红家具品牌、独立设计师家具品牌入驻,到今天不过短短七年的时间。在体验经济、新零售概念满天飞的今天,尽量贴近终端消费者已成为商家没有争议的选项。购物中心的泛家居品牌作为一个热爱逛街的家具从业人士,目前在身边的Shopping Mall里发现越来越多的家居圈好友。在购物中心的一楼中庭,开始出现家具、软体沙发之类的展位;在较高楼层,不仅仅有一溜儿的全屋定制品牌:如欧派、索菲亚、好莱客以及寝具、卫浴品牌,还出现了一些互联网家装公司的身影:如靓家居、碧桂园旗下的橙家。除了这两类,一些线上网红家居品牌、独立设计师家具品牌店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打卡”。购物中心的大家居业态,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在2011年以前,购物中心从未出现过家居品牌店。2011年,全屋定制品牌维意定制第一个颠覆性地把店面开在购物中心,改变了以往家居店只能开在建材批发市场、传统家居卖场的“刻板印象”,并进而引发了一大批定制家具品牌群起效仿之,导致购物中心在招商时会预留一层用于家居类目的招商,也使得众多定制家具品牌,乃至家装公司、软体家具、独立设计师家具、建材卫浴一起在购物中心形成了一定的集群效应。实际运营状况喜忧参半从传统家居卖场到购物中心,家具品牌除了考虑到未来消费者的习惯,一部分还来自于传统家居卖场的“倒逼”。随着多年的发展,家居卖场逐渐形成了高门槛,尤其是对一些新锐品牌是“高高在上”。某家居品牌渠道负责人表示:“传统家居卖场限制多,不容易施展拳脚,Shopping Mall能带给品牌更多自由以及个性化的展示空间,而挑剔的消费者们在Mall的‘购物体验’也更轻松舒适,同时购物中心也拥有数倍于家居卖场的人流,能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快速认知。”与大量的消费者零距离、亲和力十足地接触,是购物中心最大的优势。然而在实际运营上,大多数家居品牌店所在楼层人流量还是远比不上其它业态所在楼层,看的人多,实际成交的量很少。有的新店在刚开张的几个月可谓是生意惨淡,自负盈亏都成问题。购物中心店存在着这些劣势:一是客流不精准、逛多买少;二是租金、营销等成本不低,购物中心店对品牌的店面环境、消费体验、产品配置、营销活动、服务体系等综合要求更高;三是家居品牌为商场创收有限,也鲜有大IP带动人气,很难像快销大牌般受到Shopping Mall的重视,稍一落后就容易沦为“填空一族”。如何提高消费者“到店”与“消费”的几率,成为家居购物中心店的经营重点。不少中心店积累了新的成功经验:有的家具店运用大件+小件、两条腿走路的方式,用小件制造到店率和粘性,以充分利用自然客流,用桌椅和沙发等大件创造较大价值;有的进行线上线下有效互动,有意识地在自己的线上平台以及Mall的线上平台聚人气、引客流;有的结合异业品牌做活动,客源互换,维持热度;有的在营销活动、橱窗设计上向快时尚品牌学习,创新不断。这些突围方法让家居店越来越时尚,运营成效也很显著,像某些家居品牌的购物中心店一年就能创造上亿元的营业收入,为同行所艳羡。

#行业热点 2018/11/8

像造汽车一样装房子,装配式装修能否治愈家装行业顽疾?

像造汽车一样装房子,装配式装修能否治愈家装行业顽疾?

家装行业一直存在着客户满意度低的行业痛点,从传统包工头到互联网家装平台,不断变幻形式的家装行业从未解决供需间的根本矛盾。装配式装修作为中国家装领域的新物种,能够提升客户满意度,改变中国家装市场生态吗?家装行业最大痛点来源于人口红利的消退家装产业在国内发展了20年,非标准化作业一直是没有解决的一大痛点。家装是典型的重人力行业,在传统的湿法装修中,每一个装修现场都是一个小型的生产作坊,而产品品质的高低就取决于水、电、木、瓦、油等每道工序中施工人员的手艺。从最传统的施工队,到被寄予厚望的互联网家装公司,虽然服务形式在不断变化,但客户参与的感受却几乎没有差异。耗时长、环节多、重决策,工序漫长的家装工程在考验着消费者耐心的同时,也滋生了众多行业乱象。临时加项、货不对版、拖延工期,消费者在为每一环节的利益加成买单后,往往仍然得不到满意的交付产品。关注家装领域的人会发现一个行业怪象,那就是与不断扩大的家装市场规模相反,市场上家装企业的数量在逐年减少,每一年倒闭的家装企业都不在少数。尽管互联网家装风口吸引了一众创新企业入局,仍没能改变家装市场蛋糕很大,能够屹立不倒的企业却很少的状况。大部分公司都困在快速扩张、快速阵亡的循环之中。究其根本,是鲜有企业能够提升客户满意度,树立良好口碑。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课题,2002年以来,15至64岁的主要劳动人口占比不断下降。在重人力的家装行业里,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不断减少的从业人口之间的矛盾尤为凸显。这一矛盾的外化表现就是家装公司获客与交付能力不均衡,导致的客户满意度始终低下。传统的湿法装修现场由施工的手艺人主宰,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具备在这类小作坊里面生产作业的人在不断变少,这令传统装修出现无以为继的行业危机。减少人在装修生产中的角色权重,变小作坊生产为工业化生产,是解决市场需求增量与生产能力降低之间矛盾的有力途径。政策助力推广,装配式本质上是一种生产方式的转变装修产业的发展始终深受上游房产市场的影响,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得到政策加持,发展脚步加快,其配套服务装配式装修也开始被行业关注。装配式来源于东欧,最高应用水准在日本。我国的装配式起步很早,但发展缓慢。事实上,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开启装配住宅探索时,中国也引入了相应概念。但在城市化脚步最快的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大量的农民工群体为现浇建筑方式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加之装配式建筑技术相对落后,质量问题多,导致装配式概念一度被遗忘。2012年以来,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和住宅工业化概念的提出,装配式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行业发展再度升温。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要达15%以上。为了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通过装修效果来提升建筑的功能质量,增加消费者的获得感,满足装配式建筑预期和消费者需求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一种必要手段。由于传统装修行业长期存在由非标引发的弊端,解决“标准化”问题的装配式装修,被许多人认为是解决产业痛点、引领装修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与传统装修不同,装配式装修是将工厂生产的部品、部件在装修现场进行组合安装,主要包括干式工法楼(地)面、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管线与结构分离等等。它用创新的产品和工艺将装修的底层工艺革新,在时间管理、工期管理、交付结果方面,有了更高、更强的把控能力,使装修产业具备了标准化的基础和大规模生产的可能。相比传统装修,装配式装修可以节约20%材料和70%工时。其可拆卸、可更换、可回收的部件属性,令后期可实现维修与升级,降低了内装的综合成本。同时,装配式装修的干法施工工艺,免去涂料、溶剂、胶粘剂在家装过程中的使用,也从源头上缓解了甲醛、苯、DMF等有害化学物质的装修后遗症问题。新物种野蛮生长,装配式装修沉入C端道阻且长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性推广,装配式装修去年以来成为了家装领域的热词,也变身为资本的宠儿。2017年,中国首家从事全屋装配式装修的高科技企业“和能人居科技”获分享投资大居住基金投资;今年9月,装配式装修服务企业“开装”获红星美凯龙A轮投资。看到了装配式装修背后巨大的市场增量,不少创新企业纷纷试水。虽然与传统装修从底层工艺上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但作为新生事物,装配式装修也难逃行业风口期野蛮生长的市场发展规律。与传统家装企业不同的是,装修式装修对企业工业化水平和供应链管控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装配式装修产品部件研发、生产、整合、安装系统,不仅需要雄厚的资本加持和理念创新,更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作支撑。目前,我国的装配式装修处于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应用主要集中于酒店、公寓、公租房、保障房、办公场所等统一标准的场景。装配式装修想要全面应用于C端,还需攻克以下几方面的难点:第一,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装配式装修的零部件安装会牺牲掉一部分建筑空间,同时其立面质感与实体墙存在差异,这两项属性的消费者心理干预需要时间。第二,对建筑设计的介入度有待提升。装配式装修对设计数据的精准度要求严格,高品质的装修式装修需介入建筑设计环节,并根据装修需求设定建筑数据。这一需求目前在国内可行性不高,需要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推广逐步解决。第三,企业生产供给能力严重不足。目前国内装配式装修产业处于起步期,具备大规模生产交付能力的企业屈指可数,行业整体生产能力与C端家装巨大的市场需求严重不匹配。第四,解决C端个性化需求与批量生产间的矛盾。新消费人群对家装个性化需求日益强烈,装配式装修目前的生产模式对于一家一户的个性化需求解决成本有待降低。我国的装配式装修虽然目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解决,但它实现了装修部品的工业化生产,解决了装修产业标准化作业的问题。亿欧认为,未来内装产业会将互联网与制造业相结合,通过物联网技术,系统的整合资源,采用线上DIY与线下体验店相融合的方式,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内装需求,彻底取代传统装修工艺,达到最优的居住环境。

#行业热点 2018/11/8

对比发达国家,这几大家居建材行业至少还有1倍增长空间!

对比发达国家,这几大家居建材行业至少还有1倍增长空间!

家居建材行业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还有多大的增长空间?哪些细分行业的增长空间大一些?又有哪些细分行业的天花板已经到了?大材研究认为,可以考虑跟发达国家做个对比,一般来讲,经济收入的改善、消费欲望的增强等多种因素影响,外加上发达国家的生活示范效应,都可能带动国内的消费变化,家居建材行业依然不例外。像家纺、冷凝式壁挂炉、水性漆、智能家居、整装卫浴等行业,对比发达国家的渗透率,国内市场还存在比较大的增长空间。下面,大材研究根据公开资料,统计了一些数据,给大伙儿做个参考。先看家纺行业的情况,在罗莱生活2017年度财报里,有这样一段文字:根据Euromonitor发布的2016年数据,中国居民每年人均消费12.6美元的床上用品,同期美国为34美元、日本24.46美元、英国20.16美元。这里Euromonitor,就是欧睿国际,成立于1972年,在市场信息、研究与数据分析领域,颇有影响力。以上述国家的行业消费标准为目标,以床上用品为主的家纺行业,其市场空间至少还有一倍的增长机会。大材研究认为,一倍的市场增长空间,至少意味着,罗莱、水星、梦洁、富安娜、多喜爱、孚日、紫罗兰等多家一二线公司,还会有一倍的增长潜力,毕竟影响力大、销售网点多、客户号召力强,目前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如果算上收购合并等因素,罗莱、富安娜等前几强,率先冲进100亿规模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再看壁挂炉的情况,有数据认为,德国、荷兰、英国、奥地利等国家,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家里安装冷凝式燃气热水器,到目前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普及率情况大概是,美国49%,北欧67%,英国47%,法国58%,德国62%,澳大利亚有32%,日本也有45%。而中国沿海地区,大概是16%;内陆更低,可能不到1%,与发达国家间的普及率还有很大的差距,增长空间极具想象力。大材研究注意到,产业在线有个数据是,燃气壁挂炉内销量为427.2万台,同比增长161.4%,其中冷凝式产品为36.3万台,占壁挂炉总量还不高,对比可能需要壁挂炉的家庭来讲,其普及空间还很大。另外,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燃气供热专业委员会也有自己的数据,他们得出的结论是,2016年,中国市场的燃气采暖热水炉总销量210万台,其中,冷凝式销量14.3万台,同比增长68%。依然是产业在线有个监测是,2018年1—6月,燃气壁挂炉总销量为104.8万台,同比下滑6.3%,主要是工程市场疲软,很多煤改气项目都放缓了步伐。但是零售市场的增长依然持久,实现了26.2%的增速,另外,冷凝炉式壁挂炉在2018上半年保持12.8%的稳步增长。大材研究分析认为,背后有两种力量值得注意,一个是传统的燃气壁挂炉换代,要换成冷凝式的,需求庞大。另一个是新增工程与零售客户,比如南方供暖意识觉醒,有潜力带动冷凝式壁挂炉的消费。智能家居的想象空间更大,中国产业信息网有一个智能家居渗透率的统计,2016年的,北美是5.33%,欧洲0.61%,德国1.21%,英国1.02%,日本1.29%,瑞典1.3%,挪威1.2%,中国可能在0.1%。其中预计,到2020年时,北美的普及率可能增长到17.23%,中国虽然起步晚一点,但动作很快,从事这方面的公司众多,包括一些技术大牛也在增加投入,加之市场需求巨大,未来的空间非常大。毕竟,智能家居能带来很好的体验,在国内的普及值得期待,不过,需要几个前提条件,一是价格降下去,大部分人都能买得起。二是技术成熟,质量稳定,确保使用的安全;三是成为消费趋势与热点。 整装卫浴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市场,据大材研究查询了解,它大概在上世纪60年代兴于日本,90年代时引入国内。广发证券研报有一个分析显示,2014年时,整装卫浴在中国的市场渗透率仅0.15%,对应市场空间约为12亿元。日本的整装卫浴渗透率比较高,一种说法是普及率超过90%,TOTO有一份公告显示,截至2018年3月,他们家的整装卫浴累计卖出1000多万套。放到国内,即使按10%的卫浴市场渗透率计算,规模也是千亿级。如果有公司做到TOTO的级别,一线梯队里想必又增加一名悍将,不会比箭牌、惠达、九牧们差。最后看看水性漆的市场情况,有2016年的报道显示,水性涂料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普及率高达60%。以建筑涂料为例,水性漆在德国占到93%,在挪威也有60%的份额。工业涂料的水性化也很明显,大概占到40%左右。一家名叫CHEM的研究机构,给出了欧洲涂料产品类别的情况,其中提到,2017年,欧洲地区水性涂料占比为50%,溶剂型涂料占比为39%,粉末涂料占比为6%,无溶剂型涂料占比为5%。再援引涂界的信息,2017年,日本溶剂型涂料产量占比为34.7%,水性涂料产量占比为25.9%,无溶剂涂料产量占比为5.84%。从国内的情况看,到2016年时,水性工业漆占比大概10%左右; 2014年时,水性木器涂料占比不到5%。 2016年时有报道透露,北京市的水漆普及达到了20%以上。政策在强力推行水性漆的普及,同时,整个行业都在加速水漆的研究与生产,仅2017上半年,涂料行业在建、投产及计划建设项目中水漆的比例超过70%。有预测认为,到2022年左右,水性漆在国内也可能占到50%以上的份额,目前的涂料竞争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在上述增长空间依然巨大的家居市场,很多大公司都已布局,比如晨阳、三棵树、吉人高新等公司在水漆市场付诸的努力;海鸥住工、科逸、禧屋等公司对整装卫浴的押注。从大材研究重点关注的200家公司来看,目前80%左右的上市家居公司,有能力抓住增长空间比较大的行业机会,毕竟都已经重金布局,并且在技术、产品与营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那么,对中小公司来讲,有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借势?或者说有没有新的机会可以切入,以便在行业增长的风口里捞一些好处?大材研究认为,肯定是有的,但要走差异化的路线,跟前5强,甚至前10强要区别开来,哪怕是做一家有特色的小而美品牌,也是有可能冲出重围,找准自己的位置。毕竟市场增长机会还有那么多,摆在那里的,就看你怎么去抢。有两种经营方向的市场机会最大,一个是走高端路线,高品质、高档次;另一个是主打性价与实惠的大众产品。

