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规划 原场地由一条4.5米宽的主通道连接前后两个庭院及围绕着庭院的7栋老房,改造中设计师在尊重现有建筑肌理的前提下, 调整和梳理空间格局, 首先是拆除了正对酒店入口大门的一栋二层高的砖房,这栋原始建筑阻隔着前后空间并阻挡了视线, 在其占地范围内新建的是一栋局部二层高的建筑, 并在其西(西南)侧增加了一条3米宽的次通道, 加强了前后场地在视觉上以及动线上的连贯性。其次是拆除了主通道与西侧草地之间的围墙, 使建筑与整个场地及周围的山景融合更密切。在功能分布上,酒店的公共及辅助设施被安排在临近入口庭院的几栋老建筑中,新建建筑西侧的一栋老建筑改造后作为酒店的全日制餐厅, 餐厅北面是新增加的泳池,泳池面向视野开阔的草地和远处的山。设计师通过疏导.围合的手法, 使场地的动线更流畅,空间组合疏密相间,让人在不同尺度的空间中游走体验。 ▼主通道

改造与新建 对于场地中6 栋建筑的改造,我们保留了原有的结构体系, 由于原有粮食储藏功能导致窗户都非常小,室内光线很暗, 原始建筑的2.5米以下为毛石墙体,毛石上方是约30公分高的一圈水泥压线, 水泥以上为砖墙和支撑屋顶的结构柱, 改造中,我们将所有在2.5米以上的窗户扩大, 并按平面布局的需求,有节制有选择的将部分窗户不仅水平方向扩大而且纵向扩大至2.5米以下, 这样增加了室内空间的舒适感。在外立面的处理上,我们将毛石上厚厚的白色涂料去除, 让毛石的天然色彩还原, 毛石以上的水泥轮廓仍然保留了白色涂料, 窗洞两边的砖墙上外挂深色的塑木墙板。 去除了涂料的天然石材的建筑与远处的山体似乎融为一体。 ▼屋宇间的山景

除了对6栋原有老建筑的改造之外,入口处作为接待及会务的是一栋新建建筑, 设计师以抽象简洁的几何体回应了相邻的老建筑和远处的自然山景。 建筑的一层南端为酒店接待,北端是会议室,二楼的北端为茶室,南端为户外露台,新建筑的高度由北向南逐渐从7.1米降低至4.85米,当人们站在酒店入口大门处时,北面和西北面的山景不被建筑所阻挡, 并且二楼的茶室南北都采用大面积的落地玻璃, 透过玻璃远处的绵延起伏的山隐隐可见。 步入室内,透过落地玻璃大窗眺望远处一览无余的山景和近处的桃花林, 如同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 这栋建筑的东立面顺应着场地在接待与会议功能空间的分界处作了一个“折”, 建筑立面与地面边界的镜向“折”线在接待的入口处自然形成了一个围合空间,供人们停留交谈。 正对着酒店大门的南墙以封闭式墙体为主,唯一的竖向窄条窗有节制地控制着内外空间的对话,客人从室内通过窄条窗眺望远处层层叠叠的山景,有似一幅山水画轴。 ▼C栋建筑