#行业热点 2018/11/8

“双十一”前夕窜货江湖异常活跃 有倒爷、窜货商将返修机改头换面牟利

“双十一”前夕窜货江湖异常活跃 有倒爷、窜货商将返修机改头换面牟利

“双十一”前夕,一种现象在家电业快速发酵:大量来自家电连锁大卖场、电商平台、家电企业库存的低价产品,向三四级市场、村镇市场快速流窜,引发一轮前所未有的窜货大潮。“原本窜货大多发生在淡季,各地家电窜货商们在区域市场低价放货,冲击市场渠道商和实体店的生意。而在重要的销售节点前,这场窜货潮来势汹涌,主要是由于今年整个市场持续低迷,电商、连锁大卖场、经销商的日子都不好过,厂商的库存量也较大,它们都想想借着“双十一”清理库存。同时,行业内部分商家通过恶意低价及内外勾结等方式频繁窜货,谋取利益,导致家电产品价格体系紊乱。”一位知名品牌的经销商透露。《证券日报》记者同时调查发现,市场上不仅窜货严重,倒货现象也频繁出现。近几年倒货现象快速崛起。相较窜货的区域性,倒货现象更为猖狂,有机会就有买卖。一批专门从事倒货生意的群体,从经营情况不佳、濒临倒闭的厂商处低价拿货,转手倒卖获利,有甚者将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或返修机维修后,改头换面,贴牌再次出售。窜货、倒货,加剧了渠道乱象的疯狂发展,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让众多厂商、经销商头痛的窜货商、二批、倒爷们,游走于产业链的灰色地带,冲击市场原有的渠道和价格体系,经销商的生存和发展也因此步履维艰。窜货有利可图价差2%利润可观窜货现象主要是由供需矛盾和价格差引发的。窜货大多是短期行为,且有区域性。最早代理商只能从当地经销渠道拿货,但当空调等季节性产品迎来旺季时,各地区往往会出现供需不平衡,窜货现象就随之发生了。《证券日报》记者调查了解到,一般市场上的窜货主要有三种情况:区域性经济圈互窜。通常国内的县、镇市场紧邻,会形成产品跨区域流转;部分终端批发商,在进货时带货,故意将一些大品牌产品低价销售;在节假期或者促销的关键节点,厂家与经销商主导促销,产生跨区域窜货。而在“双十一”预售期,热水器等制暖产品或者洗衣机的窜货最为严重。在销售旺季前夕,面对当地市场短期内可能出现的供不应求的情况,部分经销商和终端平台为了备足货,会想尽办法从周边渠道窜货。电商低价产品也被厂商从线上向线下开仓放货,这让大量游走于灰色地带的窜货商们快速活跃起来。近年来,家电品牌丛生、产业洗牌现象严重,在利益的驱使下,窜货现象更加肆无忌惮,这一现象的活跃也受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厂商产品的出厂价或政策力度在全国市场不统一、经销商之间恶意竞争,都容易造成窜货;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很多厂商将渠道下沉的战线拉到了县城及乡镇以下的外围市场,发展由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多年的业务员组成的二批商(二级批发商),但部分二批商在当地与经销商矛盾突出,恶意倒货,出现擦码、低价销售等行为,扰乱市场秩序。“窜货有利可图,致使这一现象长期存在家电产业中,经久不衰。产品价差超过2%,(窜货商)窜起货来利润就非常可观。”一位家电品牌的一级代理商经理表示。业内观察家丁少将认为:“品牌企业给各级经销商优惠力度不同,跨级窜货可以降低成本提升利润;品牌企业给经销商、渠道定的任务过高,抑或为了打击竞争对手,都会产生窜货现象。“双十一”窜货严重,可能与品牌商给经销商的任务过重有关。另外,在线上渠道还没有起势之前,窜货主要发生在线下渠道之间。随着近年来线上渠道的发展,以低价为主的线上渠道冲击了线下渠道,这也导致窜货高发。品牌企业和渠道商是利益共同体,品牌企业应该照顾渠道利益,渠道也应该主动维护经销秩序。”“倒爷”纵横江湖多年差价中冒险寻机会窜货在业内有跑货、跳货、冲货的多种叫法,常常伴随着倒货现象发生,部分市场价格的不透明,给长期倒货的“倒爷”们提供了机会。“最近几年,有一个比较火的三线空调品牌的厂商,在库存里放了几十万台淘汰产品,倒货商低价来拿走再出售,带卡不带票(有保修卡、没有发票),一台机器赚个百十来块钱,这类产品不用换牌子被售以低价,在网络平台上非常受欢迎。”一位地区家电经销商透露。他告诉记者:“大型企业一般会正规些。前几天有个大型企业,不做了,将库存产品对外招投标,代理商必须参与竞标,然后以相对低价拿走,重新贴个品牌或者直接用原厂商品牌,通过自己的渠道卖出去。近几年,退出中国市场或将品牌授权本土企业的外资家电品牌也很多,但由于外资品牌对中国本土渠道掌控不到位,它们的产品在流通渠道中往往更容易出现问题。外资品牌知名度高,库存产品往往会直接被倒爷通过倒货方式窜出去,在市场上以高价被售卖。”与窜货大多是在区域市场的短期行为不同的是,倒货是只要市场有机会就会出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众多企业因经营问题集聚了大量库存,就出现了一批专门做批发的人,以低价拿货,然后将其流向三四线及农村市场,通过正规渠道出售,这群人被称为倒货商,也常被业内人叫作“倒爷”。他们由经销商、个体、厂商的工作人员组成,主力是经销商,他们有自己的分销网络,倒来的货通常流向三、四、五级市场,在实体店或电商平台均有出售。近几年,行业内倒货群体崛起得极快。“部分产品是有质量问题的,但有维修和售后能力的经销商会将这些问题产品进行维修和改装,换个品牌或改头换面再将其变成一手产品在市场上出售。这些问题产品中,有不少是返修机。通常,这些返修机会被混入倒货渠道,一起出售,特别是紧俏产品。倒货的方式多、范围广,比窜货的乱象更多。”有内部人士透露。虽然市面上窜货、倒货现象严重,但从事这些活动的中间商的利益却得不到保障,他们甚至要冒着巨大的风险。通过窜货、倒货赚差价,他们的利润可能在几十元到上百元,往往比正规经销商的毛利率低。因为中间商可入手的机器大部分是滞销机、尾货,如若这些产品在市场不受欢迎,则有可能砸在手里。然而倒货现象的疯狂,却极大危害行业的健康发展,加速催化实体店经营的衰败。在““双十一”等销售节点,地区市场因窜货、倒货而出现的问题更为突出。一套烟机灶具线下经销商进货价格为2200元,而通过倒货出去的产品在电商平台标价仅1000元,价格差一倍以上。”一位代理某厨电品牌10年的经销商无奈表示。“通常工厂会预备主销机、常规机、特价机三种类型的机器。而倒货商有机会拿到的是滞销机、尾货,低价才让他们有市场。原本盈利状况还不错的家电厂商渠道商,在被窜货、倒货现象冲击之后,难以生存、面临倒闭。在最近几年里,大量的家电经销商生存环境艰难,他们有的消失,有的变身直营商,还有一部分多品牌经营转型成为兼具直营、批发的复合商。”一位由渠道商转型而来的小品牌厂商告诉记者。

#行业热点 2018/11/8

家具市场规模扩大,6大趋势为企业提供新方向

家具市场规模扩大,6大趋势为企业提供新方向

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较快,加上中国木材资源丰富、人口基数大、家具生产实力较强,中国家具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中国家具行业仍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在内销方面受到燃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快速上涨的压力;在出口方面,面临出口萎缩、人民币升值、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系列影响;在产业链上游,由于原材料的日益稀缺和价格的上涨,一些企业不得不停产或缩小生产; 在下游销售方面,因市场竞争激烈(家具生产企业自身营销手段不强),不敢随意涨价甚至竞相降价以获取消费者青睐。同时,房地产方面受国家调控政策影响,房产销售成交率下降,也必将导致家具销售受一定影响。近年来中国家具行业内规模以上企业资产规模逐年扩大,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家具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纳入国家家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为5561家,销售收入达8559.50亿元,较上年增加了8.73%,实现产品销售利润982.50亿元,资产规模达到5416.60亿元。但行内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私营企业、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三资企业)和其他性质企业约占行业企业总数的98.53%。中国家具制造市场发展前景预测1、电子商务推动内需市场传统的国内家具营销模式是利用独立店、有全国大型连锁、地方连锁、大型超市等渠道进行销售。而依托电子商务,家具行业获得新的有效营销模式,满足了大批年轻人的家具需求。团购网是这两年国内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家居搬到网上销售后获得良好回馈。比如曲美家居通过网络团购在40天内就被秒杀13万套,总价值超过1亿元。电子商务代表的是现代科技对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随着物联网、移动支付以及云计算的发展,未来消费者利用资源将会更加简洁、方便,未来家具业依托电子商务业将迎来更大的转型升级机会。2、三四级市场潜力巨大以往,多数品牌家具企业都将北京、上海以及沈阳、青岛等一二线城市作为市场开拓重点。但从最近的市场销售情况看,2016年上海、北京等地卖场经营日趋萎缩,与之相反的是三四级市场销售渐旺。目前,我国以地级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县市为代表的三四级市场,约有1.5亿个家庭。据有关市场调查显示,这些家庭购置需求如果按照30%计算,市场容量将达到1500亿元。而且随着这些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购买力也随之水涨船高。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带动下,三四级城市的市场潜力正在逐步转变为现实购买力。由此,越来越多的家具企业将三四级市场当作战略性增长点。以全友、双虎、掌上明珠为代表的四川家具企业已通过多年的市场耕耘,在三四级市场中已有了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和占有率。不过,目前,三四级市场仍处于待开发状态,真正进入到这一级市场的品牌并不多,所以竞争相对较弱。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家具行业是常规模为8556亿元。预计未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加码,家具行业增速会下滑,但仍然会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23年,我国家具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3365亿元。中国家具制造市场发展趋势分析1、家具搭配彰显文化品位随着“轻装修,重装饰”理念的深入,购买家具不再是简单的购买一套餐台、一套床、一张沙发,而是从家具中体味到更多的文化精髓、营造独特的居室文化空间。近年来,美式家具的大受青睐就是最好的说明。融合了美国本土风俗文化,或粗犷、豪华,或适意、怀旧是美式家具的一大特色。一般来说,拥有文化韵味的家具能让家庭成员们产生一种归属感和感召力,因此前来选购的业主们大多比较爽快。除美式家具外,红木家具近年来也成为了很多装修业主们的首选。红木家具的造型和工艺中明显的民族性是对许多收藏者最有吸引力的部分,而西安作为文化古都,在传统家具的文化认同、传承上优势明显。2、13城试点集体用地建设租赁用房,小户型家具将走红2017年8月,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了上海、广州、杭州等13个城市,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这次试点的13个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厦门、武汉、合肥、郑州、广州、佛山、肇庆、沈阳、成都,基本囊括本轮房价上涨较快的城市。集体用地建设租赁住房主要为小户型。未来2-5年,商品房、安居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小户型将持续热销。例如,杰玛家具全力打造的是很像宜家、但比宜家耐用的高性价比板式家具。耀邦家具推出的恒利品牌,也是完全针对经济适用房设计,产品、定价和风格都是为了经济适用房而做。此外,部分此前主攻高端市场的品牌企业,也在广东展会上推出了针对保障性住房的相关家具。如富运理想空间,其在东莞名家具展上主推的便是定制家具——大至200、300平方米的别墅,小到40平方米的公寓,都有合适的产品。富运理想空间推出针对不同户型的定制家具,这个跟保障房和经济适用房是不谋而合的。此前富运理想空间的家具能满足70%、80%客户的定制需求,而近两年其定制家具是为了100%的达到客户的需求。类似的,还有标致家具最新推出的拉菲丽舍系列,走的是颠覆传统欧美古典家具形象的精致小巧路线。3、家具环保新概念在家居业中,家具是对资源依赖较重的行业之一,家具业的资源节约对整个家居产业发展节约型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家具业的资源节约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循环再利用是环保家居设计中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概念,关注的着眼点在于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具及居家用品开始采用循环再生材料,纸家具也悄然在国内兴起。 据悉,国外设计师十几年前就设计出了纸家具,最著名的就是设计大师Frank Gehry的一系列瓦楞纸家具作品,每次米兰家具展、科隆家具展都会展示。但这些产品比较形式化,如果要进入大众消费领域,较难被普通消费者接受,即使是喜欢也不会买来用,而且成本比较高。除了这类概念型纸家具,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一些略显“简陋”的纸家具,比如许多超市利用纸板做些促销用的展架。用设计师自己的话说,纸家具有“自然之美”,纯天然的纸张能营造出柔和、自然、平静的居室空间氛围。相比传统家具,纸家具的造价并不低,但是相对于有品牌、有设计的传统家具,一些普通纸家具的成本还是较低的,售价也低得多。 4、定制家具流行从前,中低端的工薪阶层才会找工匠到家里“打家具”,图的是价格便宜。如今,整体定制家具风潮也出现在白领阶层中,定制家具的个性、时尚、省时、省力逐渐征服了更多的消费群体。随着家具定制需求越来越多,市场上也应运涌现出一批专制定制家具的企业,好莱客、顶固等一大批橱柜和衣柜企业进入了定制家具的行业。定制家具2001年就在国内市场现身,目前定制家具占整个家具市场的份额在10%左右,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它的发展空间还很大。目前市场上的成品家具由于款式、尺寸的限制以及不易融于整体装修风格等因素,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人对家居空间的需求。而整体家具定制方式在解决这些矛盾的同时,能更合理利用好空间,注重家具在板材的环保要求上,消费者更容易把握。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家具卖场没有为家具定制留有专门的区域,定制家具这个市场还处于零散未形成规模的状态。很多小型的家具厂提供定制服务,主要以更改家具尺寸为主。而这也为更加专业的、更有实力的家具企业进入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行业热点 2018/11/8

成品住宅呼啸而至,装修公司、设计师都没活路了?

成品住宅呼啸而至,装修公司、设计师都没活路了?

  在很多场合下,人们习惯于将“成品住宅”说成“精装房”,大材研究在这里还是继续使用成品住宅的说法。   大概是从去年开始,多个省市密集出台成品住宅的时间表。据大材研究的了解,目前至少有北京、山东、四川、上海、浙江、海南、河南、海南、陕西、江西、湖北等11个省市或者所辖省会城市,都已推出成品住宅政策。  所有的政策里,对新建住宅的全装修的比例与时间表提出了明确要求,大概的要求是,2020年前后,核心城区要做到100%全覆盖。就连县城也有比例要求,比如河南的要求是占比60%。   于是,主要有两大疑问浮现在脑海:一个疑问是,家居建材与装修公司的市场接下来该怎么做,既包括厂家怎么搭建自己的渠道结构,也包括经销商怎么卖货,还涉及到装修公司怎么开发本地市场。  会不会出现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一部分拿不到房地产企业工程订单的建材商家,或者装修公司,直接倒闭?  另一个疑问是,以前装修公司里的设计师,是不是有一部分要失业?针对成品住宅,可能只需要一名设计师,就将一个楼盘的室内装修设计全部搞定。现在很多成品住宅楼盘,上千套房子,也不过就几种风格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硬装环节只需要少量设计师就可以搞定,不像以前,一个设计师对接几个客户,一个楼盘可能有几十名,甚至几百名设计师跟进。  成品住宅和建材市场、装修公司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大材研究的分析结论是,成品住宅的普及率,与家居建材、装修公司的倒闭率,存在一定程度的关系。但是,不会造成大批量的倒闭,只要你找得到出路,还是有施展空间与财富机会的。毕竟成品住宅目前主要在一二线城市落地,三四线与县级城市才开始不久。  四川要求的是2025年全装修达到70%,成都要求2022年底做到100%;上海要求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分区域达到30%到100%;湖北的计划是从2019年1月1日起,在全省推行一体化装修技术,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加上很多地方在落实成品住宅政策时,出了很多问题,质量差,乱报价,业主的意见反弹非常大,主管部门肯定要考虑到民意的,不能强制推行。有可能在目前的时间排期上往后延,需要一个探索与经验总结的缓冲期。  这段时间里,必须努点力,要么成立一个大客户部门,想办撬开房地产企业的大门,但要做足心理准备,有可能要垫款,尤其是一些中小开发商,后面收钱还比较难。没实力接,就别硬着头皮去接。  手上如果有过硬的产品,或者装修执行能力比较强,价格实惠,可以多想办法跟品牌开发商接触,毕竟回款相对有保障一些。有时候,我们可能不是手上拿不到工程订单,而是被欠款拖垮了。  另外,有些建材商或装修公司觉得自己实力小,觉得跟大型开发商合作的可能性小,门不当户不对,努力也是白废。  别气馁,在全国50强或100强开发商的合作名单里,有很多装修材料品牌,或者装修公司是三四线,可能还没有你的实力强。或者考虑转型成品住宅的整装,一方面,向开发商提供有竞争力的成品住宅整装方案;另一方面,面向业主提供成品住宅升级套餐服务。  毕竟现在所谓的精装房,完全不是所谓精装。它只是基装完成了,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去完善。可以推出一套基于成品住宅的整装或者软装服务,改善居住品质,收入相对高一点的业主,一般愿意买单。  按照目前成品住宅的普遍做法,它只是把部分硬装搞好了,成都市建委有一个解读是:所谓成品住宅,是指房屋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铺装或涂饰完成,套内管线及开关插座、厨房卫生间设备安装到位,基本达到入住条件的住宅。  意思是说,墙面刷漆了,地面铺好了瓷砖或地板,水电改造完成,开关插座安好了的,卫生间的马桶、浴室柜与水龙头到位,厨房的橱柜做好了。  不排除有些家庭觉得硬装做得不好,可能换掉部分东西,比如客厅的地板换瓷砖,墙面重新粉刷,开头插座换成质量更好的一线品牌货。  更刚性的需求在于,由于成品住宅的硬装没法满足自己的期望,部分业主希望通过局部改造,以及后续的家具、软装搭配等予以提升,这都是机会。  二次装修的空间会更有想像力,这个市场规模以后会更大。原因就在于,从目前反馈的情况看,开发商交付的成品住宅,在装修质量的耐用性上,很让人伤心,比起业主自己找装修公司搞定的,差了不少。  试想,我们自己找装修公司,从量尺、出设计图、签合同、施工监督,再到最后的验收等,一环扣一环,款项一般分三期交,最后还要押点尾款,出来的东西有时候都不太好,更别说开发商这种批量装修了。  耐用性差,再加上用的材料一般,过不了几年就会坏,二次装修或者二次局部改造就可能井喷。不妨提前布局,打磨成熟的解决方案,打响知名度,到时候找你的人不少。  这里面潜藏着家居建材公司的机会,除了盯房地产企业的订单,还要考虑到成品住宅业主的需求,比如推出成品住宅的照明套餐、墙面套餐,或者地面套餐,性价比要高,安装施工与后期服务一条龙,肯定会有业主买账的。  成品住宅和设计师  接着看第二个问题,成品住宅政策大面积落地,会不会出现大量设计师失业?  大材研究认为,大量失业的现象预计不会发生,但少量失业肯定会出现的,毕竟一个楼盘,往往一家或两三家装修公司就接了。所需要的设计图又不多,并不需要每个房间都个性化,自然也就要不了太多设计师。  为什么说不会大量失业呢?一个是二手房装修市场规模还是比较大的,依然需要大量的装修公司与设计师;  二是成品住宅也要进化,也要品质,要档次,而室内设计是提升品质的关键办法。如果多一些设计师参与打磨,增加房间风格的选择空间,可能楼盘都会好卖一些。而多种风格的房间装修,自然需要更多的设计师参与,当然,对水平的要求也会高一些;  三是设计师可能需要适当转型,别光盯硬装了,一定要提升软装设计能力。  原因在于,前面讲到了,成品住宅只是把部分硬装做了,那些收入比较高、对居住条件有要求的业主肯定是不满意的,还是需要设计师,对软硬装做整体搭配,方便进一步的搭配。  任何时代,都有它的困难与挑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困难真正到来之前,积极做好应对准备,提前谋划转型。

#行业热点 2018/11/8

从博弈到共赢,家居企业跨界融合寻求业绩突围

从博弈到共赢,家居企业跨界融合寻求业绩突围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更改变了一些行业的传统营销模式。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家居行业的内部竞争也愈加激烈,一些后起品牌甚至将“触电”当作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家居市场上种种新“玩儿法”正在一幕幕上演。“触网”改变营销模式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在于快速传递、无孔不入且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这些优势使其正在信息传播、多方沟通、资源整合等方面改变着传统的家居行业。据天猫美家事业部装修建材定制总经理宋广斌介绍,家居行业早在2004年就已经开始“触网”。“当时有很多团购网站是专门做家居建材团购的。”宋广斌说,当时团购还只是处于一个推广方式,真正产生质变是在2012年。“当时天猫双十一的成交额是191亿元,震撼了众多品牌企业。”他表示,正是那时,一些优质企业开始寻求互联网业务和电商业务。虽然与其他行业相比,家居行业的电商化进程尤为缓慢,但能够紧抓互联网资源与机遇的家居企业,便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与消费者的对接。“家居行业体量非常大,至少超过了4.7万亿。”居然之家家居连锁集团总裁王宁就曾表示,家居企业和电商巨头合作,可以通过大数据对消费者未来的消费行为做出预判,甚至包括用户的精准画像等方面都可以通过分析实现。合作从博弈到共赢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使网络对商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自阿里巴巴抢先在家居卖场落子之后,京东也不甘示弱,在6.18前夕与曲美、集美等家居品牌达成战略合作,6月16日,曲美京东时尚生活体验馆也正式对外开放。2018年可以称作是家居行业与电商合作的一个新起点,而电商巨头在家居行业线下圈地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似乎正在吹响号角。以前处于博弈状态的两大领域,现在正在逐渐走向“竞合”与“共赢”的状态。仔细想来,家居行业寻求与电商企业合作的原因并不难理解。由于行业始终存在地区价格差异、价格难透明、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难解决、线上线下体验难统一等瓶颈,因此更多企业希望能够通过电商企业拥有的优势,来补足自身短板。据曲美家居相关负责人表示,与电商品牌合作之后的家居体验馆,可以为线上的商品提供舒适、合理的消费场景,线下馆内的线上商品扫码即可下单配送,真正实现了线下场景体验、线上消费的概念,为消费者呈现了沉浸式的场景购物体验环境。“往常7、8月份是家居行业的淡季,但双方合作后的体验店业绩却创造新高。”京东集团时尚生活事业群零售创新业务部产品部总经理蔡晓容告诉记者,根据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体验馆的日销售额环比6月提升了53%,客流量等各方面数据也持续上涨。当然,对于电商与家居企业的合作,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当下线上红利逐渐消退,一些强大的电商巨头也正在谋求线下转型。自2016年阿里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并逐渐在各个行业落地,这些电商企业新的市场布局背后,透露的其实是对传统电商红利消退的危机感和对未来线下市场的新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促行业整合天猫电商节刚兴起的几年,线下家居卖场曾一致联名抵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消费群体、消费理念的不断转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在慢慢发生改变。此时,单纯的线上或线下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电商平台和传统家居企业开始从各自的领域逐渐走向融合,家居行业也逐渐开始进行更深度的整合。“我们现在所说的数字化,其实并不是给消费者带来是从线上到线下的引流。”天猫美家事业部总经理俞巍认为,引流的驱动来自于价格,但新零售应该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价值,让消费者能够随心所欲的购物。对于电商平台来说,其最大的优势在于数据、技术、供应链等;而传统家居企业的优势则在于长期积累下的消费者口碑和可线下体验的实体店资源。二者合作,电商平台能在“不可见之处”对供应链进行深度整合,而家居企业则可将“所见之处”进行调整和改造。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一些先行试水电商的家居企业小有成效,如若能长期增长的势头,家居行业的未来则值得期待。

#行业热点 2018/11/7

互联网家装处境尴尬问题缠身

互联网家装处境尴尬问题缠身

火爆的楼市推动了装修行业发展,为互联网家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相比于传统装修行业,“互联网+”平台利用规模经济效应,简化行业链条,通过技术赋能为行业注入新力量,全面整合家装市场。然而,兴盛的互联网家装行业却问题不断,受到公众质疑。北京市法学会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会长邱宝昌认为,作为新兴行业的互联网家装既有整合资源的优势,又面临同质化竞争和不实宣传的挑战。“原来大家都是在马路边找一个施工队或包工头做家装,而现在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了‘马路游击队’和正规的家装企业。整合是好的方面,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线上平台的公开透明导致大家的标准趋同,竞争中缺少个性化的东西”。对于部分互联网家装平台网站上展示的图片和前期承诺存在不实宣传、消费者交付预付款或押金后遇到故意拖延工程时间、不予履行承诺等问题,邱宝昌认为,“平台提供宣传图片,但消费者对真实情况却很难有所了解。宣传和最后落实有不一致的地方,承诺很难完全履行, 一些公司不按照宣传和承诺履行义务,还有的公司可能完全不履行承诺,存在严重违约的情况,消费者的权益保障受阻”。家装平台的最大问题,源于其进入门槛比较低。“没有统一的规定限制什么样的人可以建家装平台。”邱宝昌说,“平台出去招揽很多家装业务,但真正施工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因此平台需要找下家。目前存在平台对家装服务企业资质审查的问题,有一些不是正规企业,还有一些就是所谓的‘马路游击队’。正是因为门槛很低,什么人都能做家装平台,什么人都可以在平台上提供家装服务,所以很难整合。”针对目前互联网家装平台跑路的问题,邱宝昌认为,“家装平台虚假宣传成分多,因为承诺得多,费用相对低,所以在同等情况下才能吸引更多的家装消费者。但是在真正履行的过程中,他们又难以实施,有的是因为经营问题导致成本增加从而不能履约,还有的就是利用家装平台去圈钱,进行合同诈骗。所以,为了避免跑路的情况发生,为了确保装修质量,我认为需要对家装平台收取的预付款和押金进行资金使用监管,避免平台虚假宣传、挪用装修款”。 一旦出现家装平台跑路或违约的情况,消费者应积极维权。 邱宝昌告诉记者:“如果遇到平台跑路,无法协商时,消费者可以选择向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保护组织、家装管理部门投诉。如果投诉和调解不成,可以准备相关材料和证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网络订单、设计图、沟通记录、装修现场照片以及平台对消费者的承诺、网上的宣传、明确具体的商业性广告等,都可以作为维权所需的证据。”针对部分家装平台受害者提出“维权难”的问题,邱宝昌认为,“互联网消费者权益如果受到侵害,维权往往相对比较困难。因为这类问题具有跨地域性和隐蔽性。消费者通常是付完钱以后才发现问题。尽管平台前期承诺很好,也有正规合同,但一旦跑路无法履约,消费者就必须要找一个实体店来承担责任,这是比较困难的”。将于2019年1月1日施行的电子商务法,对规范互联网家装平台的行为无疑将起到积极作用。邱宝昌建议,消费者需要充分了解、慎重选择,要选择有资质的装修公司和家装平台,同时关注公司的信用程度和真实评价。消费者需要注意平台之前是否存在重大纠纷、是否订立服务标准和售后保修等。“我认为消费者需要在签订合同时留一笔尾款,这笔尾款的金额要相对大一些,时间要相对长一些。如果出现平台欺骗、违约的情况,消费者可以不付尾款,对维权是有好处的。”邱宝昌说。

#行业热点 2018/11/7

陶业40年,瓷砖话语权之变

陶业40年,瓷砖话语权之变

陶业40年,基本是量与质矛盾的过程轮回,在市场产销两旺的年份,是疯狂的市场掠夺,用扩张换发展;在市场低迷时才强练内功、深思模式,用质量求生存。2018又是一年艰苦年,尤其在经济、环境、市场大众唱衰的大背景下,面对新消费、新趋势出现了集体性的盲从。综合性的外因和市场内因,让陶瓷行业彻底告别粗放式增长的模式,着手精细化运营、寻找突破、发掘新动能。陶瓷行业,有其独特的行业属性,大多品牌都是英雄创造历史的结果,弱化了管理创新和边界突破。前30年是陶瓷引导家装潮流,因为家装缺乏软装,瓷砖是主要的装修品;近来的10年软装快速崛起,家装的趋势代表了瓷砖的潮流,瓷砖再难成为趋势。如2017年,在“新消费、新零售和新生态”的驱使下,陶瓷行业一改往日的配套丰富化和售卖空间化,走上了简约的寒冷风,迎来了一股黑白灰的浪潮,展示满是工业风,似乎这就是消费的趋势和行业的未来。在个别品牌的发起下,大批盲从的品牌跟风,甚至有些品牌颠覆了自己的过去,否定了自己无形资产的积累,一味的为了潮流而潮流。看看从2010年来一些潮流产品的更迭,至少三大红极一时的产品已经没落或退出市场。其实,目前失去空间化和品牌调性,让瓷砖更表现为材料化,更加剧了对渠道的依赖,更失去了价值链的地位和话语权,这样的变化不是进步、是发展的倒退,这种发展还是少要为好。当然也有品牌没有按这样的轨迹去发展,他们把陶瓷往成品方向去发展,增加了空间、设计、服务的一体化。从消费更迭和成品风格中看陶瓷发展趋势陶瓷的流行和趋势,以前取决于技术的革新、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未来更多的是取决于消费的更迭和成品的风格。新消费,新在何处先看看消费,新消费新在何处。其实新消费,不只是消费的升级,更重要的是消费模式的改变和消费主体的扩充。当下,与其说是消费的迭代,不如说是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这点可从五点来理解。一、产品实体不再那么重要,体验才重要。比如手机,现在手机的外观和手机本身远没有模拟机时代丰富,现在的手机基本上都差不多,大家不再需要手机本身的差异化,而是应用的差异化;二、物质不再那么重要,精神才重要。比如吃饭,吃什么不重要,在哪吃才重要;三、审美的疲劳,个性的表达,同质化的时代。很多同质的模仿,让美经不起审视,个性表达成为一种潮流;四、人生需要简单,生活需要丰富多彩。比如我们喜欢人生非黑即白,又希望生活五颜六色,所以总是不断的买点花、弄点草,也许你会发现小孩子在6岁之前,是最多欢乐的,因为有各种颜色的玩具和童真;五,无论新消费,还是旧消费都是消费。现在15岁至30岁的人口才占28%,而35岁以下的占47%,新消费远没有成为消费的主力军。所以,新消费是迭代,更是消费整体水平的提升。弄清消费主体是谁很关键再谈谈消费主体,就服装为例,服装工业化制造之前,消费主要是布料,布料有很多制造商和商标,消费者穿着的好坏主要靠布料体现。服装制造工业化以后,布料企业仍然存在,品类甚至更多,不过布料制造商和商标逐步退出了消费者视野,今天可能很多人连一个布料品牌也不记得。陶瓷虽然不同于布料行业,但有借鉴之处。新消费、新零售和新生态,到底陶瓷产品的新消费是谁?现在的消费主体有什么变化?是未来陶瓷销售研究的重要课题,企业研究结果的不同,决定企业的战略和发展方向。比如,你认为你的消费主体是品牌运营商,你就应该定位制造型企业,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制造业的富士康;如果你的消费主体是房地产商,你就应该满足房地产商的要求进行战略布局。不过,无论你怎么定位,陶瓷的消费主体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原来的终端直接用户为消费主体,向终端直接用户、房地产商用户、整装公司用户等几分天下的格局,还有一种可能陶瓷品牌自己成为用户,为消费者提供装修产品,这种可能可以通过自身实力体现,也可以通过强强联合实现,而且从资本快速进入建材行业的趋势来看,这种可能很快会实现。产品只有成为成品一部分时才具有风格产品风格的变化更多的是消费的再创造和大牌对消费再定义的结果,尤其对材料来说,对趋势的依赖度更高,一旦错失趋势可能就是败落。无论是布料,还是陶瓷,产品本身不具有风格,只有成为成品的一部分时才具有风格,才能成为潮流或趋势。陶瓷,作为家装材料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修的风格来定自身的方向,自身很难风格化。家装风格从何而来,也是大牌设计的驱动。比如简约,这不是最近的产物,是上一轮欧式和奢华之前就有的风格,而且也是深受喜爱的风格,也造就了2006年简约风格产品的小高潮,尤其是推动了现代仿古的发展,如当年推出以E石代等为命名的各种具有现代感的产品。现在流行简约、轻奢、新中式,未来是不是一定会延续这种风格,很难说。因为新一代人在消费物质发达后,他们会对生活再定义。需求也会发生变化,也可能是田园、乡愁、复古的回归,所以,潮流是阶段性产物,不一定是趋势。瓷砖作为材料的几个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的更迭,瓷砖作为材料有几个趋势值得关注:一、功能化,除了装饰功能,会有其他功能出现;二、定制化,真正实现个性化满足;三、应用规格的价格无差异化,规格大小是制造的事,消费者需要的是效果和价值;四、色彩丰富化,单调的色彩不适合生活,白色、灰色都具有心理上的缺陷。未来,陶业必须解决和直面的问题基于前文所述,未来,陶瓷产品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定位,大品牌一定是多产业链,小众品牌是多关联品类;二是专业化,包括制造专业化、运营专业化,通过专业化发展或合作,发展质量合理规模;三是大小规格的消费成本一体化,陶瓷是满足市场,不是迁就成本;四是大众制造与小众互补;五是色彩的丰富度;六是功能的研发;七是由材料品牌发展成产品品牌和服务平台。无论消费主体怎么变化,作为品牌制造商和运营商在运营层面都要做深度变革。随着制造2025的到来:产品不会成为品牌的唯一、同质化在所难免;渠道也不会成为品牌的唯一,渠道的发展不是品牌可以左右的;营销不会成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不要期望再造概念获得消费。而对陶瓷企业来说唯一的东西只有品牌的内涵和人。所以陶瓷企业应该在前端结构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组织,产品流通,消费主体研究与满足、价值链上的人等方面做文章,只有建立以新消费主体为核心的新生态系统,才能真正建立核心竞争优势。

#行业热点 2018/11/7

“双11” 家居卖场下百亿军令状

“双11” 家居卖场下百亿军令状

家居行业一度被看作是线下零售模式变革的最后一个领域,而在“双11”第十年这个特殊节点,互联网企业与家居卖场的化学反应似乎才刚刚开始释放能量。记者注意到,在今年“双11”的细分领域中,家居业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各大家居卖场的入局让这个赛道的关注度骤然提升。其中,居然之家在加入阿里巴巴新零售的“八路纵队”后,在今年“双11”立下了百亿销售目标的军令状;曲美家居则通过与京东联手,欲打造成今年“双11”的新地标;而红星美凯龙也于日前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表示将以“智慧零售”为主题探索家居零售行业的新方向。“家居行业现在不好做”,这是众多从业者的心声。从经营表现来看,卖场客流量在减少、出租率萎缩,是业绩下行的市场反映,但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家装行业长期存在行业链路复杂、装修效果不理想、报价不透明等痛点。作为寻求市场突破的路径之一,拥抱互联网成为多数企业的选择。在业内人士看来,业态间的跨界融合及门店的数字化改造是当前家居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的主要形式,背后表现出的是家居业对获取流量、精准营销、提升效率的诉求。数字化驱动传统卖场升级互联网如何改造家居业?通过居然之家门店改造后的场景,或许可以窥得一二。今年“双11”,居然之家俨然成为阿里巴巴新零售的主战场之一。早在10月12日,天猫联手居然之家打造了首个“新零售数字化卖场”——居然之家北京金源店。记者在走访上述门店时发现,曾经家居卖场随处可见的横幅、吊旗广告已基本被电子显示屏取代;同时在卖场内的中心优势地段,还开辟出一块独立数字化运营空间,消费者在此可通过iPad等智能终端获取卖场内各品牌的信息及路线指引。“以前,面对一个家装综合体,不少消费者是瞎转,逛哪算哪。升级后,在卖场一楼有智慧导购大屏,消费者可以按照风格、生活方式来分类体验,快速知道目标品牌分布在哪里。”居然之家金源店总经理周秋红告诉记者。优化到店体验的同时,天猫与居然之家联合推出的“装修试衣间”则是希望消费者可以把“轻松装修”体验带回家。据悉,通过AI和实时渲染技术,消费者在居然之家门店内通过“装修试衣间”的智能终端,根据自己所需的风格、户型需求,30秒即可获取可落地的设计方案,让消费者可像搭配衣服一样挑选装修方案。在家居行业,有“北居然南红星”的说法。可以说,居然之家和红星美凯龙占据了中国家居建材业的半壁江山。居然之家与天猫合作展开后,10月31日,腾讯与红星美凯龙宣布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数字化门店、数字化支付、泛娱乐资源的跨界融合等创新探索,挖掘社交、消费互动场景潜力。由此来看,对传统家居门店进行数字化改造,是腾讯与阿里共同的选择。此外,今年“双11”前夕,曲美京东之家北五环旗舰店开业,店内采用电子价签实现线上线下同款同价,同时放置了Mirror+、AI智能导购、AR美妆、智能广告机、虚拟货架以及各种人脸识别摄像头等高科技产品。大数据加持开发增量空间当然,相似布局策略外,每一对企业组合之间也根据各自优势,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如京东将自身的供应链优势应用在此次改造的曲美京东之家门店。据悉,曲美京东之家共分为三层,除三楼销售家装建材、二楼销售家具商品外,一楼主要销售百货商品。在这三层楼中,包括了150多个国内外品牌的3万余种商品,而京东的智能供应链就起到了为曲美补充3C、百货、服装等高频消费品的作用。腾讯与红星美凯龙的合作,双方则共同推出了IMP全球家居智慧营销平台。彼此通过深度合作以及对于运营和用户的洞察,反哺卖场,打造数字化门店和智慧营销,腾讯和红星美凯龙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数字化内容,并实现IP多元结合,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升级。实际上,互联网企业与家居企业频频联手背后,表现出双方共同的诉求。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线上流量增速放缓,线上企业需要从线下寻求突破,而在先后改造了高频的商超、便利店之后,如今也逐步渗透到相对低频的家居业。对家居企业来说,如今正是行业的寒冬时节。“很多品牌都反映,现在行业不好过,但要度过市场困难时期只有两招,一是要坚持,二是要跟上趋势。”北京居然之家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林朋曾如此总结家居业的发展情况。商务部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7年,家居卖场的销售额逐年下滑,至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9173.7亿元,同比下降22.6%。面对行业下行趋势,家居从业者也开始总结原因。从经营表现来看,卖场客流量减少、出租率萎缩,是业绩下行的市场反映,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家装行业长期存在行业链路复杂、装修效果不理想、报价不透明等痛点。从阿里、京东、腾讯与家居业的合作举措也可看出,不论是从营销、供应链,还是在线家装方面进行突破创新,互联网企业对于家居业带来的最大助力在于大数据技术的加持。天猫美家事业部总经理俞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天猫改造之后,居然之家金源店在消费者到店、逛店、购买、交易、离店、服务的全链路上都实现了数字化。沉淀下来的数据未来将成为平台乃至品牌方调整产品品类、进行营销决策的依据。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商城时尚生活事业群总裁胡胜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曲美京东之家旗舰店瞄准的是家装行业的顽疾,尝试通过加载智能供应链、智能体验、时尚生活等方式,实现家居业的效率升级。可以说,“双11”是电商行业流量最集中的节点,同时,也是社会各界聚焦零售的重要节点之一。而在这样一个特殊节点,互联网与家居业的结合究竟能够释放出多大的能量,今年将迎来首次验证的机会。

#行业热点 2018/11/7

国产厂商积极“掘金”智能家居

国产厂商积极“掘金”智能家居

智能音箱作为整个交互中心,可对家庭中整套家电、家具进行管理与控制曾几何时,国内的智能家居市场一度到达“瓶颈期”,传统家电厂商“率先”进入这一领域,尽管带起了话题热度,但是因系统平台、交互手段等种种原因令整体体验不太理想,导致了该市场只成为部分科技“发烧友”的尝鲜体验。经过近三四年的市场洗礼与沉淀,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市场再度出现了新一波的智能家电生态“热潮”。而这次话题的背后“推手”包括了华为、联想等国产厂商。无独有偶,今年较早前,三星也高调宣布了在智能家居生态的战略。可预计,未来市场将掀起新一轮的竞争。国产大厂纷纷加入生态竞争 聚焦语音交互今年2月,苹果正式发布售价高达349美元的智能音箱HomePod,尽管未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仅国内的智能音箱市场已厮杀成一片“红海”,不单是硬件厂商,百度、京东、天猫、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纷纷“踊跃”投身其中。然而,智能音箱并非它们最终的目的,一方面,各大厂商希望借智能音箱这类“新鲜”的智能产品激发起大众用户的消费意愿;而另一方面更关注的是其背后所“控制”的智能家居生态——智能音箱作为整个交互中心,通过语音这种交互手段,从而达到对家庭中整套家电、家具的管理与控制。日前,华为发布旗舰新机Mate 20系列同时还给外界抛出“彩蛋”——推出了一款AI音箱,而该AI音箱支持名为“小艺”的语音控制,只要发出语音指令,它就可播放音乐、支持语音搜索多种信息,还能控制家庭的智能产品,例如摄像头、灯光、空调、安防网关等。然而,较早前业界就有消息称华为会推出自有品牌电视机,作为国内大型的科技企业,假如真的进入智能家电市场,对传统家电行业会造成不少冲击。对此,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接受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智能时代,我们不会做传统的电视机,但人工智能的大屏等是可能有的,会带有人工智能语音交互能力”。另外,他认为用户端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机器语音、机器识别将会继续增强,智能终端能力会增强,有大量的交互方式涌现。“相中”智能家居生态领域的国产科技厂商不只是华为,在今年9月底举行的全球创新科技大会上,联想“一口气”发布了数款SloT(智能物联网)设备,其中就包括了智能扫地机人、智能体脂秤、空气净化器等家居类产品。打造开放平台与第三方打造更大市场与当年的智能家居概念不同,当今智能家居讲求的是平台化、打造整套方案。具体而言,过去的智能家居称为智能家电更为贴切,尽管一台手机上就可以控制家里多款家电设备,但是有品牌间的壁垒,也就说假如你家里的家电产品并非同一品牌,你的手机上就要安装“无数”个App进行远程控制。经历了几年的市场反馈证明,如此“封闭式”的智能家居生态无法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科技厂商也无法大力地推进其智能家电、智能家居设备广泛地进入普罗大众的家中。因此,厂商开始换个“打法”。早前,厂商三星在中国市场首次发布了智能家居战略,其中包括联合定制计划和合作伙伴计划,共同打造基于其AI智能助手Bixby的智能家居生态。全媒体记者在现场体验发现,即便你家中使用不同品牌的电灯、洗衣机、空调、电视机、平板电脑、摄像头等,都能“聚集”到同一平台中,在一台智能终端、一个App上进行控制。除了三星,联想等厂商的智能生态策略亦是一方面推出部分自有品牌的智能家电设备,同时也与第三方的生态伙伴合作。早前,联想集团中国区总裁刘军表示,为了“抢跑”SIoT 2.0,联想快速布局了开放的智能物联生态。当然,不同厂商的具体市场策略不同,但是目标一致,借开放式的平台将整个家庭物联市场不断扩大,让消费者有升级这类型智能产品的动力。据全球调研机构IDC表示,预计到2022年,智能音箱、照明产品等智能家居设备的出货量将增加到9.397亿部,预计智能家居市场将增长至2770亿美元左右。

#行业热点 2018/11/7

双11临近,家居物流开始放大招

双11临近,家居物流开始放大招

  双11临近,剁手的呼声四起,但似乎抵挡不了商家“充满诚意”的诱惑。随着家居电商的狂欢战线不断拉长,也带动了家居销售在全国范围内的扩散,因此家居物流配送也成为近年来新的爆发点。  家居物流的“短板”现象  家居属于非标、易损、大件贵重物品,破损几率大,在物流配送上显得难度更大,更复杂。行业集中度低,大多为终端零售商自行安排车辆货专线承运,物流资源分散。  据统计,家居物流总成本费用占销售额比例较高,保守估计在25%-35%,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家居产品种类繁多,涉及到送货入户、安装等问题,缺乏明确的服务标准,导致行业乱收费、费用不透明现象尤为严重。  物流速度不快,售后不及时、服务不到位等严重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家居行业发展规模日渐壮大,专业化服务需求高速发展,而目前大部分物流服务企业规模较小,物流管理运作水平明显落后......  虽然在家居物流领域出现的问题繁多,但家居电商对物流的依赖性也使得家居企业越来越重视物流问题。无论是自营的家居物流服务商还是第三方家居物流服务商或快运快递公司,都在努力地进行自我完善、提升,寻求与家居企业更紧密地合作,实现共赢。  家居企业物流新动向  海尔日日顺,天龙八步  海尔集团旗下的日日顺物流发起了国内首个家居大件智慧物流的流程服务标准——“天龙八步”, 涉及到“仓、干、配、装、揽、鉴、修、访”八大环节,覆盖了产品从仓库到配送再到退货的全部流程。  京东,十项全能  4月,京东物流发布了大件网络“十项全能”产品,在行业内最先覆盖包括仓、运、配、装、调拨、逆向、客服、数据、商流、金融在内的全供应链环节,为家电、家居类产品升级一体化解决方案,其特点在既可提供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又可个性化组合、按需定制。  乐华联手京东,“一盘货”模式  近日,旗下拥有箭牌、法恩莎、安华等品牌的卫浴龙头企业——乐华家居集团也与京东物流在仓储、配送、安装等全链条展开合作,并在卫浴建材行业率先使用供应链“一盘货”模式,对现有库存、成本管理进行颠覆式升级,以更短链、智能的供应链优势,助力卫浴类企业发掘增长潜力。  顾家联手苏宁,十二道金牌  今年4月上旬,苏宁物流与顾家家居的首个项目正式在江苏、宁夏等地上线运营,开展综合家居产品的到家服务。6月份,苏宁物流正式发布了大件物流“十二道金牌”服务,涵盖了苏宁物流的仓储、干线、配送、逆向、安装、包装、回收、维修、质保、客服、金融、系统等十二项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服务,重新定义大件商品的服务标准。  接着7月,苏宁物流则宣布全面进军家居家装市场,并同步推出了“美家计划”和“苏宁家居解决方案”,借助基础设施网和优质服务的优势,专攻家居物流行业长期难破的痛点。  苏宁联手宜家,新能源物流车配送  10月16日,苏宁与宜家首个合作项目近日在广州正式上线运营。作为物流履行方,苏宁物流配送过程中将采用新能源物流车进行配送,并针对家居包装进行回收再利用。  维尚联手苏宁,“干仓配装”四合一  10月31日,维尚家具正式与苏宁物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资源整合、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在运输、仓储、城配、家居送装、一体化供应链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搭建基于双方互联互通、高效协同的家居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改善家居商品的多次转运和分散服务现状;通过集中配送、分类打包等做法降低商品破损率;再通过送装一体等到家服务,解决安装繁琐、效率低下的行业痛点问题。双方通过全链路的业务合作,探索 “干仓配装”四合一的家居物流解决方案。  红星美凯龙,自营+战略合作  红星美凯龙目前家居物流运作模式以“自营+战略合作”为主,近年来红星美凯龙先后与居家通、蚁安居等专业家具物流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或战略投资合作,共同致力于家居供应链服务网络的建设,推动家居供应链的智能升级,提升卖场的服务及消费体验。  居然联手阿里,智慧门店+智慧物流  而居然之家则实行以自建智慧物流体系为主的物流发展战略,目前正与阿里巴巴合作,致力于共同打造“智慧门店+智慧物流”,智慧物流平台以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为依托,以“家居大件”、“落地配”为特色,打造家具大件物流配送系统......  智慧物流是未来大趋势  可以看出,目前企业为了满足用户尤其是电商用户的配送和服务要求,要么选择硬着头皮自建仓储物流体系,要么采取物流外包形式,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团队合作,而选择后者的居多。  但是避免不了的是,家居物流仍然存在物流自动化与信息化发展滞后现象,大部分家居行业的生产与仓储环节的自动化水平并不高,物流作业大多数依靠人工,缺少信息系统的支持。  未来,在智能制造的大潮下,智慧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可以说是物流系统升级发展的大趋势,也希望借助智慧物流生态体系的构建,形成“协同共享”的产业新生态,提升整个家居行业物流运作能力。

#行业热点 2018/11/7

“新零售”模式走红 卫浴行业破局有道

“新零售”模式走红 卫浴行业破局有道

据悉,随着消费升级的进一步深化,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已经成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而它的要求就是精准化、场景化的体验式服务。需要的电商平台和实体零售企业之间相互合作,通过大数据及时了解用户的消费需求。这对于卫浴洁具行业来说,其实在很多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电商强势崛起,也给卫浴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下,卫浴企业要想突破发展瓶颈,该如何抓住这次机遇呢?卫浴行业电商营销现状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电商更多地是一种时尚。浏览网店里形形色色的产品,“画饼充饥”般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但没有多少人完全放心通过网上购买卫浴这样的大件物品。无法深入体验是卫浴电商“不温不火”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电商市场的鱼龙混杂、市场规则的不完善给卫浴电商的发展抹上一重阴影。同时,消费者会将关注点转移到其他地方。卫浴质量自不必说,那是网购卫浴的基础要求,更高的一层的需求是电商提供的售后服务。自从卫浴企业运营电商以来,退换货难的问题就一直被消费者诟病,也成为阻挡电商发展的绊脚石。在卫浴产品的差异化路线还没有明晰的当下,消费者对卫浴电商的考量更多的会以服务为基石。因此,卫浴电商目前最要做的是攻克服务这一道难关。除此之外,多数卫浴企业的电商道路迟迟无法推进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企业所要开展的电商同传统渠道中的经销商之间存在矛盾。业内人士认为,实体店和电商是有很大区别的,传统渠道与电商在现实中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电商直接冲击传统渠道,直接损害经销商、代理商的利益。卫浴行业发展方向一、产品“年轻化”,相当一部分品牌在做线上产品推广时,通常会选择更加年轻化且具较高性价比的产品。这是根据大型商城所构成的消费群体而定的,在购物网站选购卫浴的消费者多为中青年,他们有着更为年轻态的审美,并侧重考虑性价比的高低。二、与互联网家装合作凸显价值,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整体家居行业,作为一个全新的业态组合,有很多的企业从陌生逐渐走向熟悉。也有很多的消费者开始熟悉和接受这种商业模式。在这样的市场培养下,整体卫浴将走向一个快车道。三、节能环保永远是卫浴洁具行业不变的主题。随着人们生死水平的进步,更多的人开端关注安康,节能环保逐步成为整个行业的重要卖点。许多品牌的卫浴五金配件除了在设计作风上追求时兴变化外,更注重了产品节能环保的适用性。O2O模式成为发展趋势电子商务本质上还是买卖,只是采用了网络这种形式,能够迅速聚集大量的潜在消费者。电子商务实质上和传统渠道是一致的,电商所能引发的与代理商最大冲突是价格体系的保护。如果能实现两种渠道的优势互补与利益均分,卫浴企业就能打开新局面。有业内人士指出:“卫浴消费特点决定了卫浴销售需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线上解决公开、公平、公正的消费诉求,同时需要强大的线下资源作为支撑,包括设计、展示、物流等。”互联网迅猛发展,对卫浴企业而言,不是要不要选择电子商务的问题,还是该怎样选择电子商务,才能在保证网上效益增长的同时,不影响实体店的销售及品牌的推广。不可否认,卫浴企业电商与实体店相结合已是必然的趋势。这也是马云所提的新零售时代,未来线上与线下的充分结合将成为卫浴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行业热点 2018/11/7

破局?融合!2019家居建材行业整装趋势深度思享汇!看看大咖说了啥!

破局?融合!2019家居建材行业整装趋势深度思享汇!看看大咖说了啥!

2018年11月6日,由腾讯家居、广东卫浴商会、红树林平台和三维家联办的“融合·破局”——2019家居建材行业整装趋势深度思享汇完满成功! 2018年11月6日,由腾讯家居、广东卫浴商会、红树林平台和三维家联办的“融合·破局”——2019家居建材行业整装趋势深度思享汇,在佛山领逸酒店顺利举办! 2019家居建材行业整装趋势深度思享汇,集结行业大媒体腾讯家居、装企大平台红树林联盟、整装界代表橙家、家居界大佬联邦和行业技术大咖三维家,进行了一场行业瞩目的整装深度交流,为家居建材企业的共谋整装破局。 广东省卫浴商会秘书长 张书儒 广东省卫浴商会秘书长张书儒,率先上台,为本次会议拉开帷幕。张秘书长给现场各位来宾回顾了中国和中国家居建材行业的一直以来态度的变化。张秘书长说到,几年前,行业都在讲“颠覆”,但是到了现在都在讲“融合”。 从张秘书长的话里,我们能感受到,他对行业寄望,是行业中只有互相的融合与促进,才能得到一个和谐的发展。 三维家大客户中心华中区总经理 许加富 许总说到,趋势不可违。三维家从2013年发展到现在,依托的是技术和团队,以及对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服务、渠道的深度理解。 未来需要大家融合、抱团,整装的目的就是给我们提供一个抱团的机会。而三维家,发展到今天,通过我们的技术手段,在这个领域、这个行业贡献我们的力量。 腾讯家居全国执行总编、华南主编 周雅玢 《腾讯智慧零售与数据赋能》 腾讯家居全国执行总编、华南主编周雅玢女士在会议上与我们分享了腾讯家居智慧零售。有别于新零售,智慧零售能够帮助家居建材企业将粉丝与会员一体化运营,将线上线下货物销售体系打通,建立一个人与货连接,营销与服务循环的闭环。 红树林创始人兼秘书长 许瑞 《整装背景下 · 中国家居行业发展趋势》 受到智慧科技与行业趋势和精装房政策的鼓舞,多家家居企业不约而同开启整装战略,从家居建材到定制家居,各细分领域领头羊纷纷踏上整装大道,在潜伏多年之后,整装似有爆发之势。 许总提到,中国泛家居行业面临着新的时代背景,随着房地产大势改变,上市企业越来越多,家装与家居建材企业逐步渗透,行业的集中度也加剧上升。 同时,行业传统营销向新零售转变,90后大步逐渐成为行业主力消费人群。许总提出,整装模式将给行业带来三个改变: 一、家装公司大店成为新渠道,对传统家居渠道冲击很大; 二、定制家居企业为首的制造业,进军整装,促使行业出现新业态; 三、整装对企业管理的要求很高,涉猎企业可能深陷泥潭。 三维家CTO 杨翔 《智慧科技·赋能整装落地》 三维家CTO杨翔在会议上就针对家居建材企业要融入整装的疑点提出了智慧科技解决方案。 杨总介绍到,三维家智慧门店系列产品,通过智慧营销、智慧导购、智慧设计、智慧交付四智结合,伙伴赋能,引流至门店,通过智慧导购和智慧设计提高门店的转化率和签单率,然后利用智慧交付实现交付的一个过程,赋能家居建材企业整装落地。 智慧营销聚合优质产品内容和腾讯云、百米生活、瑞为技术等伙伴的力量最终门店获客成本降低1倍以上。 智慧导购和智慧设计帮助门店以内容为导购场景,提高客户体验满意度从而提高了客户留店时间,有效滞留时间影响到店的转化率。过去,2-3个工作日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但是使用智慧设计产品之后,从开始设计到完成的设计方案所需时间压缩到了几个小时。 智慧交付,帮助整装企业全数据化运营,从渠道获客、套餐折扣、项目进展、工人总成本、分析营收、优化装企运营,让装修进程和成本一目了然。 现场还展示了三维家智慧导购的一部分黑科技,通过特殊的黑科技,三维家将现场的总人流量和人流分析通通收集在这一数据大屏中。现场来宾直称妙哉! 橙家新业务中心总经理 胡庆奎 《橙家智橙未来》 橙家新业务中心总经理胡庆奎,给大家介绍了橙家的智能家居。给在场各位来宾描述了一个智能的家居时代,相信借力橙家给广众带来的高尚生活体验,中国整装将在精致的高尚体验之路一路往前! 联邦家私集团董事 李虹瑶 《整装时代家居企业破局之道》 联邦家私以匠心产品和极致服务成为现代生活整体家居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和服务商。联邦与三维家合作整整三年,通过三维家软件给客户呈现了多风格的装修方案。 李董表示,联邦依靠自身的定制实力和成品、品质、价格、标准多方面优势在整装时代形成突围。 智慧科技赋能家居建材企业融入整装,融合协助家居建材企业升级,是以上七位嘉宾所传达的信息,也是对本次思享会的答卷,更是家居建材行业应对整装趋势的定船锚。

#行业热点 2018/11/7

嗲!这个360°全湖景民宿,连开关都是水晶的!

嗲!这个360°全湖景民宿,连开关都是水晶的!

16000亩超大面积的同里国家湿地公园边上,新晋爆红了一家高端网红民宿——同里社。主理人陈泓妤是个生于苏州、长于苏州的江南女子,热衷于传播典雅精致的江南文化,是个很受苏州艺术圈欢迎的音乐家。同里社主理人:陈泓妤她的民宿同里社自2017年底开业到现在还不到2年时间,在江浙沪一带已经颇具名气了。不仅接待了许多国内驴友家庭,吸引了一大批大V来“打卡”,更收获了媒体对其“真实版绿野仙踪”的高度评价。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看一看同里社究竟出众在哪里!跳出小桥流水,来到罕见的万亩湿地作为传统江南水乡出来的温婉女子,陈泓妤自然对水饱含深情。以至于当她和先生聂建平来到同里国家湿地公园时,都为这个本地人都不甚了解的世外桃源震惊!16000亩的超大面积构成了一片国家级湿地丛林,鸟叫虫鸣、林木参天的自然风光让人迷醉,周庄、锦溪、澄湖、肖甸湖、淀山湖等景点散落湿地四周,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江浙沪已经再难找到第二个了。几乎就在当下,他们做出了一个决定——要将他们的民宿安放到这样一个罕见的万亩湿地里!驻足“江南画舫”,赏360°无敌湖景绝美的风景已然具备了,不过,做民宿,尤其是做高端民宿,其成败与否,还得要靠出众的设计能力来加持,才能引来一众粉丝的疯狂为其打call。远远看去,白鹭自由纵横的水面上,同里社的轮廓就映入眼帘。三角形的屋顶、白色的栏杆和后面的蓝天白云格外相衬,像是融入了现代元素的江南民宅。灰白色调的建筑和水面的倒影相映成趣,又像水墨画里漂浮在水上的江南画舫。当近观时,你会发现这座民宿唯一的入口居然是一座小桥。走进同里社,其实也等于进入了湖中央,360°湖景近在眼前,行走在屋内也是漫游于湖上。4栋建筑的每一间房都有大面积的玻璃窗、天窗,整个同里社就像一个半透明的玻璃匣子,随处都可看到碧波荡漾的湖面,在阳光或月色下闪闪发光。细节追求完美,开关也要“万里挑一”为了更好的提升客人的度假体验,同里社3000多平方米的水上建筑里,只设置了26间稀缺套房席位。而且,每一间都是50-60㎡的Loft双层设计,不可谓不奢侈。在房间的软装内饰的选择上,同里社主理人陈泓妤更是将她对精致生活的高标准要求展现的淋漓尽致。墙壁开关选择的是公牛G29水晶开关,这款开关是公牛装饰开关和施华洛世奇跨界打造的产品,表面镶嵌了9颗施华洛世奇水晶,晶莹闪烁,打动了众多设计师们的心,更获得了许多女性顾客和艺术家们的青睐。公牛G29水晶开关公牛装饰开关是大品牌信得过,施华洛世奇的轻奢范儿也和同里社的高端民宿定位不谋而合。只从开关这一装修细节的选择上看,同里社对细节品质的极致追求可见一斑。所以,当你看到房间里其它高品质的备品也就不用觉得奇怪了。洗护产品与国际高端酒店同步品质,标配智能马桶盖,一触即亮的镜子,智能感知干湿的加湿器,看似简单的衣架可能是独立设计师的经典作品。这在很多同类高端民宿中很难碰到,甚至已经超越了很多五星酒店的标配。确实,生活的美好意义可能就在某几个瞬间迸发出来。不论是旅行时看到的绝美风景,还是墙面上精心选择的公牛G29水晶开关,或许都能让某位来同里社度假的人感受到“一开一关,遇见理想生活”的真意。你,要不要来同里社试一试?

#行业热点 2018/11/6

智能锁正在重蹈手机行业覆辙:价格战和山寨不是长久之计

智能锁正在重蹈手机行业覆辙:价格战和山寨不是长久之计

纵观中国智能锁行业的发展,不难让人联想到手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因为中国智能锁行业正在重蹈手机曾经的发展之路。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手机的发展简史:第一阶段:国外品牌垄断中国市场。1993年,摩托罗拉3200(大哥大)进入中国大陆,成为中国大陆的第一部移动电话,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手机时代。但是90年代初,中国手机市场基本上被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黑莓、西门子、三星等国外品牌垄断;第二阶段:国产品牌兴起。90年代末出现了中国第一批手机品牌,如已经消失的科健、波导、南方高科、首信、夏新、迪比特、CECT、熊猫等,以及后来的后来的联想、华为、酷派、多普达、中兴等。第三阶段:山寨手机时代。2004年-2010年,联发科MTK方案的出现,让华强北大火了一把,各大手机配件在这里均能找到,也让中国进入人人都能组装的手机山寨时代,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手机行业打响了价格战。第四阶段:创新发展阶段。2010年之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山寨手机品牌逐渐走向了灭亡,特别是近年来用户越来越看重产品的品质、外观、功能等方面的创新,为此造就了苹果、华为、vivo、oppo、小米等技术领先的手机品牌,各大厂家也不再热衷于“打价格战”,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精耕细作。而且几大行业头部企业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小品牌、山寨厂家几乎没有了生存空间。苹果、华为、vivo、oppo、小米之所以能活下来,是因为在众多品牌中始终坚持原创、坚持研发、坚持自己特色。最重要的是,这些品牌没有走低端、低质和低价的路线。纵观目前整个手机行业的价格,高端手机大多在3000元以上,中低端手机均在1000以上;就连主打性价比的小米,最便宜的红米6A价格也要600元。这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已从价格因素转变到了价值因素,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的价值。回过头来看看智能锁行业。目前,中国智能锁行业已走过了手机的第一和第二个阶段。90年代初,中国智能锁行业刚起步,那时候的高端酒店大多被国外酒店锁品牌垄断,早期的国产智能锁品牌大多数是从模仿韩国智能锁开始。可惜的是90年代初期起步的智能锁企业,大多已成为先驱,但却奠定了中国智能锁的基础。2010之后,中国智能锁行业开始迅速发展,涌入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同时,家用智能锁开始兴起,特别是在一些高端小区,智能锁逐渐成为了标配。到2015年,中国智能锁市场需求量突破了200万套。如今,智能锁行业已步入了手机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即进入了相互模仿、相互抄袭的山寨时代,且低价竞争已成为山寨智能锁品牌的竞争利器。目前,智能锁行业有现成的方案、指纹模块、线路板、锁体、锁芯、主控芯片等相关配件,山寨企业只需将不同零件组装即可生产智能锁。如今,像山寨手机时代有了联发科MTK方案,任何企业或者个人都可以成为智能锁生产企业,或许会还将出现智能锁行业的“华强北”。从手机的发展历程来看,山寨不是长久之计,大多企业只是红极一时,甚至有不少昙花一现。真正能从成百上千个品牌中脱颖而出的少之又少。随着市场的成熟以及用户对智能锁认知度的提高,智能锁势必与手机一样将在未来三五年内走进第四个发展阶段。而那些没有创新能力和实力,以及走低价路线,用山寨思维做智能锁的企业势必会走向灭亡,被市场和用户所遗忘。笔者认为,在结束第三个发展阶段的价格战和洗牌之后,智能锁将像手机一样步入理性的竞争时代,最后只有坚持原创、坚持黑科技、坚持高颜值的智能锁企业能生存下来。按“二八原则”的原理,经过一轮洗牌之后,智能锁行业至少有80%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只有20%的企业能活下来,也就是说智能锁行业至少要死掉七八百家企业。而且将10家企业企业左右能成为头部企业,市场份额将占到80%以上。智能锁行业进入手机的第四个发展阶段之后,企业的竞争也将由价格竞争转向品牌战、科技(包括功能、创新、研发等方面)战、颜值战、服务战的转移,原创将成为智能锁企业未来最大的竞争优势和利器,也就是说未来智能锁行业将进入精耕细作的时代,只有把产品做精,把品质做好,把品牌打响才是“人间正道”。

#行业热点 2018/11/6

骊住亏损5亿、TOTO净利下跌,多家卫浴企业业绩下滑

骊住亏损5亿、TOTO净利下跌,多家卫浴企业业绩下滑

日本多家卫浴企业发布业绩报告,骊住集团大幅亏损逾5亿元,CEO濑户欣哉11月1日起卸任;TOTO净利润下跌12%,中国市场销售额为近年最差。此外,Asahi卫陶、Takara-Standard等企业的净利润也集体下滑。骊住:大幅亏损5.31亿元,CEO更替10月31日,骊住集团发布2018财年上半年(4-9月)报告。报告期内,骊住集团取得销售额8881.96亿日元(约546.65亿元),同比减少0.2%;事业利润137.90亿日元,减少66.1%;营业利润147.08亿日元,减少2.5%。受子公司买卖被否决等影响,当期净利润为亏损86.29亿日元(约5.31亿元),较去年同期128.43亿日元的盈利,大幅下滑。过去六个月,骊住多个部门销售额均不太理想。其中负责厨卫事业的水科技事业部销售额4024亿日元,同比增长1.4%,不过事业利润却从去年同期的351亿日元大幅下滑27.2%,至256亿日元。同时,住房科技事业部事业利润下降72.9%,建筑科技事业部更是亏损状态。水科技事业部是骊住集团的主要增收动力,从地区看,该部门亚太地区销售额533亿日元,增长11%;美国722亿日元,增长4%;日本和“欧东非”地区则微减或无增减。子公司方面,美标和高仪在过去六个月分别取得销售额6.28亿美元(约=43.77亿元)和7.16亿欧元(约56.61亿元),美标的事业利润为0.27亿美元,减少22%,高仪的事业利润为0.75亿欧元,增加2%。骊住集团本次亏损与旗下子公司帕玛斯迪利沙集团(Permasteelisa S.p.A)出售给广田集团一案,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否决有关。10月22日,骊住集团发布业绩预测修正公告,当天股价出现较大幅下滑。在财报披露的同一天,骊住集团也发布了高层人事调动公告,濑户欣哉自2018年11月1日起卸任集团CEO及LIXIL公司CEO职位,自2019年4月1日起仅保留董事身份。2018年11月1日起,集团CEO由董事会主席潮田洋一郎兼任,LIXIL公司CEO则由集团外部董事山梨广一接替。另据财报,为承受业绩不振,骊住集团及LIXIL公司的部分高层最高将减薪20%。TOTO:净利润减少12%,中国区五金销售额减少23%据TOTO10月29日发布的业绩报告,该公司4-9月取得销售额2810亿日元(约173.07亿元),同比减少0.1%。营业利润降幅较大,减少20%至180亿日元,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224亿日元。受影响,净利润也减少18亿日元或12%,仅为132亿日元(约8.13亿元)。TOTO将营业利润下跌的原因归结为销售下滑、劳务费增加、投资需要、原材料涨价等,其中销售下滑是主要原因。报告期内,TOTO在主要市场日本及海外第一市场中国的销售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在日本,TOTO五大产品均出现销售下滑,幅度均在1%-2%,致本期日本市场销售额下跌1%至1992亿日元,营业利润也从去年的117亿日元下滑至80亿日元,跌幅在31%。海外方面本期销售额为665亿日元,与去年同期持平,但营业利润减少了9%,仅110亿日元。据报告,海外业务下滑的原因主要为中国市场增长放缓,当期中国市场销售额为336亿日元,减少2%。与此相比,其他地区如亚洲、美洲、欧洲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虽然海外销售额小幅上升,但除亚洲外的地区营业利润均有所下滑,最终海外营业总利润为180亿日元,下跌20%。以人民币计算,4-9月,TOTO在中国取得19.64亿元的销售额,同比减少6%;营业利润4.78亿元,减少14%。产品销售额方面,卫生陶瓷和卫洗丽分别涨1%和2%,五金则大幅下滑23%。TOTO还特别提到,中国市场卫洗丽销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TOTO认为,制造成本增加及销售额下滑是造成中国市场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它还特别提及中国楼市,称政策收紧导致高级物件减少,一线城市楼价未见涨,而二线城市楼价虽涨但公司对其供给不足。多家日本卫浴企业业绩下滑除了两大巨头,日本多家卫浴企业业绩也出现下滑。Asahi卫陶2017年12月至2018年8月期间的销售额为22.42亿日元(约1.39亿元),同比减少0.4%,虽然幅度不大,但净利润却录得2.98亿日元的亏损,在去年同期0.86亿日元的亏损面上进一步拉大。事实上,Asahi卫陶已连续三年亏损,其中2015年亏损1.36亿日元,2016年亏损2.94亿日元,2017年亏损0.85亿日元。虽然情况没有Asahi卫陶严重,Takara-Standard同样面临业绩下滑的苦况。作为年销售额近2千亿日元、体量接近TOTO一半、长期被列入日本10大建材企业的卫浴企业,Takara-Standard已连续2年录得净利润下滑,其中2016年跌2.1%,2017年跌3.0%,相较2015年8.1%的增长显然不太理想。虽然上半财年业绩尚未发布,但从第一季度业绩来看,Takara-Standard本财年显然开局不利。4-6月,Takara-Standard销售额460.94亿日元,减少3.8%,净利润19.86亿日元,减少22.2%,接下来的成绩让人在意。综合来看,日本企业业绩下滑有多个原因,其一是该国新建住宅及改建需求不足导致销售下滑,如Asahi卫陶和Takara-Standard;其二是海外市场不稳定及产品供给不足导致业绩不振,如TOTO;最后就如骊住,与过于自信且频繁的资本操作有关。该公司数年前曾牵涉中宇破产案而导致业绩下滑,其时由濑户欣哉代替藤森义明接任集团CEO,现在又因子公司买卖案导致大幅亏损,导致集团CEO再次更替。显然,这是生产企业需要注意的。

#行业热点 2018/11/6

中国家电业Q3报告:大家电覆没,小家电逆势增长

中国家电业Q3报告:大家电覆没,小家电逆势增长

2018年,尽管国际经济环境更加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从经济总量指标、结构指标、质量指标、效益指标等四个维度来看,中国经济运行依然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不过,受到房地产、气候、需求平淡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2018年三季度家电市场销售整体及各分品类走势均表现为压力增大。日前,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发布了《2018年中国家电行业三季度报告》。Q3报告显示,2018年三季度中国家电市场整体规模为1821亿元,同比下降5.6%。其中,黑白电、厨卫等大家电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空调市场零售额同比下跌8.7%,冰洗合计下跌2.2.%,厨卫电器同比下跌4.9%,彩电同比下跌最为严重,达到了18.3%。与之对应的是生活电器品类出现大幅增长,同比达14.8%。具体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今年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宏观调控、限购整体上并未出现松动迹象,商品房交付量低于预期,对家电市场的拉动能力十分有限;其次,由于上半年促销节点较多,透支了部分三季度的需求,而下半年两个重要的促销节点“国庆”和“双十一”都在第四季度,部分消费者选择暂缓购买,从而导致了三季度消费需求的低迷;再者,上半年过于频繁的促销节点导致了部分家电价格的大幅下行,直接影响了三季度零售额。比如彩电,今年以来,过于频繁的促销造成了其在产品结构升级时代,均价不升反降,不同尺寸价格下降了15-20%。品质生活引领消费升级消费者选购家电的标准会因为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升级而不断变化,但是,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目的始终未变。品质生活升级所带来的更新换代需求已然成为家电市场新的增长动力。因此,2018年三季度,虽然市场整体表现较弱,但是,智能、健康、高端家电的市场销售依然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Q3报告显示,作为实现舒适生活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智能家电的渗透率得到了稳步提升。以彩电为例,2018年三季度智能电视份额占比已经达到96%,开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时代;空调产品虽然智能化较晚,但增长速度十分惊人,在第三季度,智能空调线上零售额占比已经超过了一半。对于消费者而言,智能家电已经成为了品质生活的象征。同时,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单一追求低价,而是更加倾向于选择功能强、性能好、用户体验性更佳的高端家电产品。今年三季度,大尺寸电视,大容量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市场热点。这些产品市场占比的提升,是基于消费者对美好、舒适生活的追求,也是基于家电企业升级转型的突破,家电高端化已然成为消费者和企业的共同选择。此外,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正在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健康、便利已经成为全新的消费标签。以干衣机为例,随着更多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源于西方的干衣机正在迅速融入国内。今年第三季度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全面增长,其中,独立式干衣机线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0%,线下也有近50%的增长。而洗烘一体机线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0%,线下同比增长也达到30%。但是,无论是独立式干洗衣还是洗烘一体机,均是线下市场占比高于线上。8KG独立式干衣机线下份额占比达12%,超过线上的10%;10KG洗烘一体洗衣机在线下的份额占比更是高达17%,是线上的近三倍。这意味着,在新品类推广上,能够让消费者亲身体验的线下市场更能激发购买热情。新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新增需求,也极大推动了生活家电市场崛起。在整体表现不佳的三季度市场,生活家电成为了一抹亮色。2018年三季度,生活家电市场规模达到了260亿元,同比增长14.8%。个性化、新颖的小家电产品开始受宠,专注某些产品的小而美的品牌在消费者中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品类上,豆浆机、电风扇、电熨斗、电动剃须刀等进入市场多年的生活电器产品已经拥有较大基础,因此增速较为放缓;而电饼铛、电压力锅、电饭煲、搅拌机、吸尘器、咖啡机、加湿器、除湿机等生活电器的增速依然较快。线上线下冰火两重天,全渠道布局优势凸显渠道表现上,2018年三季度,线上线下可谓是冰与火的真实对照。报告显示,三季度家电线上市场迎来领跑赛季,线上市场规模达到615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5.4%,除彩电以外,各品类家电在线上市场均呈现正向增长的态势。线下市场则未能延续上半年的平稳走势,跌幅达到13.6%,且是全品类均呈现下跌态势。不过,线下渠道作为家电市场主要支撑的地位并未改变。目前家电线下市场占整体比重依然高达66%。这意味着对于家电产品来讲,线下市场依然是消费者极为重要的购买渠道,未来实体店的转型方向将是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加强互动,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渠道格局方面,苏宁以17.5%的份额遥遥领先。2018年三季度中国家电线下市场当前,中国零售业正在经历第三次变革,即线上线下打通联动的智慧零售。也唯有线上线下联动,才能推动整个家电行业持续稳步发展,因此具备全渠道的零售商,其优势会更加明显。以空调为例,其对全渠道平台的依懒性就在大幅增加。2018年1-9月,空调市场规模同比增速为10.2%,但空调产品在苏宁的销售却保持了37%的高速增长,更凸显出全渠道平台所具备的独特优势。与单一的线上或线下布局相比,全渠道平台的稳定性会更强:在高速增长时代,全渠道体现出更快的上涨;而在下跌期间,则又表现出不错的抗跌能力。2018三季度在家电全渠道份额占比中,苏宁能够以22.3%继续保持领先,正是因为其突出的全渠道布局优势。线上线下多种业态融合,积极推进智慧零售落地,已然成为家电渠道转型过程中的成功样板。未来市场依旧承压前行今年的家电市场一直承压前行,三季度很可能成为年度表现最差的一个季度,但是,这并不表示四季度市场的下行压力会减小。Q3报告分析认为,虽然四季度会迎来更多促销节点,但这并不能改变消费需求被透支的局面。同时,向高端品牌、高端产品转型的企业也越来越多,高端阵地也越来越拥挤,这种压力还会进一步下行。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将会使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消费升级客观需求驱动下,在未来,创新依然会是家电企业竞争的利器。不过,随着消费回归理性,消费者会越来越看重实用价值,单纯借用新概念营销已经无法获得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唯有在细节上能够打动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才有机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行业热点 2018/11/6

定制家居:势头仍在 增速放缓

定制家居:势头仍在 增速放缓

近期,家居行业上市企业第三季度财报先后披露,占据行业上市公司数量近一半的定制家居行业,第三季度表现亮眼,增长势头不减。在北京晨报记者分析看来,这增长背后是对市场家居需求的深层挖掘,也有对新领域的尝鲜开拓。欧派家居、索菲亚居双料冠亚军从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欧派家居前三季营业收入、净利润处于定制家居企业之首,索菲亚居于第二位。内容显示,在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方面,欧派家居和索菲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1.97亿元、51.06亿元;净利润12亿元、6.92亿元。能取得如此成绩,与其在家居定制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有着紧密联系,当然,这与其不断创新,调整产品经营策略也有很大关系。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欧派家居营业收入中,橱柜业务贡献占据一半以上,主要业务表现强劲,实现营收43.43亿元。衣柜、木门、卫浴业务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幅在35%以上,未来发展空间较大。索菲亚与欧派家居业务贡献相似,以定制家具为核心,拓展业务积极跟进。数据显示,在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中,其中83.45%来自索菲亚定制家具的销售;9.61%来自司米橱柜的销售;4.73%来自大家居类产品(非定制)的销售;2.11%来自定制木门。营收增幅皮阿诺表现抢眼财报显示,皮阿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77亿元,同比增长40.21%,增幅明显,居定制家居企业首位,同期营收增幅29.24%的尚品宅配居于第二位,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38亿元。皮阿诺营收之所以有此表现,得益于大宗业务实现大幅度增长和全屋定制业务的较高增长。报告指出,皮阿诺在今年继续采用经销商为主、大宗业务模式及O2O模式的复合营销模式,并结合电商渠道进行引流,实现线上线下订单的持续增长。而尚品宅配营业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源于直营业绩稳步提升、加盟渠道的快速扩张、自营整装业务的开展、Homkoo 整装云全国布局的稳步推进。其中直营收入增速(包括直营整装)16%左右,加盟渠道收入增速达到38%。整装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不少家居定制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尚品宅配自去年年底介入整装,一直在努力提升业绩,从目前情况来看,整装业务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净利润增幅最大为我乐家居北京晨报记者分析财报发现,我乐家居净利润虽不是最高,不过净利润增幅却排在前列。报告显示,前三季度我乐家居实现营收7.46亿元,同比增长26.0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0.67亿元,同比增长65.30%。而净利润增幅较大的还有皮阿诺、尚品宅配、金牌厨柜,同比增长分别为45.91%、42.28%、31.53%。四者增速均维持在30%以上。相比其他定制家居企业净利润正增长,曲美家居前三季度净利润则表现为负增长。数据显示,曲美家居在前三季度营收16.9亿元,同比增长17.94%,而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5万元,同比下降45.4%,主要是由公司上半年对挪威上市公司Ekornes ASA的收购所致。

#行业热点 2018/11/6

民众购买意向超七成,智能门锁的春天来了?

民众购买意向超七成,智能门锁的春天来了?

  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给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带来更大更广的想象空间。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契机,智慧家庭落地化程度逐渐加深,智能门锁开始走上“舞台”中央,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试图打造以智能门锁为核心的智能化家庭安全场景和服务体系。  事实上,智能门锁作为智慧家庭的另一个重要“入口”,已经开始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认可,逐渐从B端市场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很多家庭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家居产品。人们从门锁开始,感受智能化以及物联网技术对生活便利性的切实改变。  为了更好的了解市场、了解用户,智能门锁品牌商鹿客针对中国民众门锁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并发布了首份《中国民众门锁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民众对智能门锁这一全新的智能家居入口级产品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有超过70%的消费者正在或有意愿购买智能门锁。  钥匙成“累赘” 近9成用户有忘带/丢失过钥匙经历  报告显示,忘记带过或者有过丢失钥匙经历的人占比近九成。  丢失或者忘带钥匙基本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随着硬件产品的物联网趋势,钥匙逐渐成为了一种“附属”产品,对用户来说似乎成为了一种“累赘”般的存在。  而由于忘记带钥匙引发的事故率也居高不下。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丢/忘带钥匙而强行攀爬入户不慎坠楼受伤或致亡的事件多达17,000多起。解决门锁问题代价高 近4成用户损失超过5000元  为了解决钥匙遗忘、丢失等问题,我们不得不劳烦家人甚至求助开锁公司,从而浪费了大把时间。结合调查问卷数据来看,51.16%的人至少需要花费2小时,3.17%的人甚至需要花费10小时以上来解决问题。  时间的浪费只是一方面,如果需要撬锁还会面临服务费和新锁购置费等金钱损失。84.98%参与调查的用户表示,需要花费几百甚至上千元之多。  调查数据还显示,有23.27%的人因为门锁被撬而损失财物,其中,近40%的人经济损失到达5000元以上。  据公安部权威统计,全国每3分钟就有一户家庭被盗,每年累计被盗损失达11300亿元,80%的贼通过门锁进入房间,且50%的盗窃案发生在家里无人的白天。锁匙分离是传统机械锁的特点,但也容易造成钥匙遗忘、丢失、门锁被盗等问题。事实上,门锁制造商也推出过指纹锁,但是因为售价昂贵、灵敏度低等问题一直没能普及。  智能门锁成新宠 超7成民众购买意向明显  如今,随着AI、物联网技术的进步以及指纹识别模块、蓝牙等与硬件融合度的不断提高,智能门锁无疑成为最佳选择。超过70%的人对智能门锁有购买使用意向,主要原因就是“不用带钥匙”。  值得注意的是,接近80%的用户最喜欢的开锁方式是指纹开锁,原因自然不言而喻。  国产品牌崛起 全民智能门锁时代即将来袭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门锁种类繁多,质量也参差不齐。从调查情况来看,用户对于大品牌的认可度和信任度相对较高。其中鹿客、三星、凯迪仕是用户最为耳熟能详的品牌,认知程度分别达到了75.34%、37.82%和26.16%。  其中,以鹿客、海尔、绿米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在TOP10排行已占据半壁江山,可见国产智能门锁品牌在品质上已经赶超外来品牌,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而随着国产智能锁品牌的优质表现,国内将迎来全民智能门锁时代。  数据显示,国内智能锁渗透率远低于全球水平,2017年渗透率仍仅3%左右。不过,随着中国物联网领域的持续发力以及民众对智能门锁等科技新品购买意向逐渐增强,渗透率在2020年有望达到19.8%。  知名互联网分析师表示,目前智能门锁最大的市场在自如、蛋壳等B端市场的房屋租赁方。厂商在提升智能门锁的产品力的同时,品牌化运营亦是关键所在,这有助于其从B端市场更好的转向C端,从而进入千家万户。  通过数据我们不难发现,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包括华为、联想360、努比亚、优点科技等一众互联网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智能门锁产品,开始布局、抢占门锁这一非常重要的物联网家庭入口。相信在2019年,智能门锁市场必然会展开一场混战,当然这也是一次市场发展的新机遇。

#行业热点 2018/11/6

当新零售成为互联网家装的新标签,新家装如何才能避免沦为概念?

当新零售成为互联网家装的新标签,新家装如何才能避免沦为概念?

越来越多的迹象开始表明,互联网家装的概念已经难以再对当下的家装行业进化起到推动作用。家装行业需要一场全新变革,才能满足消费升级时代的用户需求,真正将家装行业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当下的发展情况来看,无论是新技术、新模式,还是新概念都开始在家装行业当中蔓延开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家装行业正在经历的这一场全新洗礼,正是互联网家装红利落幕的一种表现。用户痛点的尚未解决、家装陷阱的持续存在、行业顽疾的尚未消除都在让家装行业走在了从互联网家装向新家装转型的十字路口。互联网家装的经历告诉我们仅仅只是通过外部技术与家装行业的简单相加只能在资本驱动的时代获得资本关注,无法真正让家装行业本身发生根本性变革。在即将到来的新家装时代 ,家装行业需要和新技术进行更加深度和充分的融合,才能让其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而非仅仅只是概念的改变,其实质并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可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将会是一个新家装概念不断出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能够找到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并将真正让家装变成一个全新的存在,而这个全新的存在就是新家装。机遇与挑战并存,互联网家装进化成为新家装是必然对于互联网家装,人们的感受是喜忧参半的。喜的是它让我们看到了家装这个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结合的可能性,并且让我们获取家装产品和服务的渠道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忧的是它仅仅只是解决了家装与用户之间最终的渠道问题,并未破解家装上游的设计、材料、施工等环节。 或许正是互联网家装的这种问题,才让它并非是一个终极状态,未来随着人们对于家装行业认识的逐步深入,特别是新技术、新模式、新商业等一些新元素的不断出现,互联网家装仅是进行时,而非终极状态的迹象愈加明显。再加上用户痛点并未从根本上得到破解最终又让互联网家装的再度进化成为一种必然。 外部行业的不断进化让互联网家装的未来愈加清晰。当下,各个行业都在经历一场深度变革,这场变革的本质在于当互联网红利日渐消散,人们需要找到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和能量。家装行业作为一个产业链延伸很长的行业,同样正在经历这场变革带来的改变。当互联网红利逐渐减退,互联网家装同样正在经历一场自我反思,如何在互联网红利落幕的时刻继续获得发展,成为所有互联网家装从业者都在思考的重要课题。可喜的是,外部行业的不断进化为我们找到了互联网家装再度进化的途径,借助新零售、新技术等方式对互联网家装再度赋能成为行业共识。我们看到无论是头部的互联网家装公司还是中小型的互联网家装创业者都开始试图拥抱这些新元素来获得新的发展。 然而,如果仅仅只是通过外部元素与家装行业进行简单相加来获得持续增长能量的话,那么家装行业的发展势必又将陷入换汤不换药的死循环。尽管外部行业的嬗变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考互联网家装再度进化的全新方式,但是如果仅仅只是简单相加,而不去从根本上改变家装行业的基本元素,互联网家装的再度进化同样又陷入虚假概念的危险。 家装本身的痛点和难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让互联网家装必须再度进化才能根除顽疾。尽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里,家装行业通过拥抱移动互联网获得了一个“小阳春”的发展机会,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将移动互联网看成是一个概念,而不去真正从根本上破解家装行业的痛点和难题,那么家装行业必然会有再度陷入死胡同的危险。家装行业的痛点和难题并未根本解决正是这种现象的直接体现,当用户消费升级来临,他们不再关注获取家装产品和服务的途径的改变,如何真正破解家装的痛点和难题成为新一轮进化的缘起。 特别是随着消费升级时代的来临,用户的需求不再仅仅只是停留在获取家装的方式和途径上,而是变成了真正能够获得的家装产品和服务上。互联网技术的去中间化的特征决定了它仅仅只能梳理家装行业与用户之间对接的渠道,无法真正改变家装行业本身,这也就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家装行业的根本痛点和顽疾,当用户需求升级,痛点便会继续存在。 因此,互联网家装需要来一场更加深度和彻底的改变才能满足消费升级时代的新需求,如果仅仅只是表层改变,必然无法让用户买单。相对于互联网技术的浅尝辄止,以大数据、云计算和AI为代表的新技术能够给家装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加深度的改变,并且有从具体流程和环节上改变家装行业的可能性。 互联网家装的本质决定了它仅是过程,而非终点。互联网家装简单来讲就是“互联网”和“家装”两种元素的简单相加,并未真正从根本上实现两种元素的融合,互联网技术与家装行业的融合仅仅只是一个必然而已。但是,或许正是由于其必然性,而非独特性才让它仅仅只是一个过程,而非终点。因为必然性仅仅只是一个大方向,如果家装不这样变革便会永远失去机会,即使它不去这样变革,同样有外部行业把它带入到这个轨道上来;而独特性却不是这样,它是根据家装行业的特点进行,真正从家装行业本身的需求着手来对家装行业进行深度变革。 正是由于互联网家装出现的必然性,而非独特性,所以才让它并不能够真正给家装行业带来任何改变,仅仅只能从概念上着手,并且仅仅只能能够沦为家装行业获取用户的手段而已。同互联网家装仅仅只是一个渠道不同的是,即将到来的新技术时代更加看重的是新技术与家装行业本身的融合上,并且将新技术真正应用到了家装行业具体流程和环节过程当中,通过对家装行业的这些具体流程和环节进行深度的改变来实现自我蜕变,而非仅仅只是“管道”上的改变。 从底层技术的角度来看到家装行业的全新进化,无疑能够为我们找到一个全新的突破口,通过将新技术应用到家装行业的实际过程当中来改变家装本身,从而满足人们消费升级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即将到来的新技术时代对于家装行业来讲无疑是一次实现蜕变的绝佳机会。 互联网家装内外部的挑战以及新技术时代来临蕴藏着的巨大机遇都在让互联网家装进化成为新家装变成了一种必然性。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仅仅依然只是将新技术、新概念和新模式看做是一种概念,而不是真正发生改变的东西,那么新家装同样会有沦为概念的危险。只有真正将新技术应用都家装行业的具体流程过程当中,通过对家装的具体流程和环节进行改变,才能实现家装行业的本质蜕变。 互联网家装已然落幕,新家装如何避免沦为概念? 齐家网赴港上市说明互联网家装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未来的家装将会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同“互联网+”时代仅仅只是搭建平台相比,新时代的家装行业将会更加侧重于回归到家装行业的具体流程和环节上。那么,在互联网家装的巨幕落下的时刻,新家装的粉墨登场如何才能避免再度沦为概念,而是变成一个真正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度改变的事物呢? 告别平台模式,新家装需要真正介入到具体流程。如果仅仅只是将新家装看做是一种全新的平台模式,再通过给传统家装行业进行赋能来实现家装行业蜕变的话,那么新家装将会有沦为概念的危险。当下出现的新零售赋能家装、新技术加持家装的概念其实都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延续,这种发展模式所带来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将会把家装行业的发展再度带入到平台发展的死胡同,最终新家装将会沦为概念。 新家装避免沦为互联网家装俗套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要通过深度介入到家装行业的具体流程和环节当中来实现家装行业的深度变革。当下出现的整装概念其实就是深度介入到家装具体流程的一个变现。随着未来人们对于新家装认识的逐步清晰,相信将会有更多深度介入家装行业具体流程的模式出现,从而将会真正改变家装本身,而非仅仅只是概念的改变。 改变家装元素,而非去除家装环节,新家装才能成为一个新事物。互联网家装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将家装产品和服务的对接渠道进行去除来提升家装行业运行效率的,但是仅仅只是去中间化仅仅改变了家装与用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无法真正改变家装行业本身。进入到新家装时代,不能仅仅只是去除家装行业的中间环节,还要改变家装行业的内在元素,这样新家装才不会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是真正发生改变的存在。 其实,随着新技术的逐步成熟,其与家装行业流程与环节的融合正在深度改变家装行业的元素。我们看到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正在让传统家装行业的设计环节被数据化的处理所代替,原本需要很多设计师才能完成的设计流程开始被数据化的处理所取代;家装施工领域的标准化的流程和环节当中开始出现智能机器人的影子,原本需要人工才能换成的一些标准化的流程,现在通过智能机器人便能够轻松实现;而在供应链领域里,同样出现数据化的影子,原本需要人工参与的流程和环节开始被大数据所取代,装修材料上下游之间的对接开始被数据处理存在,不仅大大提升了数据对接的效率,而且让家装行业本身的效能得到了提升。类似这些改变还有很多,这恰恰说明仅仅只是通过去中间化无法给家装行业带来本质改变,只有真正改变家转具体流程,才能让新家装演变成为一种全新存在。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落幕正在让互联网家装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局。在这场变局里,有人继续以概念获得资本和用户,有人开始通过新技术改变家装本身,有人执着于家装最原始的本质和意义,无论哪种方式都无法让互联网家装进化成为新家装的必然性。当互联网家装的红利不再,或许只有真正将新家装真实落地,才能让它变成一个真正具备全新内涵和意义的存在。

#行业热点 2018/11/5

深层挖掘市场需求 定制家居势头持续增速放缓

深层挖掘市场需求 定制家居势头持续增速放缓

近期,家居行业上市企业第三季度财报先后披露,占据行业上市公司数量近一半的定制家居行业,第三季度表现亮眼,增长势头不减。分析看来,这增长背后是对市场家居需求的深层挖掘,也有对新领域的尝鲜开拓。欧派家居、索菲亚居双料冠亚军从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欧派家居前三季营业收入、净利润处于定制家居企业之首,索菲亚居于第二位。内容显示,在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方面,欧派家居和索菲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1.97亿元、51.06亿元;净利润12亿元、6.92亿元。能取得如此成绩,与其在家居定制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有着紧密联系,当然,这与其不断创新,调整产品经营策略也有很大关系。 深层挖掘市场需求 定制家居势头持续增速放缓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欧派家居营业收入中,橱柜业务贡献占据一半以上,主要业务表现强劲,实现营收43.43亿元。衣柜、木门、卫浴业务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幅在35%以上,未来发展空间较大。索菲亚与欧派家居业务贡献相似,以定制家具为核心,拓展业务积极跟进。数据显示,在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中,其中83.45%来自索菲亚定制家具的销售;9.61%来自司米橱柜的销售;4.73%来自大家居类产品(非定制)的销售;2.11%来自定制木门。营收增幅皮阿诺表现抢眼财报显示,皮阿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77亿元,同比增长40.21%,增幅明显,居定制家居企业首位,同期营收增幅29.24%的尚品宅配居于第二位,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38亿元。皮阿诺营收之所以有此表现,得益于大宗业务实现大幅度增长和全屋定制业务的较高增长。报告指出,皮阿诺在今年继续采用经销商为主、大宗业务模式及O2O模式的复合营销模式,并结合电商渠道进行引流,实现线上线下订单的持续增长。而尚品宅配营业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源于直营业绩稳步提升、加盟渠道的快速扩张、自营整装业务的开展、Homkoo 整装云全国布局的稳步推进。其中直营收入增速(包括直营整装)16%左右,加盟渠道收入增速达到38%。整装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不少家居定制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尚品宅配自去年年底介入整装,一直在努力提升业绩,从目前情况来看,整装业务未来有较大提升空间。净利润增幅最大为我乐家居分析财报发现,我乐家居净利润虽不是最高,不过净利润增幅却排在前列。报告显示,前三季度我乐家居实现营收7.46亿元,同比增长26.0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0.67亿元,同比增长65.30%。而净利润增幅较大的还有皮阿诺、尚品宅配、金牌厨柜,同比增长分别为45.91%、42.28%、31.53%。四者增速均维持在30%以上。相比其他定制家居企业净利润正增长,曲美家居前三季度净利润则表现为负增长。数据显示,曲美家居在前三季度营收16.9亿元,同比增长17.94%,而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5万元,同比下降45.4%,主要是由公司上半年对挪威上市公司Ekornes ASA的收购所致。

#行业热点 2018/11/5

联系方式

客服电话:13510551966
周一到周五:9:00-18:00
深圳市南山区百旺创意工厂

微信客服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